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新聞自由寒冬下親民主網媒立場新聞「煽動」案開審

香港民意研究所1月7日公布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接近62%受訪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在新聞自由寒冬已至的香港,被迫停刊的香港網媒《立場新聞》所謂的「涉嫌發布煽動性刊物」的案件,星期一(10月31)在區域法院開審。這是在「港版國安法」肅殺下港府迫害新聞記者及媒體的最新發展。

該案的三個被告為立場新聞的註冊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及署理總編輯林紹桐。他們被指控2020年7月7日至2021年12月29日期間,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涉及17篇文章。庭審預計持續20天,將傳召22名證人。

據香港電台報導,52歲的鐘沛權和34歲的林紹桐否認控罪,立場新聞註冊公司沒有派員出席,被視為不認罪。兩人過去十個月因不得保釋一直被關押。

報導說,代表控方的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在庭上提到,控辯雙方有三項初步法律爭議,控方認為涉案文章17篇,但辯方指其中十篇都是在超過六個月的檢控期限後才提告,控方不能依賴此10篇作為檢控基礎。

報導還表示,對於被告的「犯罪意圖」,控方認為只需證明文章有煽動意圖,被告明知而發布,即觸犯控罪元素。但辯方認為需要同時證明被告有煽動意圖才可入罪。

此外,控辯雙方對控罪的合憲性也存有爭議。辯方指煽動罪與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部分條文牴觸,文章並不等同被告的個人意見,控罪界線模糊不清,而被告只是行使監察社會的角色,有機會錯誤判斷而發布相關文章。

在香港蘋果日報國安法打壓被迫停業半年後的2021年12月29日,親民主的網媒立場新聞的辦公室也遭國安處的兩百警察搜查,立場新聞的多名現任及前任高層和董事被拘捕,被指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同時,警方凍結了立場新聞的6100萬的資產。立場新聞被迫宣布停止運作。

除前總編輯鍾沛權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外,被拘捕的還有立場新聞的多名董事,包括歌手何韻詩、前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吳靄儀、前監警會委員方敏生和前科學版總編周達智。法官拒絕了鍾沛權和林紹桐的保釋申請,其餘四人則獲得保釋。

此外,曾在立場新聞撰文、已被當局關押的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鍾沛權的太太陳沛敏也因此案再次被捕。

對於立場新聞受到絞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聲明說,「新聞報導並不是煽動」,呼籲中國和香港當局停止針對香港自由和獨立媒體的打擊,立即釋放那些記者和媒體主管人員。對他們的拘留和指控是不公正的。

布林肯強調,對立場新聞的打壓,從根本上損害了香港的公信力和活力。

煽動罪(sedition)是英國殖民地時代的法律,1950和1960年代社會動亂時期用於對付親中的左派媒體。隨後的幾十年裡再沒用過。不過,中共在香港強推國安法後,這個殖民時代的罪名被港府用來打壓異見和民主人士。

自國安法2020年6月底實施以來,香港已有220多人被當局逮捕,包括活動人士、民主人士、立法會議員、工會成員、媒體記者,約五分之一的被捕者被以「煽動」罪指控。

立場新聞的時任副採訪主任、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升今年9月19日也遭香港警方以「阻差辦公」罪名正式落案起訴。此案被外界看作是香港當局對香港僅存的有限新聞自由的進一步打擊。

陳朗升9月7日在為其他媒體做正常採訪新聞時遭到兩名便衣警察的盤查,在他依慣例要求了解截查警員的身份再交出自己的身份證時,遭警員以所謂的「妨礙公務和擾亂公共秩序」逮捕,並被帶往警署,引發外界關注。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今年5月發表全球新聞自由度排名時,香港排名下跌68級,跌至全球第148位。該組織於2002年首次發表全球新聞自由度排名時,香港不僅在亞洲名列前茅,而且在全球也位列第18名。

該組織位於台北的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édric Alviani)今年10月接受美國之音中文部採訪時表示,香港排名下跌與「港版國安法」實施兩年來,及最近有關新聞自由的事態發展相吻合。

他說,港府明知國安法下難以再對外強調昔日基本法所保證的新聞自由,為了避免尷尬局面,最佳的辦法便是向記者施壓,要他們自我審查,甚至是閉嘴,從而達到取悅北京政權的目的。

艾瑋昂提到,自去年香港蘋果日報、立場新聞與眾新聞等多家非親政府傳媒相繼被迫停刊結業後,香港獨立的公民記者也開始慢慢穩步發展。他認為,香港公民記者的出現,正是步中國大陸的後塵。他說,自習近平執政後大力打壓記者,中國國內以往僅有些微少許的新聞自由空間也完全被扼殺摧毀,現在香港正是重蹈中國大陸的步伐。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31/182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