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WSJ:中國糧食儲備全球第一 最有辦法因應通膨

圖為中國河北省農民在一處麥田收割麥子的檔案照片。路透

華爾街日報25日報導,中國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就開始大量進口小麥、玉米等穀物,拉高這些重要糧食的儲備,現在面對俄烏戰爭加劇通膨,成為最有準備可以適應穀物短缺、減緩食物價格上漲的國家。

華爾街日報說,以全球的總體數字來看,全球糧食的庫存其實看起來還不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預測,今年衡量小麥和玉米等重要糧食需求與庫存的指針會在29%,雖比疫情前低,但還不到需要擔心的程度。

然而,庫存卻集中在少數國家。美國農業部估計,中國現在握有全球一半的小麥儲備以及70%的玉米儲備。印度在連續五度大豐收之後,目前有全球10%的小麥儲量。美國則是備有全球6%的小麥儲量以及12%的玉米儲量。

農產品市場數據供應商AgFlow的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較2019年多採購了26%的穀物和種子油。2021年進口量又再增加11%,今年1月和2月的進口年增率也繼續往上走。

去年末,中國官員曾經說,中國的小麥儲備足夠支應18個月所需。比較起來,七成小麥依賴烏克蘭俄羅斯進口的埃及表示,他們目前的供應食物補貼計劃的小麥儲備,只夠4.5個月使用。

保存量充足的國家,顯然能夠藉由釋出穀倉內的存糧來平抑食物價格。中國2月的食物價格年減3.9%,同期美國的食物價格則是年增7.9%。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27/172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