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俄烏之戰,為什麼打到普京要用核威懾了

但這是俄羅斯輕敵所致嗎?

未必,我們參照一下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中的情況,彼時俄軍進入克里米亞時烏軍的表現。可以看到,當地烏軍幾乎是一槍未放,不是投降就是撤出了。之後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發生的情況也非常類似。一切都在平穩中進行。

應當說,在2014年以前,絕大多數烏克蘭人,尤其是烏軍,對與俄羅斯作戰是毫無心理準備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對俄的態度,雖然沒有白俄那麼鐵瓷,但也不能說完全仇視,畢竟曾經一起待過那麼多年。俄羅斯對其動手,他們第一反應肯定是懵x,當時確實沒有什麼抵抗意志。

可是事實證明,今時不同往日,克里米亞危機和之後俄羅斯的一系列行動,已經激發了烏克蘭的抵抗意志,這個時候俄軍再想複製在克里米亞等地的行動,他們發現這樣搞不成了。烏克蘭軍隊不願意束手就擒,烏克蘭民眾也沒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可以想見,即便俄軍之後能打進基輔,生擒烏總統澤連斯基,也不能達成之前的目的了,烏克蘭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了它的態度:我就是不服你。

所以上策打不成了,那麼中策呢?

所謂中策,就是神經戰,美國人在海灣戰爭之後形成的那種打法,一上來先對你發動資訊戰,把你的耳朵打聾,眼睛打瞎,部隊之間聯絡打亂。讓你陷入混亂當中,然後就能任我魚肉了。

可是我們看到這次戰爭中,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卻沒有這麼做,到目前為止,烏克蘭軍隊的抵抗依然是有組織的,烏克蘭甚至連民用網絡都沒有斷,當地不斷傳出各種視頻消息,幾乎在向全世界全程直播著俄軍進攻的遲緩。

而且俄羅斯恐怕將永遠失去執行「中策」神經戰的機會,因為現在來自西方的援助已經趕到烏克蘭,連馬斯克的星鏈都在烏克蘭啟動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通過軍事打擊給烏克蘭「斷網」變得越來越不可能。民網都斷不了,軍網就更別想了。

問題是,俄軍為什麼早不執行這個「中策」?是俄軍沒有實力辦到這一點嗎?我覺得不完全是。

其實你仔細想想就能明白,俄軍的這個中策,是與它想優先執行的上策相牴觸的。如果俄軍能在第一時間順利的執行了「腦死戰」,控制烏政府,那麼它將非常需要烏克蘭原有的軍用、民用信息系統進行的停戰消息傳輸——你們都別打了,我們和俄羅斯已經和談了,還是哥倆好!

這樣烏克蘭的屈服才能是成建制的,有組織的,俄在出手過後在這裡留下的才會是一個相對穩定、不仇視自己的鄰國而不是一個動盪不安的亂源。

所以想執行「腦死戰」就不能打「神經戰」,「腦死戰」流產後「神經戰」又會錯失了時機。最後,俄軍的上策和中策,一個也沒打成。

那就只能搞下策了,那就是「肢體戰」。

所謂肢體戰,就是地面部隊硬上,飛機炸完大炮轟,大炮轟了坦克沖,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俄羅斯集結重兵集團,兵鋒直指基輔,哈爾科夫據說已經打進去了。

硬要說的話,俄羅斯這樣打也是能打贏的,畢竟俄全球軍力排名老二,烏軍力排名二十開外。

但這裡面也有個問題,那就是常規地面戰爭,一定會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尤其是前幾天的俄進攻不利,已經給了烏方充分的時間,把槍發給老百姓,搞全民皆兵了。這個時候你再打城市攻堅,一定會造成平民死傷。被人錄下來直接播出去怎麼辦?別忘了現在可是全球互聯時代,而普京在開戰前曾經說過,「此次軍事行動只針對軍事設施,不針對烏克蘭平民」。屆時俄羅斯面對的國際輿論壓力,一定會成倍的增加。

有人可能會說,輿論壓力算個屁,俄羅斯可以不管,照打不誤!那你就錯看了世道了。

我們反思一下,在此次俄烏戰爭以前,西方,尤其是德法等國,對俄的態度本來是相當綏靖的。可是俄烏戰爭24日爆發,西方26日就迅速統一意見,釋放「金融核彈」,將俄踢出了SWIFT,並開始對烏進行軍事援助。而這些東西原本都是西方那些綏靖政客投鼠忌器不敢搞的。

是什麼讓原本綏靖的西方這麼快的轉了性,迅速對俄強硬起來了呢?是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造成的輿論壓力。

由於俄羅斯的腦死戰沒搞成,神經戰又沒法搞,導致俄烏戰爭前幾天的情況都被直播了出去。各國民眾開始圍著本國政府進行「讀秒」,政客們如果不想在下次選舉中失去選票,就必須趕緊作出表態。隨著輿論的發酵,他們對俄態度會越來越強硬。

所以可以想見,俄羅斯現在面臨的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不斷加劇。而烏克蘭將得到的援助和其力量是不斷增長的。對烏援助正在源源不斷到來。

此消彼長之下,俄羅斯人其實非常清楚,他們必須儘快解決這個麻煩。越快越好。

在二戰時,一場「特殊軍事行動」可以持續幾年,冷戰時代是幾個月,海灣戰爭時代是數十天,而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個時間只有幾天,甚至是按小時算了。戰爭窗口期對發動方來說,變得非常短了。

