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俄軍後勤系統工程水平,不如中國二十年前皮肉業

市場經濟不可取代的優勢,就是人的積極性和創造能力發揮。就這個鄉下初中學歷農民為主搞出來的經濟模式,—直到蘇聯滅亡,也沒見到蘇聯哪個領域有同等先進的經濟機制設計。

近些年來,筆者接到過一些相對特殊的諮詢和委託;有些參與了,有些婉拒了。筆者經常突然就消失很久,絕大多數時候是因為懶癌發作,但也有部分時候是將精力投放在此類工作中。

這些業務中,一部分是某些研究項目的對外分包,重點是針對國外新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概念的分析和評價。還有一些,是來自部分基金等商業機構的諮詢,要求筆者以體制外第三方的獨立身份對某些行業、企業進行評價,以作為他們進行投資決策的參考意見之一。

在第二類情況中,筆者不止一次面對過對軍事/軍工史不了解、也沒有興趣的投資代理人。為了快速打破神秘感和隔閡感,使投資代理人能儘快運用自己所熟悉的商業邏輯去審視潛在的投資對象;筆者經常要用到很多形成強烈反差的案例,進行對比講解。

比如在利益導向激勵、系統工程效率的問題上,筆者最常用的一對例子,就是拿蘇聯軍隊戰機的後勤保障通用化建設,與國內20年前八線小縣城的生理服務產業發展模式進行對比。

林彪在談及後勤工作的時候,喜歡打一個比方:後勤部門、單位,就是開旅館的,作戰部隊就是客人。你不管哪路的客人,你都讓他吃好、住好、保障好,這才是後勤工作做到家,不要各搞一套、各搞一攤。

圖:蘇27的保障,需要3000多項、超過24000件各種工具、儀器、設備,多種保障車輛,與米格29不能通用的比例極高,這帶來了驚人的浪費和巨大的戰時保障隱患

在長達數十年的歷史中,蘇聯軍用飛機的後勤維護通用性都非常差。無論是米高揚還是蘇霍伊,不僅在設計中對此都不以為意,而且還非常抵制軍隊提出的通用化要求。

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蘇軍場站在維護保養不同企業的戰機時,需要準備完全不一樣的運輸車、加油車、工裝夾具乃至於掛架等等。這意味著駐紮蘇霍伊式戰機的機場,甚至無法保證米格式戰機的正常彈藥掛載、燃油補充、檢查維看護作——別說戰鬥力了,連基本的起飛保障工作都無法完成。

圖:在嘗試統一維護的過程中,如果以米格局的設計為標準,那麼蘇霍伊一定會跳出來反對

這樣的問題蘇軍當然也不是瞎子,但提出的改進要求很快就在航空系統研究院(以蘇霍伊設計為標準給出改進方案)、米高揚設計局、航空部的推脫扯皮中無疾而終。類似的扯皮在歷史上出現了多次,但統一化問題在非常長的歷史階段內始終沒有解決——俄軍直到現在也沒有真正擺脫它。

在這個案例中,蘇聯有著自稱最崇高的信仰,最優越的理論,有著自稱最理想的制度,有著自稱最先進的唯物主義辯證法作為思想工具,有著一大群接受了嚴格高等教育的軍官和專家,向來被公認為擅長組織系統工程。

但面對維看護作應當儘可能通用化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無需任何創造性思維就能理解其重要性,也不依賴於技術突破的基礎需求;蘇聯的相關企業和機構,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主動性、積極性。以系統工程的組織角度來說,這樣的表現極其拙劣和無能。

圖:後勤保障的統一化,牽涉到各種結構承力點、線纜、管道的規格/分布等等因素。只有在飛機設計之初就有明確的要求和標準、規範可以遵循,才能良好協調;事後再要補救,代價高到不能承受。

就一架飛機的設計製造而言,這些通用化要求帶來的工作量還不到5%;但它對後勤運作帶來的損失,遠遠超過5%——這就是潛在的漏洞和短板。當一個龐大體系中,此類問題普遍存在於各個環節上時;整個體系最終的實際效率、特別是在高壓下運轉的實際效率,必將遠遠低於它平時所宣傳的水平。

另一個例子源自某小縣城大約二十年前的事跡,當年是驚動高層、被點名掛牌的重大案件。

該縣城毗鄰現在某中心城市,在它緊鄰該城市的部分地區,曾在很短時間內形成了大片密集的生理服務產業,其絕大多數經營者,受教育程度只有中學、甚至小學水平。

但就是這麼一群人,在市場經濟環境所形成的充分激勵下,僅僅依靠「設計、試錯、改進」的最簡單邏輯進行快速疊代,幾年間磨合出來的商業營運機制,其系統工程學上的效率,可以說是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水平:

1、當地的業主(以農民為主),僅在遠郊地區提供硬化道路、毛坯房出租等基礎設施支持。該地區匱乏公共運輸、尤其是夜間公共運輸,但對自駕車而言車程有限;因此既遠離閒人耳目,又能有效進行潛在客戶的消費能力篩選。

圖:鄉道

毛坯房的結構設計非常統一,聘請專業人士指導完成,完全基於KTV布局展開;熟悉的從業者在任意一棟建築內,都能快速自如的活動。私密性非常強,主要出入和通道設計能起到明顯的阻滯檢查人員行動速度的效果,方便內部人員從其它通道快速疏散。

