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Fed最艱巨決策會議召開 關注四大重點

Fed本周決策會議的挑戰,將是這輪升息循環以來最艱鉅。(歐新社)

美國聯準會(Fed)21日起召開為期兩天的利率決策會議,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指出,Fed正面臨三重難題,要如何壓低通膨、維持金融穩定、又要儘可能降低對成長和就業的傷害。這次也將是Fed這輪升息循環挑戰最艱鉅的一次決策,須關注以下重點:

升息幅度:

有「Fed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WSJ)首席經濟特派蒂米羅斯(Nick Timiraos)指出,Fed過去一年來在傳遞緊縮信息時,都避免讓市場意外並儘可能降低波動,而最近的美歐銀行風暴是Fed最近啟動升息循環以來,首次在決策前夕突然遭遇情勢持續變動的危機。

兩周前還在說官員會討論是要升息1碼、還是2碼,如今情勢丕變,但最近的數據又顯示薪資和物價壓力仍重,也加劇Fed決策的兩難。

高盛經濟學家梅瑞克預測,由於銀行體系壓力大,Fed在台北時間23日凌晨2時公布的決策,將不會升息,因為官員雖已積極支撐金融體系,但市場似乎不相信對中小銀行的支持足夠,而且只升息1碼對未來通膨的影響「微薄」,以後也能加快升息補回來。高盛仍預測,Fed將在5、6、7月各升息1碼。

Fed前官員對升息決策看法分歧。已在去年9月底退休的波士頓聯准銀行前總裁羅森格倫就說,「我不會用升息火上澆油」,「大家都在討論Fed對抗通膨的可信度,但Fed要做出合乎經濟邏輯的決策,才最能維持可信度」。

去年卸任的Fed前副主席克拉瑞達建議繼續升息1碼,「如果你暫停了,就會遭遇(市場擔心)『他們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的困境」。曾為Fed高階顧問的杜克大學經濟學家米德也說,鮑威爾已努力贏得「通膨鬥士」稱號,「我認為在這個情境下,按兵不動似乎是錯的,特別是數據」顯示的經濟情勢。

伊爾艾朗認為,Fed過去幾年的決策過程顯示,Fed按兵不動,搭配這次「暫停」升息、而非升息循環結束的前瞻指引,但這個妥協的效益不高,若成長前景因為金融體系減弱而更加黯淡,還會加劇三重難題,因此Fed應該升息1碼。

彭博資訊經濟學家指出,Fed是否升息的機率很接近,升息確實會造成傷害,會加劇銀行壓力、引發投資人不安,但若暫停升息,會造成更多損失,因為將顯示Fed對銀行體系或經濟的韌性沒信心,因此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升息1碼,提高聯邦資金利率區間到4.75%~5%,而且鮑威爾也希望區隔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工具,紐約聯准銀行總裁威廉斯等官員也支持這個看法。美銀證券分析師也預測會升息1碼。

芝加哥商業集團(CME)的FedWatch工具顯示,投資人仍預期Fed將升息1碼,機率為72.3%,按兵不動的機率是27.7%。

上修高峰利率預測到多少?

鮑威爾已明確表示,本周公布、反映官員利率預估落點的利率點狀圖,將上修對今年高峰利率的預測。彭博經濟學家預期,Fed利率點狀圖所反映的利率高峰預估中位數將被上修到5.4%(即5.25%~5.5%區間),高於去年12月顯示的5.1%(即5%~5.25%區間),也比本周升息1碼後的利率區間高出2碼。美銀證券也認為Fed將在利率區間達到5.25%~5.5%區間(也就是再升息2碼)後降息。

英國金融時報(FT)日前訪調43位經濟學家的結果則顯示,49%受訪者預測Fed利率今年高峰區間為5.5%~6%,比率高於去年12月調查的18%,比市場預期還要更鷹派。

FedWatch工具顯示,投資人預估若Fed本周升息1碼後,5月決策以按兵不動的機率最高,為49.9%,再升息1碼的機率是37.1%。

對銀行業動盪看法:

鮑威爾可能會表明,利率政策是Fed達成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雙重職責的主要工具,不該被當成因應金融穩定威脅的第一道防線,Fed的貼現窗口和其他流動性工具更適合解決金融穩定問題。

但要確切掌握分寸很困難。曾任Fed首席經濟學家的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英格利許就說,對外溝通會很棘手。

縮減資產負債表安排:

市場除了緊盯升息決策,也密切關注對於縮減資產負債表進度的安排。Fed目前每月出售600億美元美國公債、以及350億美元的抵押擔保證券(MBS),但提供銀行業緊急流動性機制後,資產負債表規模又告擴大。

彭博經濟學家認為,Fed將維持目前的縮表規模不變。紐約聯准銀行前總裁杜雷也預期量化緊縮(QT)措施將持續。

不過,Roth MKM首席經濟學戴爾達指出,Fed同時提供銀行業流動性安排、同時又以縮表收回流動性,是兩相牴觸的政策,傳遞出令人困惑的訊號。曾任Fed理事的貨幣政策分析公司(Monetary Policy Analytics)的主管梅爾認為,在Fed協調其他央行擴大美元交換安排後,Fed調整或暫停QT的機率已升高。

Fed官員都未提供預估結束QT的時間表,但鮑威爾上月曾說,Fed資產負債表要降到銀行準備金依然充足的水準,將要花兩年時間。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22/188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