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小學「學霸」退步成初中「學渣」?資深教師講出原因,家長要知曉

在家長圈子裡,流行這樣一段話:

「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四年級差別很大,五六年級開始分化。初一分化更加嚴重,初二定型立見高下,初三去哪自有分曉。」

意思就是說,孩子一二年級時,稍微努努力,大家都很優秀。但到了三四年級,孩子學習就開始有困難了,這時候他們明顯拉開了差距。

而到了五六年級,這種差距又逐漸變大,有往兩端分化的趨勢。當孩子勉強過了小學階段,到了初中,想再往前趕一趕,卻沒那麼容易了。

甚至有些家長很困惑:孩子明明在小學階段是個「學霸」,怎麼到了初中,就逐漸退步成「學渣」了呢?

想要知道孩子為啥從「優生」變成「差生」,我們還得了解背後的深層原因。

一:從業20年的資深教師講出原因,引人深思

小學是「學霸」,初中退步成「學渣」。

雖然這個現象不是絕對的,有很多孩子能一直保持優秀。但畢竟名列前茅的,只有那麼幾個,其餘大部分看似是「學霸」的孩子,只能慢慢退成「學渣」。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從事教學20年的資深教師于敏老師,在她的書中,就有深刻剖析這個問題。她講到的幾個原因,家長要知曉。

●生理上

很多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就開始進入青春期。這時候,體內的激素會讓他們感到躁動不安和焦慮。青春期帶來一系列的身體變化,會分散他們一部分的注意力。他們從心無旁騖地學習,開始轉為注重外表、注重言行、注重外界的評價,甚至還可能對異性產生一些好感。這些,都是影響孩子成績的重要因素。

●心理上

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走到初中三年級,他的心理狀態會發生巨大的轉變。

小學一年級時,他是父母的「乖孩子」。而到了初三,他的口號可能就是「不要管我,我要自己做主」。

《發展心理學》將這一現象,稱為「心理上的斷乳」。

孩子還小的時候,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獲得認可,他儘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隨著他慢慢長大,逐漸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他開始反抗父母的「控制」。

而不好好學習,就是他們反抗父母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如果這時候父母還只是使用權威,一味指責和打壓,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叛逆,成績下滑得更加嚴重。

●學習方法上

孩子除了生理、心理的變化外,還有一個原因,會讓他學起來很吃力——學習方法

有些孩子很努力,也很好學,可就是成績上不去,愁死人。這種,主要就是學習方法不對

比如只會死記硬背。

小學階段的孩子,記憶策略除了重複誦讀以外,還會發展出歸類策略、系統化策略以及巧妙加工策略(比如聯想、拆分等)

如果孩子只會運用重複誦讀這一個策略,那越學到後面的難點和重點,就越吃力。語文還好,但數學等學科,卻不是死記硬背就能跟得上進度的。

到了初中,孩子則會發展出抽象邏輯推理能力。如果想要學好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這種能力是必備的。

所以,孩子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如果能掌握好方法,那學習起來事半功倍。若方法不對,孩子即便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效果可能還不及人家的一半。

二:分階段關注很重要

小學是打基礎,初中是建高樓。想要孩子保持在優秀行列,那我們在他的每個階段,就要做好相應的規劃。

一二年級: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學習任務比較簡單。只要稍微認真聽課、寫作業,那學習就不會差。這一階段,家長要重視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比如如何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如何培養專注力等。

◆三四年級:掌握方法,應對難度升級的功課

到了三年級時,除了知識點難度有所增加,科目也增多。這一階段,可以說是孩子們的一個「分水嶺」。而父母要關注的,則是孩子的學習效率和方法,靈活吸收知識點。

如果孩子面對困難常退縮,那到了四年級,他就容易放鬆自我,鬥志下沉。這時候,孩子的成績很容易就會走下坡路。而父母要注重的,就是教孩子掌握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並且學會在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

◆五六年級:關注心理,兼顧學習和成長

五六年級這一階段,既是孩子心理變化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小升初的關鍵點。我們除了注重孩子的學習,更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心理轉變。

小學6年,是孩子人生的基礎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特徵,都會給他後面的人生造成深遠的影響。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為孩子打牢根基,這樣,他後面的路才會好走。

初中三年則需要了解怎樣適應節奏、如何做好積累、如何鍛鍊理科的思維方式、如何讓各個學科成體系等等。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穀媽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22/171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