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文化

古人修煉傳說系列之十七:張三丰(中) (圖)
2025-11-17

●張三丰的小故事張三丰一生做了不少善事,他不斷地在尋找有緣人,並引導他們向道,甚至走向修煉,同時揭穿邪術,懲治惡人,勿使其為禍世間,留下了很多神跡代代相傳。◎結緣常遇春常遇春剛毅多智勇,膂力絕人,23歲時投奔劉聚,因其多抄掠,無大志,常遇春覺其不能成大事,所以決定投奔朱元璋。一天...

夢科鐱:從「烏龜盪鞦韆」看極端論調之謬
2025-10-25

在漢字簡繁之爭的網絡論戰中,一個經常被簡體字擁護者引用的經典例子是壹只憂鬱台灣烏龜盪鞦韆。這個句子被用來嘲諷繁體字的複雜性和書冩不便,聲稱它證明了繁體字的落後。例如,在一些網絡討論中,人們會強調台灣學生抄冩憂鬱的烏龜時會感到煩躁,而大陸學生用簡體字一隻憂鬱台灣烏龜盪鞦韆則輕鬆得多...

全美各州居民平均結婚年齡逐年上升(圖)
2025-10-21

婚禮上一對新人。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the 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新婚夫婦的平均結婚年齡一直在上升,從1956年男性22.5歲、女性20.1歲,上升到2023年男性30.2歲、女性28.4歲...

揭開「韃體字」謠言的歷史真相(圖)
2025-10-12

這些謠言的流行,往往源自網絡論戰,如百度貼吧或知乎討論,試圖用正常的民族立場「黑」繁體字,以支持簡體。但這忽略了簡體字本身也借鑑古字(如甲骨簡形),並非純粹現代發明。錢玄同批評繁體「不認識古字」,但這適用於盲目崇繁者(例如那些說「從」比「從」更正宗但是不知道從才是古字,或者說「彥」是繁體,「彥」是簡體而不知道兩種字形古已並存的那些人),而非歷史事實。 如果繁體是「韃體」(然而並不是),那麼簡體豈非「匪體」(還真是)?這種說法無助文化理解。事實上,繁體的造字法是漢字的精髓,強行貼標籤衹會加劇分裂。

注意這樣呼喚父親竟帶來驚人的惡報(圖)
2025-09-27

人們是否留意到,現在中國大陸有一個很怪的現象,什麼現象呢?就是人們普遍稱自己的父親為「老頭」。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下提起自己的父親,不少人都會很自然地說:俺老頭!其實,這是破壞了傳統文化、敗壞了道德的一種現象。

《紐約客》丨人工智慧要來接管文化了
2025-09-05

我們現在也身處這樣的危機中嗎?最近,電子音樂人安尼瑪(Anyma)在拉斯維加斯「球體」(Sphere)體育館舉辦了多場售罄演唱會。他通過技術營造出「巨型機器人逼近、俯視觀眾,隨後衝破場館牆壁」的視覺幻象,震撼全場。現場傳來一個聲音:「感知力(Sentience)……意識(Consciousness)。」但這場演出本質上仍是傳統的音樂會——由人類音樂人表演,數千人親臨現場觀看。即便文化在變化,它通常也是「加法式」的,而非「零和式」的。

這確實是一篇好文章,百讀不厭(組圖)
2025-07-15

讀很多的書,擁有很多的知識,跟有沒有文化,完全是兩碼事。

一個華人在美國的文化夾縫與歸屬感思考
2025-06-19

去年某一天和孩子在中國超市買龜苓膏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和我年紀相仿的華人女性。她側眼看到我和孩子在為該不該買爭論什麼,會心一笑,像是理解了什麼。我也尷尬地笑了笑,說了句:這個年紀嘛……就這樣我們聊了起來。她說她的兒子也六歲,男孩好像更難搞。我說也不一定,...

殺人犯變身北京網紅和智庫專家 潛逃31年(圖)
2025-06-15

近日,已逃亡31年的遼寧大連殺人犯李某被捕。媒體揭露,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由殺人犯變身為一名文化、金融領域的自媒體人和「民間智庫專家」,多年來活躍在北京媒體圈。該事件引起輿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