圖:毛坯房

在這個模式下,作為業主的農民,他承擔的分工就是把基礎設施做好,儘可能的貼合未來的裝修和營運。而由此帶來的報酬,是出租收入可以達到正常狀態的數十倍之多。

2、相關的企業營運者,在租賃毛坯房後進行相關裝修,負責娛樂場所本身的經營,和直接提供生理服務的小姐姐們不形僱傭等關係。他們直接負責酒水等消費內容,房間、浴室等設施支持,並從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

圖:裝修由企業營運者自主負責

由於不承擔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承擔大量人員的招募、培訓、維持;企業營運者的固定成本得到了極大的縮減,主要的精力也被專注在相關服務樣式和水平的商業競爭上。這使得相關的企業普遍盈利水平很高,而且形成了攀比服務水平的正向競爭狀態。

3、大量小姐姐團隊在管理者的帶領下,在多個娛樂場所之間自由流動。一旦某個場所供不應求,或者出現客人對一批小姐姐不滿意的情況;通過行動電話等工具,可以在第一時間,在整個區域內空閒狀態的小姐姐團隊範圍內呼叫支援。

對於小姐姐團隊及其管理者來說,她們也擺脫了收入被單一企業綁定的風險,能夠接觸到最廣泛的客源,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在這種模式下,參與經營的三方相互配合幾近完美:科學合理的高效分工,高度忠誠的利益捆綁發展;同時實現了法律風險最小,資源配置效率最高,管理體制內耗最低,客戶最滿意,各參與方均能盈利最大化的目標。

圖:不能激發人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制度,註定不可長久

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在這個案例中被發揮的淋漓盡致。以制度設計和政策制定水平的合理性、優越性而言,它超越了蘇聯絕大多數公務員和高級企業管理者的見識境界和能力水平。哪怕是在20年後的今天,各種行測申論拿高分的小公務員筆者見得多了,但有能力做出這種水平商業模式規劃的,百中無一。

拋開道德角度的評判,中國改開以後的行政管制放鬆,讓無數自然人在市場經濟制度激勵下出現了學習、創造、執行能力的普遍爆發;加上大量年輕人口帶來的廉價勞動力優勢,誘使西方產業和技術大規模向國內轉移,才使得經濟高速發展了三十餘年。

圖:幾十年基本設計不變的拉達汽車,它是蘇聯工業經濟發展的最佳標誌物

與之相反的蘇聯,儘管在70年代的工業、教育基礎遠好於中國,但其資源配置、運用的效率極其低下,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無從激發,註定走不出70-80年代的經濟停滯,最終國家解體。

每次筆者講完這兩個例子,都會反問投資代理人這樣一個問題:

把尋求生理服務的客人換成尋求維護修理的軍用飛機,把小姐姐團隊換成各型軍機所需的設備、部件、彈藥;那麼從後勤組織供給的角度而言,哪一種模式的設計水平更高,效率更為優越?相同的投資砸進去以後,哪一種模式能得到更為顯著的能力提升作為回報?

因此在判定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真實發展水平和潛力時;他們的自我宣稱——比如多麼有奉獻精神,有多麼悠久的歷史,有多少院士總師在內的優質人力資源,多麼受重視等等,都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真正關鍵的要素,在於準確的分析它的管理制度設計;判定它企業效益的分配導向中,內耗的比例是高是低,大多數的骨幹技術/管理人員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激勵。通常而言,官腔打的越重,各類突擊運動越多,宣傳的英模人物命運越悲慘,極大概率就代表著它的真實情況越糟。

圖:突擊運動常態化、年年搞,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生產周期的規劃組織、管理執行能力低下;前期消極拖延,臨頭了只能行政施壓。人員有疲勞極限,設備需要定期檢查、修理、維護;在突擊狀態下,這兩個核心要素都不能有效保障,質量控制、設備損耗都一定會顯著惡化。

到今天為止,筆者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對於相關企業的投資?這個答案筆者自己也不知道,但哪怕影響的金額再小,有一點筆者是確信不疑的:

如果投資——無論是來自國家財政還是社會資金,總是落入那些公務員鐵飯碗思維風氣主導、價值觀官僚化的企業;落入那些三門(家門、校門、單位門)粉紅幹部唱高調能力,遙遙領先於產品業務能力的企業;不僅投資本身沒有意義,還一定會加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最後全社會的人都要承擔由此帶來的學費和代價。

因此只要企業本身的業務表現和真實文化取向,對得起納稅人的錢、值得報以期待;筆者在投資代理人的面前,從來不會吝惜正面的讚許。而與之相反的企業麼,筆者一分面子也不會給他們留。

市場經濟不可取代的優勢,就是人的積極性和創造能力發揮。就這個鄉下初中學歷農民為主搞出來的經濟模式,—直到蘇聯滅亡,也沒見到蘇聯哪個領域有同等先進的經濟機制設計。

多年來,我質問過冶金,機加工,機電,航空製造,政府規劃多個領域的左派專家,不乏權威人士,要求他們在計劃經濟思維下,拿出一個金馬模式同等水平的、能實際落地並運轉良好的架構設計。

但在脫離宏大敘事的政治和道德立場綁架之後,需要落實、落到細節上時,我沒有得到一個可行的正面回答。

最後,想一想,什麼叫做經濟活力?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夜雨疏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01/178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