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8203經濟常態化放緩,我們該怎樣過完一生?

01

牆內自媒體九邊文章: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個問題,可能今後我們也跟歐美那些大國似的,慢慢進入一種「常態化經濟增速」,也就是保持一個低速狀態,或者可能跟K線似的,低速幾年,高速幾年,來回反覆。

咱們國家自從改開後,經濟基本是一路上漲的,所以關於經濟下滑和衰退之後群體心理相關研究非常少。但是日本和美國那邊就很多了,比如經濟下滑導致自殺率上升這個問題,他們有大量的研究,不過研究結果和大家第一反應想到的差不太多。

經濟下滑,肯定會導致失業,失業會導致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人當中有的症狀較輕,有的症狀較弱,症狀重的可能就抑鬱了,抑鬱了可不是容易自殺?所以失業率和自殺率確實正相關。

跨文化研究也有了相同的結果,學者們在分析日本和美國的數據的時候,發現這兩個國家這一點上有相同的結論。歐洲要好得多,可能也是因為他們福利比較好,官方托底,老百姓失業之後沒那麼慌。

而且經濟一旦放緩,有個致命問題是,「新項目」越來越少。

爬過職場天梯的小夥伴都知道,升遷最快的方式是公司成立新部門,你跑去新部門,然後開始招兵買馬,你從小弟變成了小組長,過段時間你們部門再膨脹,你管著一個項目組變成了兩個組,業務再擴張,你可能就成部門管理層了。這也是為啥網際網路大擴張那幾年,那麼多人創造了財富神話,這在傳統行業里是幾乎不可能的。

但是狂飆期一結束,進入了穩定期,不裁員給年輕人讓位置就不錯了,你想升遷得等著你領導離職或者他升遷,可是他的領導去哪?最後可能的結果是「死一個補一個」。

這天梯就非常可怕了,在很多發展停滯的行業,早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經常五六年職位紋絲不動,工資不但不漲,可能還下降。

這種趨勢,江湖上早就有了個名字叫「土木化」,一方面說的是像土木專業一樣走向夕陽,另一方面像成型的建築或者樹木一樣發展緩慢。

想想都知道,這種體系下,每個人都覺得崩潰,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是,隨著經濟體越來越成熟,各個行業增量越來越少,逐步打成紅海,越來越多的行業會逐步完成「土木化」,甚至包括前些年大熱的網際網路。

這種環境裡,絕大部分人想階層躍遷,想做人上人,難度瞬間高了幾個數量級。

如果絕大部分人還想著實現這種躍遷,繼續使勁卷,大概率生活會非常痛苦,說不定覺得一輩子也就這樣了,瞬間覺得活得沒啥意思。

這兩年年輕人普遍覺得喪,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02

但是只有這一個活法嗎?生活除了「階級躍遷」沒別的方式了嗎?如果躍遷不了就該一輩子活在抑鬱里。

不一定。

這讓我突然想起來一個前輩,他當初是法學院畢業,畢業攢了兩年錢,買了一台二手越野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也就是游遍大江南北。

一邊溜達一邊打零工,如今整個西部已經被他給盤遍了,國外也轉悠得差不多了,現在選擇在西部定居,前些年在喀什,這幾年在烏魯木齊,一邊當導遊一邊做攝影師,也帶隊去跑自駕,每個地方當一段時間之後膩了就去下一個地方。

他自己說跟他同學是沒法比的,不過他有自信比那些人開心得多,而且身體也沒啥毛病,同學已經走了好幾個。

他的群里有幾百人都是這樣過,他們自己叫自己「遊牧部落」。十年前他們說這種生活方式會像病毒一樣擴散的時候,我還覺得是開玩笑,這兩年肉眼可見越來越多人想得跟他一樣了。

不過這不是關鍵,關鍵是他的一些思考我覺得很有道理。他說他曾經在日本溜達了兩年,跟很多人聊過,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

日本在經濟高速增長那些年,全國都是奮鬥逼,每個人都覺得通過奮鬥就可以出人頭地,等到發了財,就可以盡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於是「延遲退休」、「財務自由」、「階級躍升」之類的口號響徹雲霄。

那時候發財確實容易得多,大型房地產項目一旦成功發售,參與項目人員一夜分紅頂得上別人好幾年,重大項目一投產,從上到下漲工資。還有房地產升值導致的財富幻覺,當時的日本人覺得翻身實在是太容易了。

