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洪雅芳:在香港之外重建香港──BNO移民兩年,離散港人怎樣在英國繼續發聲?

作者:

創作者之一的倉鼠老師對《報導者》表示,6成持BNO簽證的在英港人是帶著孩子移民,有些年紀小的孩子,在懵懵懂懂的年紀離港,如果沒有伴隨適當的培育,將無法傳承香港的文化,若再受到中國大外宣影響,身份認同上也易迷失;所以希望讓孩子以輕鬆閱讀的方式,避免遺忘故鄉。

不只對內實踐和傳承,在英港人也積極對外向英國社會溝通。

2019年時,一般英國人只透過新聞畫面看到香港的高張力抗議和暴力,鮮少能理解真相。"我們必須讓英國社會了解我們是什麼人,香港人為什麼來?"倉鼠老師說,有些英國青少年連香港在哪裡都不知道,初來乍到的香港孩子無從介紹自己,所以他們新出版的書提供了溝通的範本。

講述香港人故事的時候,部分港人組織也著墨於區隔香港與中國的不同。

如Alex在協助港人就業之外,也呼籲承認"香港語",他認為香港語是自成的一套語言系統,與廣東粵語有所區別。最近曼徹斯特博物館正開放供公眾以不同語言翻譯展品簡介,Alex號召港人提供"香港語"(Hongkongese)和繁體中文翻譯,不讓中國的簡體中文獨美。

Alex更在地方議會努力地讓英國官員理解"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在與地方議會合作的會議上,他不斷提醒英國人關於"香港人的禁忌",如稱香港人為中國人,就會讓港人不相信政府。Alex說,"我不用辯論,我只要舉例類比,就像是強迫蘇格蘭人說自己是英格蘭人,說巴基斯坦人是印度人,英國人很快就會懂。"

港版《國安法》落地後,在香港倡議本土議題變得危險與敏感,部分離港的人,便將"我是香港人"五字喊得更震天價響。英國政界從中央到地方開始回應港人社群的訴求,一年前,港人甚至討論不慶祝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的可能性,改慶祝冬至。今年在英國首相府舉辦的"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酒會,首度正名為"Lunar New Year"農曆新年酒會。換掉中國二字,不僅多數港人樂見,也擁抱了同樣慶祝農曆新年的韓裔、越南裔等移民族群。

根據與會的港人人士觀察,今年立場親中的傳統華人僑領大多缺席了首相府的"Lunar New Year"農曆新年酒會,反倒近兩年移民的港人組織和人權團體占了四分之一。在聚會中,英國首相蘇納克(Sunak)主動提及《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和其他民主運動人士入獄之事,並承諾他會盡其所能捍衛香港的人權與自由。

不過,目前港人所成立的CIC資金大多來自英國政府,法律規定CIC和地方政府資助的活動內容不能涉及政治,包括不能倡議政府政策改變、不能透過活動為政治組織籌款、不能影響選民等等。但如何界定涉及政治,雙方還在拉扯中。

英國地方活動"不談政治",港人在一次次嘗試中努力劃線

今年1月22日,位於倫敦南方的薩頓(Sutton)市,市政府舉辦了港人的農曆新年聚會,現場聚集數百位港人和當地居民共同觀賞傳統舞獅技藝、國樂和武術表演,還有香港美食攤位、藝術創作、兒童闖關遊戲等等。薩頓市長、市議會議長和國會議員代表親自出席,議長唐比(Ruth Dombey)在致辭中表示,港人為了各種原因來到薩頓定居,英國竭誠地歡迎也樂見港人帶來更多元豐富的社區文化。

2023年1月22日,位於倫敦南部的薩頓市政府舉辦農曆春節慶祝活動,現場吸引數百位港人到場參與。(攝影/洪雅芳)

在一片和諧且熱鬧的活動現場,很難想像籌備過程中,雙方才為了要不要擺賣寫著"光復香港"與"榮光歸香港"字眼的黑色T恤(T-Shirt)產生歧見。市議會方的交涉人員認為,上述標語涉及政治,不應擺放。

最後攤上賣的黑色T恤只剩寫著"香港"二字,不見其他標語。協辦的薩頓香港人(Sutton Hong Konger)創辦人Richard說,"政治不能講,那民主、人權和歷史可以講吧!"、"我們還是得發聲,我們很努力地在踩那條線。"

港人在T恤攤上做了讓步,但其他擺置上"努力踩線",如在傳統過年的春聯展示牆中,也夾帶寫著"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紅色海報,展桌上也大大方方擺放著幾份頭版刊登2019年反送中運動報導的《蘋果日報》。

界線的拉扯,無獨有偶。另外一場春節活動中,讓港英雙方產生爭執的是一款桌遊"太平島保衛戰─民主攻防戰"。

不具名的港人組織負責人說:「那個桌遊是中文版,英國人不識中文,應該是有人向合辦的英國慈善組織舉報了。」這款桌遊創作人是流亡英國的前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他透過遊戲講述民主與獨裁的戰爭,讓小朋友可以透過遊戲學習民主。合辦的英國慈善組織希望取消這款桌遊活動,最後雙方各退一步,讓桌遊僅陳列在攤位上,不做宣傳。

在這樣的拉扯中,港人感到言論自由的受限,而英方需要在多元種族文化的移民社會中保持中立。薩頓區的保守黨議員史考利(Paul Scully)對《報導者》解釋,不談政治是地方政府活動上的嚴格規定,市政府也得防範薩頓的中國社群受到波及,港人有權發聲,但必須適應英國的民主機制。

在英國居住14年的Richard認為,港人不能等別人定好線,而是有責任把線劃出來,回過頭告訴對方,"我們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線在哪裡?"他認為,"這條線在英國是可以被討論的。"

2023年1月22日,薩頓市政府舉辦農曆春節慶祝活動,英方不希望擺置具有政治標語的展品,協辦的港人團體爭取踩線,最後於現場擺置報導香港民主運動的報紙與雜誌。(攝影/洪雅芳)

長期打算:紮根社區、積極參政,避免被邊緣化

除了劃出合適的界線,港人也開始思考進入英國政府和決策組織內部的可能和必要。議員史考利就建議,港人不僅要透過選票參與民主,還要積極開拓其他可能性,如參與地方議會政治,加入政黨,或是加入學校和社區工作等等,都有助於港人的發聲。

史考利透露,在薩頓地區,已有幾位港人積極表示參政的興趣。

港人參選有人數上的優勢,而BNO簽證自抵達英國時就有投票權。以薩頓為例,港人人數約2,000人,這人數在地區上就可以決定一位市議員是否當選。但在有20萬居民的薩頓區,要影響國會議員選舉,2,000票則顯得力有未逮;更別說,薩頓地區的中國社群也有2、3,000人。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5/186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