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在華外商聲聲喚解封開放 北京言出必行嗎?

北京一居民區因疫情被封后大白們進入小區。(2022年10月20日)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中國國家發改委上周向外資和外商承諾,中國將持續開放,一掃市場對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傾鎖國路線的疑慮。在華外商,包括歐商、美商和台商都歡迎中國儘快解封,並優先發展經濟,甚至回到90年代,全球掀起「中國熱」時的開放程度。但北京會說到做到,開放力道不打折扣嗎?一位北京經濟學者卻說:「不樂觀。」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11月2日於香港的投資峰會上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在可預見的未來,經濟成長都將是中國的重心。

市場悲觀做空中國?

資料照: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

方星海呼籲外資「勿做空香港和中國內地」,也不要看太多國際新聞,以免對中國有誤解。

另據中國新聞網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於11月1日與60餘家美國在華企業高層舉行圓桌會,回應美商的關切,並做出三大承諾,分別是:一、中國鼓勵外商投資的態度是明確的,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是堅定的。二、加大重點行業領域的引資政策力度。三、支持外資企業利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勞動力和特色資源優勢實現發展。

中共高官陸續承諾開放,分析人士認為,顯然意在翻轉習近平贏得中共總書記第三任期以來的市場悲觀氛圍,港股上周聽到中國準備解封的傳聞就一連飆漲4日。

即便中共高層仍堅持清零,高盛證券11月6日卻發布報告稱:「(中國)政府開始準備重啟經濟,尤其是在動態清零政策的經濟成本日益升高的情況下。」這使得香港恒生指數和其國企指數大為振奮,一度於周一(11月7日)的盤中漲幅超過4%。

中國承諾開放在華外商表歡迎

對於方星海等人的開放承諾,在華歐商、美商和台商都大表歡迎,但希望中國言出必行。

位於北京的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魏海諾(Bruno Weill)

位於北京的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魏海諾(Bruno Weil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歐盟商會相信中國會持續開放,但也希望中國拿出具體行動,來證明在中國經商的門會越開越大,尤其下一步要儘快解封,取消嚴厲的清零防疫限制。

魏海諾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準備解封。對此,中國歐盟商會重申,中國做好解封準備的關鍵在於疫苗接種、疫苗接種、還是疫苗接種。我們期待中國展開此步驟,以最終鬆綁所有的疫情限制。」

位於北台灣桃園的千如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策略執行長徐錫愷也呼應解封的要求,他告訴美國之音,因為疫情和封控,加大了中國經商環境的挑戰性,雖然該公司在台灣、馬來西亞都有據點,也打算下一步擴展到越南,但並沒有大舉外移中國的規劃。

徐錫愷說:「當然是希望說,(中國)整個疫情的封控的政策能夠朝向更開放的方向來走,因為對企業經營來講,不確定性是一個比較糟糕的狀況,因為疫情的政策一變再變,變得太多,到最後變成一個不可控的因素,對我們人力的安排、生產安排,包括我們對於客戶的交期回復,都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希望在一個穩定的狀況下面,來從事我們的營運。」

供應鏈重整轉移至東南亞

不僅台商,歐美企業近年也將生產線擴展到東南亞國家,不再把製造重心全部押在中國,以因應後疫情時代供應鏈重整的趨勢。徐錫愷說,這種兩軌制讓以外銷為主的千如電機也可以兼顧中國市場的商機。

位於北台灣桃園的千如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策略執行長徐錫愷

徐錫愷說:「我們的確有雙軌制的想法,就是說,我們在繼續擴大中國的生意,這是我們沒有放棄的。不過,在其他的據點,配合我們在國際上的客戶,我們有另外的方法來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這就是某種的雙軌制。這雙軌之間,它可以獨立運作,同時他們還可以保持互相支援的狀態。對我們公司來講,我們有更多的選項去滿足客戶的要求。」

隨著中國製造成本升高在前,新冠疫情造成中國供應鏈斷鏈在後,外商在東南亞國家新增產線的趨勢已持續多年。目前人在美國舊金山的前美國商會上海分會會長季愷文(Ker Gibb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也說,看不出這波東南亞投資熱潮會反轉,商界對分散中國投資也有共識。

季愷文說:「雖然我們看到,供應鏈朝多元化發展,但外商並未從中國市場大舉出走。跡象看來,新增投資偏向投往東南亞、印度等,外商不願再大手筆投資中國。至於疫情解封後,整個投資會繼續轉向(東南亞),還是會有回到中國新增投資,有待觀察。」

