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親口承認重大風險 最早搞「團團伙伙」的是他... 【阿波羅網報導】

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導,學習時報發表文章,《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作者是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部的王詩敏。在中共黨史上有特殊地位的「長征",其真相早已被中共歪曲。而毛澤東、周恩來等所謂「中央領導」更是舒舒服服的躺在擔架上,被抬著「長征」。

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導,學習時報發表文章,《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作者是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部的王詩敏。在中共黨史上有特殊地位的「長征",其真相早已被中共歪曲。而毛澤東、周恩來等所謂「中央領導」更是舒舒服服的躺在擔架上,被抬著「長征」。

文章中承認,「當前,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既包括政治、意識形態方面的風險挑戰,也包括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風險挑戰。」

嚴格地說,這不是作者的觀點,而是習近平長期以來的判斷。2021年4月,《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了習近平對所謂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一些講話內容。

早在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就說:「今後5年,可能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親口承認,「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2020年10月26日,習近平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

史料揭示,長征的真實情況是1933年10月17日,遭第五次圍剿中共中央紅軍已無力自保,只好逃出江西瑞金、萼都等根據地,開始向湘西方向的萬里大逃亡。因此,所謂的「長征」說到家是「長竄」。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不斷要求學習所謂的「長征精神」,其潛台詞無疑是承認再度面臨生死關頭。

造假宣傳和擔架上的「團團伙伙」

在中共的造假宣傳中,把「長征」虛幻成北上抗日的「艱苦卓絕的壯舉」,說成紅軍每天冒著槍林彈雨,食不果腹,被迫吃草根、啃樹皮、吃皮帶充飢,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一書的作者、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華撰文說,被中共刪掉的何滌宙所寫的《遵義日記》文獻價值最高。這本日記卻寫了紅軍幹部團(紅軍大學)的幾個幹部在1935年初進入遵義城後的十天裡,經常去飯店點菜吃飯,而店主因生意太好,炒辣雞的質量越做越差;作者還利用空閒時間,把組織分配的打土豪獲得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縫店改做皮衣,被貪小利的裁縫偷工減料,生了一肚子的氣。

在1927年「八一南昌暴動」中擔任參謀團秘書長,後任中共陝甘寧省委宣傳部長和新四軍秘書長的中共高官李一氓,在回憶文章中也曝出紅軍「長征」吃的特好:途中路線大半是產米地區,每天每頓都是米飯;困難時有酥油,還有鍋貼、水餃、火腿、羊肉吃。有時想辦法換口味,假如尋到豬油、麵粉,又能從老百姓家中借得平鍋,就自己做鍋貼。

中共一直宣傳說,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跟紅軍戰士同甘共苦,一起爬雪山過草地。真實的情況卻是,毛澤東等所謂「中央領導」舒舒服服的躺在擔架上,被抬著「長征」。

作家張戎在《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披露,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在長征開始形成了反對李德、博古領導的「三人集團」,他們躺在擔架上商議謀劃怎樣奪取黨政軍大權。

這個「三人集團」(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一塊兒行軍,通常是躺在擔架上。中央領導有權坐擔架。在艱難的長征中,他們大都被人抬著走。毛甚至設計了自己的旅行工具。張聞天夫人劉英回憶毛誇耀他跟王稼祥的擔架:「『你看,我們設計了擔架哩。我和稼祥,一個病號,一個彩號,抬著走。』他同稼祥頗為得意地向我介紹他們的『傑作』。這種擔架,竹子抬杆,長長的,爬山方便,抬起來省力,上面用油布做成弧形的蓋,好像南方江河裡的船篷,不怕雨淋日曬。」

毛後來對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長征中「坐在擔架上,做什麼?我看書,看了不少書。」對抬擔架的人來說日子可就沒那麼舒服了。

長征過來人說:「爬山的時候擔架員們只能用膝蓋跪行,有時直到膝蓋跪爛,……才能爬到山頂。爬完一座山,灑下一路血與汗。」

中共領導「坐擔架」是「長征」中最激起憤怒的事情之一。一位「長征」老戰士在六十多年後說起來還氣得胸脯起伏:「他們說是說平等,自己坐擔架,地主作風。」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5/170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