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知難而退

網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年紀越大,越沒有魄力和勇氣呢?

有個回答很精闢:換個角度看是趨於穩健了,畢竟踩的坑多了,自然就謹慎一點。

人到中年,沒有年輕的資本,沒有足夠健康的體魄,生活也不再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

每天一睜眼,身邊全是要依靠自己的人,背負的責任和壓力也越來越大,年輕時想改變這個世界的勇氣,也逐漸轉變為向這個世界妥協的無奈和不甘。

面對無法克服的困難,不敢去賭,不是因為自己軟弱,而是明白了:

知難而退,才是中年人最好的活法。

前段時間,朋友小莫說,他們公司的一個高管申請退到二線當技術顧問了。

這個決定,驚呆了公司不少人。

年輕時,這位高管為了從底層往上爬,帶著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狠勁,接受過很多在旁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為公司創下了不少傲人的戰績。

如今,說退就退,著實令人大跌破眼鏡,別人問他為什麼,他笑著說:

「為了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身體吃不消了,人到中年,還是命最值錢呀!」

想想,確實如此!

這些年,他一直處在高壓的工作狀態下,熬夜加班是常態。

甚至,有的時候,因為裝置生產異常,凌晨一兩點跑去公司召開緊急會議也不足為奇。

有一次,因為過度勞累,他病倒了,在醫院住了大半個月。

那個時候,他深深地意識到,作為家裡的頂樑柱,如果他倒下了,整個家就塌了。

適時從高位上退下來,不僅是給自己的身體一個交待,更是給家人一個交待。

人的身體就像是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超載的話,是會沉船的。

特別是在中年階段,背負的東西本來就多,稍微有點差池,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心理學上常常講的「畏難情緒」,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

在面對無法完成的任務、或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時,選擇退,從另一個角度講,它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一件事情,該不該堅持,除了要看事情本身的難易程度之外,也要考慮個人的綜合情況,比如健康狀況、經驗閱歷、業務能力等等。

很多時候,知難而退,不僅是為了給我們自己減壓,更是為了讓我們好好地活著。

著名心理學教授亞科斯曾說:

「我們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為不甘心引起的,這也是很多人不懂得及時止損的原因。」

面對困境,我們不放棄,常常是因為我們不甘心。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他已經連續創業十幾年了,但是一直沒有成功。

有閱歷的人也曾委婉地提醒,其實他並不適合做老闆。

只是,不管別人怎麼勸說,他都聽不進去,固執地認為自己一定可以。

如今,他想成功就更難了,不僅年齡大,精力也不比以前。

更殘酷的是,因為項目的失敗導致他經常欠債,信譽非常差,圈子裡的人都不大願意跟他合作。

如果他還繼續盲目地堅持,等待他的也許只有悽慘的晚年了。

人這一生,特別是在步入中年後,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能夠付出的東西也越來越少,我們賭不起,也輸不起。

如果一件事情你已經竭盡全力,但還是沒有任何轉機,那就放棄吧,愚蠢的堅持毫無意義。

就像是經濟學上講的「沉沒成本」,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及時止損才是最理智的決定。

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堅持和努力,固然可貴。

但是,如果方向錯了,或是始終無法再前進時,我們就要主動從困境中撤離,把損失降到最低,這是我們作為中年人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及時止損,很大程度上是中年階段應有的一種選擇,它是在給中年人一個台階、一條退路。

我們要為了理想而奮鬥,但有的時候,也要為了現實而妥協。

中年,作為生命里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有些東西,果斷地放棄,或許就是人生下半場命運的轉機。

關於知難而進和知難而退,哪個更需要智慧?

有人是這樣說的:

知難而進,更多需要的是我們對內心的堅守;

知難而退,它代表的卻是我們對人生的參透、對格局的認清、對成敗的淡泊,而這些,都需要智慧。

人到中年,大都褪去年輕時的浮躁和魯莽,選擇知難而退,不是逃避,也不是放棄人生,更多是在認清現實後,找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賽道,重新出發!

《我的跨界人生》裡,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人物故事。

他叫王健力,是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合伙人以及總經理。

在這之前,他做過多類工作,也曾追隨巨人集團史玉柱先生10年,參與了巨人的二次創業,一直從底層做到了人力資源總監。

然而,人力資源總監的工作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容易。

雖然他善於思考,執行力很強,但卻不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為人處世不夠圓滑,這讓他每天都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感覺很痛苦。

終於,在巨人工作了10年後,他決定讓人生換個活法,選擇創業,涉足獵頭服務。

一是源於自己對創業的喜愛,二是想選擇一個自己容易做到的點,專心致志地把它做好。

他說:

從職業經歷上看,我是屬於變化較多的,這些變化有被動的,也有主動的,但更多的是應需而變,因外界或內心的需求變化而變。

人生,本就不是一道單選題,通往成功的道路也不是只有唯一的一條。

但是,在生活中,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寧願在一條路上死磕,也不願意轉彎和回頭,結果消磨了自己,也消磨了未來。

中年人的世界,試錯的機會少之又少,不把路走死,才是最大的智慧!

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些什麼事情呢?

賈平凹在《五十大話》裡寫道:

當五十歲的時候,不,在四十歲之後,你會明白人的一生其實幹不了幾樣事情,而且所幹的事情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

行至中年,人生如履薄冰,找准自己的位置至關重要,所以,每走一步,我們都要慎之又慎。

選擇知難而退,不是我們「慫」了,而是我們「懂」了,懂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堅持,懂得如何讓自己更好地活著。

正所謂,進亦是退,退亦是進。

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退了,但我們的人生卻是在前進的,不管怎麼樣,人生下半場,好好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願餘生,不勉強、不刻意,多一分開心、多一分隨意!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19/169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