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複姓「令狐」的正確讀音和起源故事

作者:

「令狐」這個姓氏在當今雖然很罕見,大家卻非常熟悉,這自然要多謝金大俠所寫的《笑傲江湖》——江湖上誰人不知「令狐沖」啊?但是很可惜,可能因為「令」和「狐」這兩個字太常見,99.99%的人,包括央視電影頻道主持人,都把人家令狐沖的姓氏「令狐」給讀錯了,也就是按字面讀了。實際上翻翻字典詞典可以發現,複姓「令狐」的正確讀音是「línghú」,「令」在這裡讀第二聲而不是第四聲。所以下次您再發現有小夥伴看《笑傲江湖》的書或電視劇時,要提醒他,人家主角叫「línghú沖」,不叫「lìnghú沖」。

那麼「令狐」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呢?因為「令狐」字面意思不像「司馬」、「南宮」等漢人複姓一樣好解釋(「司馬」是管軍事的武官、「南宮」就是南邊的宮室),可能有些人會誤以為「令狐」是南北朝少數民族入中原以後帶來的姓氏(如「宇文」、「呼延」等),但事實恰恰相反,「令狐」的起源不但非常早,而且是標準的華夏姓氏

要說令狐氏的起源,得從周初說起。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畢公高被分封在畢地(一說在陝西咸陽北、一說在陝西西安南)。後來畢國不知何時因何事亡國,畢公高的一個叫畢萬的後裔投奔了晉國,因隨晉獻公消滅耿、霍、魏等國有功,被晉獻公封在魏地(在今山西芮城),於是改以「魏」為氏。驪姬之亂時,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國外,畢萬的孫子魏犨追隨重耳19年。重耳回國成為晉文公後,魏氏自然得到重用。

一晃又過去40多年。晉文公的孫子晉景公時,秦桓公(秦穆公重孫)發兵攻打黃河西岸邊的晉邑輔氏(今陝西大荔東)。魏犨有個兒子叫魏顆,聽說後主動領兵禦敵。秦桓公就讓秦軍勇將、力大無窮的杜回出陣挑戰晉軍。

當時輔氏當地有個晉國老漢,是魏犨一個小妾的老爹。魏犨死的時候留下遺言讓那小妾陪葬,魏顆嘴上答應,實際上卻沒照辦。這老漢感激魏顆救了自己女兒一命,就在戰前暗中把杜回進攻路線上草叢中的草都偷偷編結在一起。杜回徒步衝擊晉軍時,走在草叢中被老漢編的草環絆倒,因此被魏顆俘虜。舊時評書、演義中常有「當牛做馬、結草銜環報答大恩大德」的說法,這就是「結草銜環」成語中前半段「結草報恩」的故事。

秦軍見本國勇將被俘,士氣大喪,秦桓公只得退兵而去。因為這一仗晉軍主力大部隊都還沒到,秦軍就輸了,晉景公大喜,於是重賞魏顆,另外把他封在「令狐」那地方,也就是今天山西臨猗縣一帶。古人常以地名為氏,所以後來魏顆的兒子頡就改稱令狐氏。這就是令狐氏的由來。

現在我們就清楚了,令狐氏原來是姬姓魏氏的一個分支,第一代始祖是晉國貴族令狐頡(魏頡)。到了秦漢以後,姓、氏混淆不分,令狐又被當做了姓,複姓令狐就是這麼來的。

參考資料:《左傳》、《史記》、《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葉話文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2/180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