所有年輕人都在往東京大阪擠,每個人都夢想住進東京的房子,因為那時候這種想法確實很現實,確實天天有人實現了逆襲。

可是經濟高速發展結束後,日本也轉入了低速模式,大家一開始發現找工作越來越難,曾經跳槽就漲工資的時代不知道啥時候結束了。大家開始求穩,公務員、大公司職員遭到熱捧,由於應聘的人太多,這些崗位要求越來越高,一開始普通大學畢業生還是有機會的,後來必須有名校學歷,再後來需要名校加留學。

工作越來越難找,並且很多公司不招正式工人,到處都是臨時工。更離譜的是一開始工資兩年不漲,後來發展到五年,後來是十年。

這時候社會思潮也發生了一個大轉彎,之前大家默認生活的意義就是改變,就是逆襲。但是隨著經濟減速,所有人開始思考,如果自己一輩子註定不會發生躍遷,如果一直維持現狀,該怎樣過完這一生?

以前覺得只要努力奮鬥,就能實現階級躍遷,可是慢慢大家意識到一個問題,發展機會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考慮到自己資質平平,要學歷沒學歷,要背景沒背景,硬拼又拼不過,跑也跑不了,這一輩子到底怎麼過確實成了個問題。

03

網上有不少說中國不會走日本老路,這個我也覺得。

不過必須承認的一個問題是,升職加薪越來越難,大公司、公務員的門檻也越來越高,更關鍵的是還有海量二代接班,階級躍遷越來越難也是明擺著的事。

在寧南山那裡看到一個數據,以上海交大為例:

中國航發集團在該校招聘2022屆畢業生,招聘了23個碩士,11個博士,一個本科生也沒有。

中國商飛在該校招聘了15個碩士生,3個博士生,而本科生只招了1個。

要知道,十年前這些公司北航本科生就要,哪有現在這麼麻煩,而且那時候只有學習最差找不到工作的才退而求其次去考公務員。

搞笑的是現在很多大公司已經開始查「祖譜」,也就是你研究生名校沒有用,競爭太激烈,你得本科也牛逼才行,這事在日本韓國早就開始了。

日本當初也經歷過這些事,然後很多人就開始逆向思維,思考奮鬥的目標到底是啥?

如果是為了衣食無憂,以日本的經濟水平,衣食無憂並不難,甚至可以說毫無難度。

而且經濟放緩後,日本各路「斷舍離」作家們都在宣傳一個觀念,他們認為「生活體驗邊際收益遞減」,也就是說你去吃人均20和200的館子,可能200的要強太多,如果你去吃2000的,很大概率發現體驗並沒有大幅提升。

還宣揚一種「真正的享受都不要錢」或者並不貴的觀念,最好的視覺盛宴,肯定是最頂級的公司耗資巨大搞出來的電影嘛,貴嗎?不貴。

最美的景色肯定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貴嗎?不貴。

最好吃的,肯定是高碳水高油脂的烤肉拌飯,貴嗎?依舊不貴。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找個愛人,看電影、看書、玩遊戲、自駕、露營、吃好吃的,這些都花不了太多錢,而且都有低價平替。這一點咱們也有體會,你可以開著陸地巡洋艦去西藏,如果沒有錢買陸巡,五菱宏光也可以帶你過去再把你帶回來。

如果花費幾十年,最後得到的,依舊是這些東西的高配版,甚至啥也得不到,為啥不現在就開始呢?

這個觀念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了一條「少走三十年彎路」的路,也就是提前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比如我們熟知的,幾百萬人躲在家裡不出來,能啃老就啃老,啃不了就干點基礎體力勞動,看漫畫玩遊戲,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

而且早在20年前,日本年輕人就意識到一個問題,體力勞動只會越來越貴,反倒是知識型勞動要不斷跟機器比速度,最後的結局大概率是被機器徹底淘汰出局。

這種一開始匪夷所思的風格這些年在全世界被越來越多的人接納,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奮鬥一生,最後真過得不如這些人,所以不少人發出一種感慨,真是從開頭就錯了。

大家注意一下,在各個社交平台上,當討論起「宅家族」的時候,早十幾年,都是極度的反感,到這幾年已經很少了,甚至充滿了大量的羨慕聲音。同樣的道理,早期對歐美罷工什麼的也是嘲諷,這兩年也很少了。

