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算計,是貧窮的開始

成就一人個人的,是遠見和拙誠。

有學生去請教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您覺得什麼樣的人最容易成功?

南懷瑾深思之後回答:一個不玩弄自己的聰明、不耍手段、不動歪腦筋、誠懇老實的人。

耍小聰明的人,看似占了便宜,實則目光短淺,最終走不遠。

誠懇老實的人,看似吃虧,實則路越走越寬,最終能成事。

正如左宗棠所說:做人,精明不如厚道。

01

越算計,路越窄。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聽說河對岸有很多金子,他繞了很遠的路,終於發現一座可以通往那裡的橋。

就在他渡過橋向有金子的地方飛奔時,突然又掉轉過頭往回趕。

原來,他害怕其他人也發現這座橋,便折回去把橋拆掉了。

最終年輕人覓得了大量的黃金,可當他興奮地趕回河邊時才發現,這是一座孤島,那座橋,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途徑……

在我們的生活中,何嘗不存在著這樣一些人,自以為占盡了便宜,機關算盡,最終卻跟這個故事的結局一樣,一場空。

人心就是一條路,越算計,路越窄,最終斷了自己的後路。

你若厚道,路就越寬,最終受益的是自己。

看過一個報導,記者採訪一個農民:

「你家的玉米每年收成都是最好的,有什麼秘訣嗎?」

他回答:「把最好的玉米種子分享給你的鄰居。」

眾人愕然。

他笑著說:「只有周圍的種子都是好的玉米種子,到授粉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好的啊!」

《世說新語》有言,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唯有真心待人,才會收穫真心;唯有厚道做事,才能收穫長遠。

待人處事坦誠厚道,才是一種大智慧。

02

越算計,心越累。

古人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做人心地光明,自然活得坦然;每天工於心計,必然活得太累。

前一段時間,單位里曹哥的遭遇,令人萬分嘆惜。

曹哥,一個有能力又有想法的人,如果他把心思放在自己的業務上,晉升職稱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然而,他總是處心積慮走捷徑,有功就第一個站出來搶,有過就往別人身上推。

平時,不是在盤算別人,就是擔心被人算計,整日揣度心思,常常人家不經意的一句話,在他那裡就變成了別有深意。

最近要評職稱了,他心思愈發的重,總想給別人使絆子,又怕自己被謀算,結果竟然在評職稱前一天突發高血壓病倒,錯過了他退休前最後一次評職稱。

鑽營了一輩子,終是一場空,最終還落得一身病,令人唏噓。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曾經說過:

太聰明、太能算計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

這也是他的親身體驗。

32歲之前的威廉,很「聰明」。

他知道華盛頓哪家襪子店的襪子最便宜,哪怕只比其他店便宜幾分錢;

他知道方圓幾十里內,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給顧客一張餐巾紙;

哪輛公共汽車比哪輛公共汽車車票便宜5分錢、何時去電影院門票價最低等,他心中都有數。

但是他卻經常生病,常常奔波於各個醫院,卻始終找不到病因。

直到有一次,他參與了一個實驗,結果顯示:

太能算計的人,90%以上往往都患有心理疾病,並且這些人心率一般都較快,睡眠不好,有失眠現象,消化系統不順暢,氣血不調,免疫力下降……

他發現這與他的症狀十分相似,由此才找到了癥結所在。

算計,是一種極度內耗的行為。

一個精於算計的人,表面上看似占了便宜,其實卻是失去了人生中更寶貴的東西——身心的安寧。

周國平說:「在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中,讓我們記住這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算計是心靈的枷鎖,簡單是幸福的源泉。

做人簡單,才是最大的精明。

03

算計別人,就是算計自己。

我之前看到過一個寓言故事:京城有兩家店,一家洗衣店,一家制陶店。

眼看著對面洗衣店的生意日益興隆,制陶匠內心越來越失衡,便起了歹意。

他找到當朝丞相獻言:「洗衣匠有一門獨特的手藝,能將黑象洗成白象。」

丞相一聽十分欣喜,白象是吉祥的象徵,能給國家帶來好運,隨即下令命洗衣匠把黑象洗成白象。

接到命令的洗衣匠,天天愁雲慘澹,無心做生意,陶匠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後來,洗衣匠妻子明白緣由後,給他出了個主意。

次日,陶匠就收到了命令:「請務必三日內造出能裝下大象的陶盆,以備清洗。」

陶匠頓時傻眼了。

所有的算計與手段,竟然變成了自己給自己設的局。

天道有常,善惡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你對別人的算計,最終會返回到你的身上。

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曾經說過:

「即使你擁有最精於計算的頭腦,但始終無法克服欲望的糾纏,那麼你註定將粉身碎骨。」

你若設計朋友,必將朋友離心,最終孤立無援;

你若盤算夥伴,必將失去誠信,最終生意成空。

從你算計別人那一刻開始,便是走下坡路之時。

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同樣兩個窮人卻擁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一個是陰險奸詐的烏利亞,他自卑於自己的貧窮與地位低下,覬覦憎恨他人的財富,所以總是在人前偽裝自己,背地裡卻算計自己的老闆,無所不用其極地謀劃侵占其財產,然而最終計劃不成,眾叛親離,還差點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另一個是同樣貧窮的米考伯先生,雖然他生活窘迫,背負巨額外債,但依然善良樂觀,高尚淳樸,有自己的風骨和原則,最終獲得了大家的齊心幫助,解決了債務危機。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世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人。

德行有虧,終害人害己。

忠厚為人,方善有善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17/170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