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難度高、懸念大…中德聯合聲明恐怕難產

難度高、懸念大:德中政府磋商全面開啟

第七屆德中政府磋商今天在柏林全面展開,兩國總理及20多名部長級官員參加磋商。這是2018年之後,德中兩國間首次面對面的政府磋商。

德國總理肖爾茨陪同來訪的中共總理李強檢閱了聯邦國防軍三軍儀仗隊後,德中政府磋商周二(6月20日)正式開啟。共有20多名部長級官員參加了本次主題為"共同持久行動"的政府磋商,雙方討論的核心議題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轉型。其他議題還包括德中經貿關係以及俄羅斯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同德國及其他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拒絕對俄羅斯發動的侵略戰爭進行譴責,但呼籲俄烏雙方進行談判。

聯邦德國政府會定期同對德國具有重要經濟或戰略意義的國家開展政府磋商。過去幾個月當中,德國的紅黃綠聯合政府已經先後同西班牙、荷蘭、日本和印度進行過政府磋商。而一般認為,此次同中國政府開展的磋商將是迄今為止最具懸念、難度最高的政府磋商。

周一晚間,肖爾茨在德國總理府設宴歡迎中共總理李強來訪。德國財政部發推表示,自民黨籍財政部長林德納同中國財政部長劉昆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會談,會談內容涉及"當前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捍衛和改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來自德國衛生部的消息稱,衛生部長社民黨人勞特巴赫同中國衛健委副主任曹雪濤"就衛生保健領域的核心問題"交換了意見。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則同中國外長秦剛互通了電話。貝爾伯克稍後發推稱,"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尋求同中國進行交流,找到我們的共同點和分歧,內容涉及經濟合作、人權以及俄烏戰爭。"她表示,為了本次政府磋商,雙方已經進行了為期數周的積極籌備。

肖爾茨和李強共同檢閱三軍儀仗隊

貝爾伯克:觀點不同,並不妨礙進行交流。

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明策尼希( Rolf Mützenich)在談到德中政府磋商時表示,德國不應採取對抗立場,但應明確指出界限在哪。明策尼希在接受德意志電台採訪時表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德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口頭爭吵並不能產生任何成效,涉及氣候保護和軍備控制的問題,只有討論才有起到作用。在談到台灣問題時,明策尼希表示,我們應當鼓勵中國政府保持協商態度,也應讓中方意識到,緊張狀態不斷升級,將會造成極大的損失。德方也應明確告訴中國,對台動武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行為。

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社民黨人洛特對德廣聯《晨間雜誌》表示,政府磋商中,德國必須做出明確的表態,"中國對內變得越來越專制,對少數民族的打壓日趨嚴重,對外則變得越來越具有侵略性,例如對台灣發出的威脅。此外,中國還是俄羅斯最親密的盟友,有鑑於此,德國方面必須表現出自信的姿態,當然不是對抗的姿態。"

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洛特:不必採取對抗立場,但必須保持自信。

自2018年的最後面對面的會談之後,整個疫情期間,德中政府磋商一直以視頻連線方式進行,而在此期間,雙邊關係也已明顯降溫。中國對民眾自由權利的限制、對少數民族的打壓、對台灣發出的武力威脅以及在印太地區的大國擴張,令柏林極為不安。

而俄羅斯發動的侵烏戰爭,也令德國政府痛定思痛,決心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過,儘管如此,中國仍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而德國也是歐盟內中國的最重要貿易夥伴。

延伸閱讀:李強訪德外交秀難產?分析:或無聯合聲明

6月20日,訪德的中共總理李強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召開記者會。(Tobias Schwarz/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訪問德國期間,極力挽救中共和西方關係惡化的現狀,呼籲讓德國企業,而不是德國政府做出「去風險」的決定,評論說,這是中共企圖通過民間來綁架西方政府,此舉必將失敗。

「去風險」是上個月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提出的概念,G7成員國尋求與中共「去風險」,減少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將中共從具有潛在軍事應用的高科技供應鏈中剝離出來。

這是李強當上總理之後的首次外訪,也是在中共與西方社會緊張關係加劇的背景下展開。周二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見了李強,前一天(6月19日)李強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會面。本周他還將前往法國,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

李強稱應由德國企業決定「去風險」背後的企圖

中共官媒報導,周一下午,李強在柏林與德國工商界代表座談時說:「企業對風險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銳,知道如何規避和應對。」「所以,應該把防風險的主導權還給企業。」

西門子、大眾汽車、奔馳、寶馬、舍弗勒、巴斯夫、科思創、瓦克化學、默克、SAP、安聯等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

中共正在加緊努力拉攏各國商界領袖,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告訴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蓋茨,中美雙邊關係的基礎「在於民間」。

上個月,中共為包括特斯拉公司老闆馬斯克、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在內的眾多商界精英展開紅地毯。與此同時,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第一季度投資者就從中國撤出了300億美元。

評論人士李林一說,「中共意識到,西方國家政治上由幾個方面組成,政府、國會、商界。中共之前緊緊抓住的是西方商界,希望由商人反過來影響政府,也就是西方所說的經濟脅迫。現在中共試圖與西方民間擴大交流,來影響議員們,因為議員更代表選區民意。這是習所謂擴大民間交流的真正用意所在,實際是要擴大其脅迫範圍,綁架整個西方國家。」

「這種做法肯定失敗。目前的西方國家已經對中共有了清醒認識。即便是對中共相對友善的歐洲民眾,其實對中共負面觀感也很強。也就是說,中共必須改變自己行為,才能真正讓西方接受。但這是不可能的,中共就是這樣,一改也就不是中共了。」李林一說。

李強還稱,「防風險和合作不是對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對此李林一評論,「中共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經濟。經濟再壞下去,可能政權都會出現不穩定的狀況。而中共一直喊著要推動消費,推了幾十年,消費始終起不來。所以中共也知道,經濟要想維持,還得靠外貿。這也是李強出訪為何要求歐洲繼續與中共合作的背景。」

「未來一段時間內,西方國家預計還會與中共有部分的經濟合作,但是在歐美「去風險」的策略下,將有相當部分外資、外企離開中國大陸,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經濟雖然有些差,還遠未到底部,還會長期下行。」

分析:兩國或沒有聯合聲明

德國上周出台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其中將中共定義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BBC駐德國記者達米安‧麥吉尼斯(Damian McGuinness)評論,德國想在「競爭對手」和「夥伴」之間取得平衡,坦率地說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他分析,一方面中方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衰退,所以希望跟中共繼續做生意。但是作為競爭對手,德國又擔心過度依賴中共,這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心態。他說,俄烏戰的爆發,讓德國意識到依賴俄羅斯能源給自己造成的困境,俄烏戰成了德國跟中共交往的前車之鑑。

麥吉尼斯認為,德國不會跟李強發表聯合聲明,「這是很難平衡的,因為涉及太多敏感因素了,如果德國總理表現得太軟,他會被德國媒體和德國選民罵,因為德國民眾都知道中共侵犯人權……德國總理必須對自己說什麼要小心翼翼。」

他說雖然雙方要進行「合作」,但是絕對會有一條紅線劃在那裡,「很多輿論說,中共企圖拉攏德國和法國,找到歐盟和美國的不合的地方,從中離間(美國盟友)。」

「一方面進行貿易,一方面劃紅線。例如德國要在本土生產晶片,要降低對某些中國科技的依賴,要確保中共企業不會購買太多的德國企業。但這是非常難平衡的,因為那些正是中共想做的,這是為何(李強)來到這裡。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德國之聲 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21/191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