因為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一個問題,十來年前網際網路大爆發帶來的那種「階層躍遷」的思潮,性價比越來越差。

當然了,不只是性價比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根本沒可能。尤其自己出身普通家庭,不聰明不好看,學歷也一般或者很差,可能一輩子連大廠和事業單位的衛生間都進不去。

尤其殘酷的是,對於很多沒有高學歷,沒有高智商,沒有好的家庭背景的人,如果把人生目標定為「階級躍遷」,那他們的一生大概率都得體驗各種失望和焦慮,還可能一無所獲。因為這是個零和遊戲,就跟全班排名似的,總得有人做差生,靠前的永遠只有10%。

落敗者自然覺得自己是翻身無望的loser,純純的廢物,然後消沉、抑鬱,最後說不定尋短見了。

但是如果把評價體系變為追求的是幸福,是自我實現,是讓自己開心,那絕大部分都是贏家,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做啥,上班的目的不再是和別人卷,而是賺到足夠過日子的錢,然後去追求自己想做的。

其實大家注意下就知道咱們的小學也不讓排名了,明顯國家也在往這個方向鼓勵。

而且社會越發展,越呈現出一個態勢,你只有在自己喜歡擅長的領域,而不是別人擅長的領域,才可能幹出來一片天地。就算干不出來,至少取悅了自己,避免在一個根本不擅長不喜歡的地方死耗,最後累壞了身體消耗了青春,關鍵是一無所得,自己想做的事又一件都沒做。

大家如果關注B站抖音的一些博主,有騎行中國的,有在自家搞了個車間修摩托的,這些人能最後混成網紅,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是真的熱愛,花大量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才被大家喜歡,實現了喜好和賺錢的結合。今後這種只會越來越多,因為大家在精神上的需求是無限的。

不出意外,將來的社會應該是這樣的:

工業品和食品都足夠廉價,每個人都可以花費極低的成本就可以活得很好。

比如你住在三線城市,每天自己買菜做飯,其實花不了多少錢,然後通過網際網路接單,或者去做一些體力勞動,然後有自己喜歡的事。

就跟日本那邊似的,有人熱衷於宅在家裡,有人熱衷於一有空就跑出去露營,本質都是一碼事,開始追求自己喜歡和需要的,而不是社會希望成為的。

太多人意識到,以自己的條件,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下永無出頭之日。

你有辦法讓所有人都做人上人嗎?你有辦法讓所有人都階級躍遷嗎?不可能嘛。甚至沒可能讓「大部分人」階級躍遷和做「人上人」,因為這倆都是「排序問題」,天然註定絕大部分人得做失敗者。

那只能是往「多元目標」鼓勵,也就是說,今後你奮鬥的目標不是為了階級躍遷,或者幾十年後過上幸福生活,而是為了下班就可以宅回家看電影,周末就去徒步旅行,生活也就不那麼難了。

事實上已開發國家老百姓絕大部分都是這麼過日子的,我們國家年輕人這麼生活的也越來越多。

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也無關是否有利於國家發展,而是現實里趨勢的問題,接受或者不接受,它都在那裡發生。低預期及時行樂的生活儘管看著不太好,不過客觀上也降低了社會的戾氣和不滿。

04

文末總結幾句吧。

經濟減速這事,影響會比大家想像得大的多,甚至很快就會改變咱們的社會文化,前些年那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激情會逐步消退,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自己生活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追求一個根本追求不到的目標而耗盡一生,當然主要也是覺得改變不了啥。

開始轉向自己的內心,也就是不再搞那種「現在努力奮鬥,將來努力玩」,而是及時行樂,不再追求遠期目標,而是每周都有個小目標。事實上大家如果注意到的話,就能發現朋友圈很多人在疫情之後已經這樣生活了。

這樣生活毛病是顯得沒出息,好處是戾氣全消,畢竟絕大部分痛苦都是比出來的,不再去比較,生活一下子能好不少。

當然了,這個社會上最不缺希望奮鬥的人,願意奮鬥的,就去北上深,那裡跟漢代的邊疆一樣,有的是硬仗可打,是建功立業的地方。

當然了,收益大代價大,可能成功逆襲,也可能一無所獲,選擇都有代價,自己承擔就是了。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社會嘛,不想奮鬥的可以過上輕鬆地生活,強人們也有表現的舞台,前者是這個社會的底色,後者開拓社會的未來。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九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6/189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