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江系放風習近平圖讓G20避談烏俄戰;馬斯克深耕中國華府不安;中國萬隻基金跌破淨值

唐山全面進入緊急狀態鋼廠物流停工;破紀錄!60億美元中國股票被拋;烏軍人臉識別幹掉俄軍中將司令

大陸萬隻基金跌破淨值

今年已經披露業績的基金中,高達10,092隻私募基金淨值低於1,其中1522隻和635隻分別跌破預警線與清盤線。

據《華夏時報》3月18日報導,截至3月18日,有10,092隻私募基金淨值低於1,其中1522隻的淨值低於0.8,635隻低於0.7,即傳統意義上的預警線與清盤線,其中,管理規模在5億元人民幣以下的小私募達1450隻,占比71.50%。

百億私募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也不佳,其中淨值低於1的有1053隻,低於0.8的為119隻,8隻低於0.7。觸及清盤線的8隻基金中,兩隻屬於外貿信託,兩隻屬於東方港灣,中銀國際證券、泰潤海吉、中金公司、融葵投資各有一隻。

習近平試圖讓G20峰會避談烏克蘭戰爭,免遭質疑

北京在剛過去的一周密集運作要將烏克蘭戰爭從G20峰會議程中刪除,並堅稱G20是處理經濟問題的平台。然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大規模製裁,對世界經濟格局構成嚴重衝擊。

據江系背景的《南華早報》3月19日報導,北京在過去一周內,正在遊說印度尼西亞,要求在峇里島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上將烏克蘭戰爭問題從議程中刪除,稱,儘管烏克蘭局勢嚴重,但不應在今年峇里島G20峰會進行討論。北京堅稱這個峰會應處理經濟問題的平台。

該文指出,在中共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受到越來越多國際質疑的情況下,中共的立場被公開圍觀,被證明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外交問題。因為它對俄羅斯入侵的矛盾心理,有可能損害其公眾形象。

觀察家們說,這種試圖迴避問題的做法已經演變成北京的外交尷尬,主要是由於中共希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進行全面的領導層改組之前避免國內外可能出現混亂。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表示,香港南華早報是江系背景,從來不放過打擊習近平的機會,這是最新的1個例子。但這個事情非常可能是真的,符合中共的一貫作風。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本周一與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Retno Marsudi的電話交談中開始了這些努力,他強調G20應該是"國際經濟合作的首要論壇"。

一位印尼外交官上周表示,烏克蘭衝突不適合作為峰會議程的主題,王毅對此表示,中共將支持擔任G20主席國的印尼"排除干擾,穩步推進既定的對話與合作議程"。

習近平主席在周三介入,他在電話中敦促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堅持他的計劃,在峇里島峰會上重點討論後大流行病時代的經濟復甦。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副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也認為,北京不願意在多邊論壇上討論烏克蘭問題,是因為它在戰爭問題上的對沖越來越困難。他說:「坦率地說,現在對北京來說,允許自己與普京對烏克蘭的殘酷戰爭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成為其同謀,一定是一種尷尬的事情」。

在過去的十年裡,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敘利亞戰爭和朝鮮的核挑釁都是G20峰會議程上的重頭戲。

馬斯克深耕中國,華府不安

在美中抗衡態勢升溫之際,億萬富豪馬斯克與中國的商業往來,已引發華府不安,特別是電動車事業特斯拉與太空事業SpaceX,眾議員擔心,中國可能藉此取得「國會監督不到」的商業機密。

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擔心,SpaceX是馬斯克的私人企業,未公開上市,但該公司與特斯拉之間的界線卻未明確畫分。特斯拉已在中國廣泛營運,並已研發出中國試圖取得的先進電池技術,中國也已採用一項馬斯克力挺的較平價電池技術。

報導指出,議員的憂慮主要為中國可能取得SpaceX的機密資訊,或者通過可能與北京往來的SpaceX外國供應商管道,取得相關資訊。

眾院情報委員會的資深成員史都華說:「我是馬斯克和SpaceX的粉絲,但若馬斯克和SpaceX與中國有財務關聯,大家都會有所疑慮。(畢竟)國會無法監督。」他也希望了解,SpaceX的投資人是否包含與中國有關係的企業。

政經情勢複雜,四百多家公司自俄羅斯撤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得全球政治與經濟情勢複雜性升高,全球大廠與俄羅斯的貿易受衝擊,韓國科技巨頭LG電子在20日宣布,暫停向俄羅斯發貨。國際食品巨頭「雀巢」則因持續向俄羅斯供貨遭到烏克蘭的抗議。而據統計,烏俄開戰以來至本月18日,已有四百多家公司自俄羅斯撤出。

據韓聯社的報導,LG電子已發布書面聲明表示,已暫停向俄羅斯發貨。他們解釋,公司位於莫斯科西部小鎮Ruza的家電和電視製造工廠,目前仍在營運中,不過如果關鍵零組件用完,產線恐將面臨斷料問題。

俄羅斯的對外貿易狀況恐迎來更嚴厲的寒冬,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 Morawiecki)在20日表示,波蘭已向歐洲聯盟(EU)提案,應全面禁止與俄羅斯貿易,促請對俄國實施更嚴厲制裁,希望能完全切斷與俄國貿易。

與俄羅斯貿易得面臨複雜的政治與經濟情勢,據CNBC引述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編制的統計報告,指出自2月24日至3月18日之間,已有四百多家公司自俄羅斯撤出。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1/172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