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痰在哪,病就在哪,一個中成藥,挖走老痰,頑痰,黃痰

今天沈醫生給大家分享一個中成藥,挖走你身上的老痰,頑痰,黃痰。

你有沒有這種情況?總是覺得嗓子裡有痰咳不出咽不下,有的人甚至都好幾年了,咳出來的痰又黃又臭,甚至發黑,同時還總是犯噁心,吃不下飯,有的人身上還會長包塊,囊腫。

大便還會粘在馬桶上沖不下去,經常覺得頭暈頭疼非常懶,只想躺在床上。舌頭伸出來,一看舌苔又厚又黏。

這些情況都在提醒我們身上的痰太多了,痰濕太重了。中醫有句話,百病皆有痰作祟。痰在哪病就在哪。這裡我們說的痰,可不只是嗓子裡面的痰。我們這裡說的痰,是指因為我們身體代謝水液的功能下降,所產生的水濕痰濕。

它不只是會存在在我們的嗓子裡面還會隨著氣血的流動到達我們的全身各處。到了皮膚下面就形成了包塊長在了臟器上就變成了囊腫,有的時候隨著氣血運行到了腦血管心血管中就變成了腦梗塞心梗塞。

所以才有了痰在哪兒病就在哪這句話,如果你發現身上有了這種痰濕過重的表現,其實就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了,及早化痰化濕,趕走我們身上的老痰,頑痰,才能預防嚴重的疾病。

今天選醫生就給大家推薦一個中成藥,叫做橘紅丸。可以清肺,化痰,止咳。橘紅丸用到的藥物分別是化橘紅,制半夏,瓜蔞皮,石膏,陳皮,茯苓,桔梗,紫蘇子,款冬花,苦杏仁,紫菀,浙貝母,地黃,麥冬和甘草。

化橘紅可以理氣寬中,燥濕化痰,浙貝母可以清熱化痰,配合陳皮,制半夏和茯苓,一起健脾燥濕,理氣化痰,再用杏仁和紫蘇子,來降氣化痰止咳,紫菀,款冬花,

瓜蔞皮和石膏可以加強方子清熱化痰的作用,地黃和麥冬可以滋陰涼血,防止燥濕化痰的藥物耗損陰血,最後再加一味甘草,調和所有藥物的藥性,防止藥物的偏性傷害身體。

你學會了嗎?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藥物,都要在辨證的基礎上使用,如果你自己拿不準的話,就可以尋求醫生的辨證指導了,以免傷害身體。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中醫沈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7/182644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