季愷文現任舊金山大學的駐校董事,即將出版《銷往中國(Selling to China)》一書。因為中國的封控措施太嚴,他返回舊金山已長達11個月,打算明年2月解封再重返上海。他說,如果中國早早大規模進口效力較高的mRNA疫苗,就不會落到必須清零或老年人口的保護力不夠的後果,目前,北京已開放讓在華外籍人士注射mRNA疫苗,但他認為這是亡羊補牢。

歐美商會:中國持續開放,增長放緩

美國商會上海分會會長季愷文(右)出席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與參展的美商代表合影。(美國商會上海分會會長季愷文提供)

季愷文和魏海諾都同意,中國應會持續開放,雖然開放幅度不一定有太大的突破。他們說,即便中國的成長力道已放緩,中國仍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因為就算每年只增長3-4%,仍相當於法國市場規模,因此,歐美外商不會放棄中國商機,但在營運上,會針對新的發展典範,重新調整因應,也要和中共官方協調,將外商在各行業的潛在的投資誘因激發出來。

兩人也都歡迎各國領袖舉辦高峰會,面對面會晤,例如,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上周和習近平的會晤,下周拜登和習近平可能在二十國集團峰會(G20)上見面。透過這類領袖對話,各國除能營造友好關係外,更能建立互信,降低緊張關係,也能化解各國在經濟政策上的分歧。

季愷文說,美國商會多年來和方星海,以及兩位副總理劉鶴韓正等中共高層都有密切接觸。他相信,未來由准總理李強所領軍的財經團隊都會支持外商。不過,上海4月封城的決策讓人預見未來他和習近平的可能互動模式,以及中國不惜犧牲經濟換取政治和權力穩定的思維。

商界密切觀察習李經濟決策模式

季愷文說:「李強當然會聽命於他的老闆(習近平),毫無疑問。但問題是,李強能否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以及高層領導班子會如何反應,這是最大的問題。」

季愷文稱讚李強頗具創意、也很開明,曾於上海設立自貿區時,大膽提出「區內戶聯網不設防火牆」的主張,雖然最後被北京打回票。

季愷文希望中國回到20多年前,全球掀起「中國熱」的開放程度,雖然中國熱已經不可能重燃。

季愷文說:「我經歷過那段時間......尤其是2000年左右,許多企業家來到中國創業的黃金時期。我希望看到中國重回到那種開放程度。中國熱不可能重啟了,中國也不可能再有那麼高的經濟增長,已經過了那個階段。」

相反地,歐美等各國、甚至部分企業現在已開始檢討並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連剛結束訪華之行的德國總理朔爾茨也都支持,德國應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魏海諾認為,這是很正常的調整和發展,「但脫鉤將是一大錯誤。」

對於開放的承諾,北京政府在習近平主政下,會劍及履及,言出必行嗎?

中國真開放?北京學者:不樂觀

一位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大學經濟金融學者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並不感到樂觀。

他說,投資人顯然對中國前景看法悲觀,所以,才會「用腳投票,做空中國」,但方星海只呼籲外資不要做空中國,「這話說得沒水平」,也根本無濟於事,因為他未提出完整的邏輯或列出中國經濟基本面讓人信服的利多。

這位學者說,他之所以不樂觀,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賣掉資產、「潤(run)」出中國的越來越多。他的友人中,有申請美國傑出人才或香港英才計劃趁機移民的,也有40多歲的學生找他寫推薦信,要遠赴加拿大讀博士的,顯然沒有財力投資移民,只能換個身份,先出國再說。

另一方面,他說,新一屆政府團隊,看不到懂經濟的人,而懂經濟的就如現任總理李克強,已經沒戲唱了。

他說:「未來在經濟政策的前景上,很可能比較混亂、雜亂無章」,而且中共官員趕在德國總理訪華前,做出一副改革開放的姿態,還開放上海、深圳舉辦馬拉松,他認為,過於刻意。

他形容,李強的經濟治理能力只有小學生程度。他說:「現在弄上好幾個小學生,替代(李克強)這些大學畢業生,把這國家治理得半死不活的,你也很難把責任歸到他們身上,所以,這是混沌不清的狀況。」

這位學者感嘆,中國的體制不如民主國家,民意可以充分反映。他說:「像我們在這個體制里,沒有發言權,就只能聽著唄、看著唄,儘量往好的方向去想唄,還能怎麼著?」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8/182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