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宋朝軼事:滿街儘是簪花郎

作者:

簪花就是將花插在髮髻或冠帽上作為裝飾。自古至今,花與美人一直被相提並論,若是美人在髮髻間再簪一枝花,那就是國色天香兩相歡,觀者愈發爽心悅目。然而,史上一段時期,男子喜好簪花的程度卻是鬚眉不讓巾幗。男子簪花,隋唐已有,但只偶而為之。兩宋尤盛,成為遍及朝野之風尚。

從史料來看,此風倡自宮廷。《羯鼓錄》載:「汝陽王李璡隨玄宗游幸,常戴砑綃帽打曲,上摘槿花一朵簪之,李璡舞山香一曲,而花不落」。《開元天寶遺事》載:學士蘇頲應制詩寫得棒,「帝覽之,嘉賞焉,遂以御花親插頲之巾上。」宋時,簪花已成為一種禮儀定製,御宴、祭祀、游幸等重大活動,皇帝都要賜花,以示恩澤。然後,皇帝親自帶頭,百官及隨從依次簪花。古時講究尊卑有序,皇帝賜花往往根據臣屬的品階或身份高低而有所不同,《宋史•輿服志》載:「羅花以賜百官,欒枝,卿監以上有之。絹花以賜將校以下。」

皇帝興致高的時候,還會簪好幾朵花,弄得自己頭頂像個刺蝟。《武林舊事》載:太后壽宴上,理宗「賜宰臣百官、衛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上易黃袍小帽,駕出再坐,亦簪數朵小羅帛花帽上。」新科進士參加聞喜宴,皇帝也要賜花。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稱:「不喜華靡」,聞喜宴上皇帝賜花,同榜進士皆受寵若驚,把花給簪上了,唯獨自己沒簪,後經人提醒「君賜不可違」,才勉強把花給簪上。詩人楊萬里描述宋時簪花御宴的場景,稱:「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宋時顯貴社交、文人雅集不簪花不成風雅。《補筆談》記載了「四相簪花」一事,說:揚州官署花園開了四朵罕見的芍藥花,「上下紅,中間黃蕊間之」,稱「金纏腰」。傳說此花一開,必有人大貴。太守韓琦邀王旦、王安石陳昇賞花,酒酣耳熱之際,「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為盛集。後三十年間,四人皆為宰相。」「不喜華糜」的司馬光後來也習慣簪花了,在朋友家喝高了,歪戴帽子斜插花,多次被人用牛車拉回家。學士黃庭堅在《鷓鴣天》稱自己與朋友豪飲,「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酣醉之態其趣意盎然。

名流雅士如此,草莽英雄亦不例外。五大三粗的梁山好漢也喜好簪花,以顯俊雅或陽光。浪子燕青「腰間斜插名人扇,鬢邊常簪四季花」,水軍頭兒阮小五「斜戴著一頂破頭巾,鬢邊插朵石榴花」,步軍頭領楊雄「鬢邊愛插芙蓉花」,「職業殺手」蔡慶花不離頭,綽號「一枝花」。《水滸傳》第四回說「小霸王」周通去劉太公莊上搶親時,自己「在鬢旁插了一枝像生花(絹花)」,小嘍囉則「頭巾邊亂插著野花」,有多粗野,有多嫵媚。這小說就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

大宋男子簪花之風,還產生了「國際影響」,金、遼也紛紛跟風。《金史•冊皇后儀》載:「會群官,會妃主宗室等,賜酒,設食,簪花,教坊作樂,如內宴之儀。」《遼史》卷五十三載:「賜(進士)宴,簪花。」《宋史》卷三百九十載:莫蒙出使金國,金主賜宴,莫蒙以「本朝忌辰,不敢簪花聽樂」為由,拒絕簪花,以示不與兇殘的金人同樂。由此可見,金、遼的簪花禮儀與大宋是一脈相承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八千里路雲和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17/191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