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年以後,請過減負的生活

當你想要的越多,缺的東西就越多。

人到中年,誰不是負重前行。

陷於太多的責任與人情,倍感疲憊。

巴爾扎克說:「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應該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

也許我們無法徹底擺脫壓力,卻可以為自己的身心減負。

01

欲望減負

早些年時,陳道明曾接受採訪。

當時的他,已有近三十年的從藝經歷,卻還只是專注於拍戲。

通常到他這個階段的演員,都有創作的想法。

於是許多人都選擇去當導演,當製片人,乃至身兼數職。

為什麼沒有想過跟其他人一樣,去嘗試做做導演什麼的。

陳道明解釋說,其實有很多人找過他當導演,但都被他拒絕了。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個性不適合做導演,並且也不擅長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為了避免為難他人,也為難自己,他還是拒絕了諸多的誘惑。

有一句話說:「成長是做加法,成熟是做減法。」

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是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什麼都做。

《極簡生活》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生真正寶貴、必要的東西,其實寥寥無幾。

應該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重要的事」上。

人到了三十多歲以後,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你什麼都想要,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與其在過多的欲望中不斷掙扎和糾結,不如學會刪繁就簡,做好真正想做的事。

02

圈子減負

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馬》中寫道: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了負擔和承擔。我不多說無謂的閒言,這使我覺得清暢。」

讓自己的圈子簡單,生活才能變簡單。

作家劉瑜曾在文章里提到一件事。

有一次她閒來無事時,決定清理自己手機里的聯繫人。

她翻開自己的手機,一個個往下看。

J,who is J?(誰是J)想不起怎麼認識的了,只記得他老給我打電話叫我出去玩,我總是委婉地拒絕,拒絕到他都不好意思再打了。刪。

R,啊,那個遼寧女孩,在一個餐館認識的,對人莫名其妙地熱情,給我打過幾個電話,總是計劃著一起出去玩,卻從來沒有成行。這幾個月便是徹底不打電話了。刪。

G,交友party上認識的一個美女,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竟然互相留了電話,卻從來沒有打過她的電話。而且那次party過後,再也沒有見過、聽說過她。刪。

就這樣,她一口氣刪了十多個人。

蔡康永曾說過一句話:「25歲以後,你的時間越來越少,不要分給不值得的人。」

不必把多餘的人,請進你有限的生命里。

作家賈平凹曾在《敲門》中寫道,他曾經很愛交朋友。

但凡有敲門聲,他就去開門,甚至一邊從書房跑出來,一邊還高興地喊著:來了來了!

可是當他開門後卻發現,這些人來看他,根本就不是為了建立友誼,而是別有目的。

有的人請他去捧場,有的人請他畫畫,還有的人請他幫忙走後門。

於是,他只能沒完沒了地陪他們,完全沒有了自己的時間。

後來,他決定沒有預約的就堅決不開門。

如此,他才得以專心地讀書和寫作,而不必受太多外界的叨擾。

在年輕時,我們總想用更多的社交,來幫助和強大自己。

等到成熟後才發現,多餘的圈子,不僅不會幫你排憂解難,還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

保持必要的冷淡和界限,才可能還自己一份清淨和自在。

03

物質減負

18世紀法國,有一個哲學家叫狄德羅。

有一次,他在巴黎的藝術沙龍中,幫了一個叫喬芙蘭夫人的忙。

對方為了表示感謝,就送給他一件華貴的猩紅色睡袍。

當他穿著新睡袍在書房裡來回踱步時,突然感到周圍的家具,不僅破舊不堪,而且風格也不搭,總之一句話,就是怎麼也比配不上這件睡袍的檔次。

於是,狄德羅挨個換掉了家裡老舊的家具。

後來他如願以償,終於坐在了一個貴族氣濃厚的書房裡。

可此時的他卻感到很不舒服,因為這件睡袍,竟然如此輕易地,就綁架了他。

聽過這樣一句話:「當你想要的越多,缺的東西就越多。」

有時,多餘的物質,只會讓你陷入不見底的深淵和黑洞

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曾參加了一個問答會。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每天總是穿著同一件T恤?」

他澄清自己有許多件一樣的灰色短袖T恤。

然後解釋說,我想讓我的生活儘可能變得簡單,不用為做太多決定而費神。

即使是很小的決定,像是選擇穿什麼或是早餐吃什麼這些小事兒,都會耗費精力。

因為把生活變得更樸素,他才有了更多的心力專注於自己的事業。

梭羅曾說:「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

人到中年,也許我們有了一些財富和積蓄。

越去揮霍,越會放縱自我。越能節制,越會成就自我。

只有當你從膨脹的物慾中擺脫出來,才能把心思放在真正有價值的事上。

有時,比擁有什麼,更重要的是,你為他人帶來了什麼。

《進擊的巨人》中有一句話:「什麼都無法捨棄的人,什麼都改變不了。」

中年以後,我們有太多的束縛和羈絆。

此時的你,更要學會卸下身心的負累。

不要讓多餘的人和事,擾亂你的腳步和心思。

輕車簡從,才能活得更自在從容。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20/173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