你看俄烏現在不是已經展開談判了嗎?談判之前俄方代表還特意說,談判期間俄軍不會停戰:我們照打不誤。

按說這是不符合一般談判規範的。俄羅斯為什麼這麼急呢?就是俄方知道,時間不在他們一邊,他們已經等不起了。

但如前所述,俄羅斯地面平推的這個下策,也未必能執行成功,因為實在太耗時間,也太跌面子了。

當然,還有一條下下策。那就是俄羅斯現在正在做的,一方面宣布「戰略威懾力量轉特殊戰備」,利用核威懾阻嚇西方支持烏克蘭,同時對烏克蘭施壓;另一方面對烏克蘭拋出橄欖枝,力求趕在局面徹底失控前,結束掉這場戰爭。

當然,我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前文提到的上策、中策、下策,還是下下策,俄羅斯(至少在理論上)應該還是一定會贏的。畢竟這是一個當過超級大國的國家,它對烏克蘭的優勢是全方位的,壓倒性的,沒有不讓對方屈服的理由。

但代價是什麼呢?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呢?這個我們要計算一下了。

未來會發生什麼

我之所以將俄羅斯用核威懾加和談最終獲得勝利稱為是下下策,是因為這個策略對世界和對俄羅斯的代價都非常巨大。

首先,從世界角度來講,試想一下,如果俄羅斯這次用核威懾取得了成功,那麼造成的影響會是什麼?

是所有的國家都看明白了——哦,原來解決爭端,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手裡握著枚核彈啊!所以可想見,此輪危機過後,伊朗、印度、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日本、還有咱東邊那誰……所有處在核門檻上的國家,其民意和政策都可能發生劇變,削尖了腦袋也要給自己找這麼個護身符。

就算那些沒錢沒技術給自己搞個核彈的國家,也會趕緊明確站隊,讓自己站到大國的核保護傘下。

這個局面,四捨五入,基本就相當於冷戰重新來臨了。冷戰,就意味著各國對自身安全考量重新占據絕對上風,經濟協作、做生意什麼的就都往後放吧

而這個局面,是我們中國人非常不願意看到的,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之所以能迅速奔小康,恰恰得益於的就是冷戰的結束,大家放棄了意識形態和結盟先行的觀念,願意以經濟、貿易為重的。我們最不希望的就是世界重回冷戰格局,將陣營搞的那麼明晰化。

其次,從俄羅斯自身的角度來說,這套組合拳的力度確實很大,但還沒有大到可以逼迫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徹底屈服的地步。

我看到有些觀點希望俄羅斯能「見不好也收」,在談判桌上提出一個較低的要價。

我在仔細想過以後,覺得這事兒也很懸。

俄羅斯這個民族,雖然好戰而不善戰(通俗的講,也就是「人菜癮大」),但有一個理念是一以貫之的,那就是自己的血不能白流。

你看每一場仗打完了以後,俄羅斯一定要拿到相應的利益,否則其內部政局就會不穩定。從拿破崙戰爭開始、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一戰、二戰、阿富汗戰爭、車臣戰爭、俄格戰爭……等等等等一直都是這樣,甭管花了多大代價,仗打贏了,一切好說。仗打不贏,可就天翻地覆了。

俄烏戰爭雖然只進行了五天,但目前為止俄方付出的沉沒成本已經非常巨大了,股市雪崩、盧布快跌成廢紙了、俄羅斯還被踢出了SWIFT、戰爭傷亡據說超過4000人,還有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天價軍費還沒有算……

這麼大的代價,如果最後換來的僅僅是烏克蘭對於俄羅斯那些已經到手的權益的承認,或者烏克蘭一個「不謀求加入北約」的私下承諾。俄方拿回家去怎麼說服老百姓接受呢?現在俄國內已經有很多人反戰了,這麼輕易的和了,輿論會問責政府為什麼要發動這場戰爭,這不白折騰一趟嗎?由此會引發一系列局勢動盪。

所以俄烏和談,還必須拿到一個(至少看起來)對俄方很漂亮的結果。這樣普京才能說服國內民眾,這仗沒白打。

這個局面其實和1905年日俄戰爭和談的時候非常像,對馬海戰以後,沙俄原本已經被日本打成「無海軍國家」了,可是在談判桌上依然強硬,不割地,不賠款。為什麼?因為尼古拉二世非常清楚,一紙苦澀的和約在別國或許可以接受,但在他的國家這將是個炸彈。

但還是那個問題,這幾天打的有聲有色的烏克蘭人,會在談判桌上輕易賣普京一個面子,讓他回國好有個交代嗎?

……

不做判斷了,我們且等等看吧。

俄烏開戰的2月24日是北京冬奧會結束的第二天,3月4日,北京冬帕運會即將開幕。中國去年曾經聯合國際奧組委共同起草《奧運休戰決議》,決議呼籲各方在兩次運動會期間遵守奧林匹克休戰原則,通過和平和外交手段解決國際衝突。

我猜,一貫非常尊重朋友的普京總統原本的計劃,可能是在這兩次運動會之間打個時間差,力求在兩次會議間期里,用一場乾淨利落的軍事行動拿下烏克蘭。然後手握優勢進行和談。

現在還剩下四天時間,不知他能不能如願結束這場衝突。更不知道俄烏之間的戰火,又會迎來怎樣的終局。

但願一切會好吧,更希望世界經此一戰,不要再回到冷戰中的那種以陣營為壑的局面。

畢竟,我們今天所有人的幸福生活,我們國家的繁榮,我們社會的穩定,你刷著手機、點著外賣、想吃啥吃啥、想去哪兒去哪兒,全世界分享勞動果實,都得益於當年那片核陰雲的消散和全球化時代的來臨。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海邊的西塞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3/171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