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海外香港傳媒人成立新組織 關注香港新聞自由及提供專業培訓

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傳協)在英國倫敦成立。(美國之音鄭樂捷)

簡稱「傳協」的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該會除了關心香港境內的新聞自由狀況外,亦會與國際傳媒組織合作,提供專業發展和培訓服務。

傳協五名董事之一、前香港有線電視財經台台長顏寶剛星期一(2022年10月31日)說,成立當日正是《立場新聞》兩名前總編輯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開審的一天,他多年前已經與被告之一的鐘沛權一起跑新聞,他也曾經供稿給《立場新聞》,案件令他痛心、難受。

香港紅線處處

顏寶剛說,他從事財經新聞,時常強調國際金融中心需要資訊及資訊自由,但是近期的中共二十大期間,在香港,連分析員亦不能發表關於中國經濟的文章。他又說,現時香港的新聞工作者面對自我審查,編輯需要擔心新聞會否犯法,以致影響自己及公司。

傳協董事之一、前香港有線電視財經台台長顏寶剛(右)(美國之音鄭樂捷)

顏寶剛說:「我們離開了香港這個地方,暫時是安全的,但是我們也要關心留在香港的很多新聞同業,他們其實很努力,在紅線處處之下,我覺得他們仍然很努力為香港的新聞資訊自由努力工作。我們作為行內的、以前的傳媒人士,無論現在是在職,或是已經離開了這個崗位,但我們也希望儘量關注他們,亦都希望支持他們。」

顏寶剛指,除了現職傳媒人外,「傳協」也歡迎以前在業界工作的人加入。他說,明白業界擔心入會後的個人資料安全,該會已聯絡一個國際組織作安全檢視,有信心保障私隱。

傳協董事、前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韋安仕(Steve Vines))(左)。(美國之音鄭樂捷)

「傳協」另一名董事、前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韋安仕(Steve Vines)指,「傳協」獲得國際記者組織資助,將會研究有多少香港記者移居海外,生活狀況如何。顏寶剛就提到,協會希望和國際傳媒組織一同提供包括工作語言上的培訓,幫助香港記者在外國就職傳媒工作。

無國界記者英國行動幹事莫爾絲(左)、國際記者聯盟前主席布梅拉(中)與英國全國記者聯盟主席維卡里(右)出席傳協記者會。(美國之音鄭樂捷)

國際傳媒組織支援

出席成立典禮的還有三個其他組織的代表。國際記者聯盟前主席布梅拉(Jim Boumelha)說,無疑,香港媒體環境急劇轉變,近年來為聯盟撰寫中國新聞自由報告的作者都要求匿名,以避開政府的注意。

他說:「新環境充滿著恐懼,是令傳媒人離開到海外的主要原因。」

英國全國記者聯盟(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主席維卡里(Pierre Vicary)舉例說,在過去12個月,聯盟幫助不少阿富汗記者來到英國,也歡迎香港記者尋求他們的協助,他們會全力支援。

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英國行動幹事摩爾絲(Azzurra Moores)說,香港在新聞自由指數的排名,由2002年的18位跌至今年的148位,情況令人特別關注。她說,《香港國安法》在過去兩年被用來控告最少23名新聞自由捍衛者,包括《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及六名高層、兩個媒體創辦人、網台主持等等,五家網媒亦中止運作。

她說:「在座各位都很清楚這些細節,你可能報導過這些,甚至可能曾經在這些地方工作過。我有苦惱過,在今天的成立典禮上,我應該說什麼。我的簡單訊息是,感謝你們,感謝你們報導這些事,令外界知道香港發生什麼事,講述希望改變社會的人的故事。你們的文字和聲音在現在更為重要。」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1/182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