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有求於美國?拜登不再相信中共「忽悠」之詞

—布林肯訪華後 美中平衡遭三重擾動

2023年6月19日,拜登在加州講話。(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結束了備受矚目的北京之行後,美中雙方達成脆弱的平衡,開始恢復工作層面上的溝通機制,而後續事件的迅速發展表明,這種平衡隨時可能被打破。

首先是,6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稱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是「獨裁者」,稱中國是「有真正經濟困難」的國家,並公開透露是習近平有求於美國,「希望再次建立關係」,這毫無意外地引來中共跳腳。同時爆出了,中共軍方正在和古巴談判在古巴設立聯合軍事行動基地的事件,為美中雙邊關係進一步蒙上了巨大陰影。之後,6月21日,白宮以最高規格接待到訪的印度總理莫迪,即將宣布的兩國全面協議更涵蓋半導體、關鍵礦產、技術、太空合作和國防合作與銷售相關領域,凸顯兩國聯合以對抗共產中國的姿態。

分析認為,這顯示出拜登不再相信中共對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忽悠」之詞,並且要拿回在美中關係中的話語權。而中共的對抗性「戰狼」表現,說明兩國都準備好未來美中關係會是紛擾不寧的。

拜登首次公開說出:習近平是「獨裁者」

綜合多方媒體報導,拜登6月20日(周二)在加利福尼亞州肯茨菲爾德(Kentsfield)舉行的籌款活動上對大約130名民主黨金主們說:「當我射下那個氣球,把間諜設備裝滿兩輛棚車時,習近平感到非常不安的原因是,他不知道氣球在那裡。他不知道,我是認真的。當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對獨裁者來說是極大的尷尬。」

接著,拜登還說:「那個(氣球)原本不應該去那裡。它被吹離了航線,向上穿過阿拉斯加州,然後向下穿過美國,他(習近平)對此一無所知。當氣球被擊落時,他非常尷尬,他甚至否認氣球在那裡。」

拜登這裡指的是今年2月初發生的中國高空間諜氣球事件,一隻巨大的間諜氣球在美國本土上空漂浮多日,最後在南卡羅來納州海岸被美軍擊落。那起間諜氣球事件當時直接導致華盛頓方面取消了國務卿布林肯即將啟程的訪華之旅。

這次也是拜登首次在公開場合指稱習近平是「獨裁者」。路透社報導說,作為總統的拜登此前曾將中國稱為「本質上」的獨裁國家和「暴君、獨裁者的地方」。

中共方面對此氣急敗壞,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責拜登言論是「完全違背事實,嚴重違反外交禮儀,嚴重侵犯中國的政治尊嚴」,「公然的政治挑釁」,以及是「極其荒謬和不負責任的」。

《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白宮6月21日(周三)表示,拜登無意收回自己的言論。一位未獲授權公開發表評論且不願透露姓名的拜登政府高級官員表示,拜登「坦誠談論中國以及我們之間的分歧」應該「不足為奇」。

這位官員補充說,包括拜登在內的美國政府官員「並非唯一」直言兩國領導層公開和私下對話中存在分歧的人。

路透社報導說,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韋丹特‧帕特爾(Vedant Patel)被問及拜登的言論是否會影響美國和中國官員未來的訪問時表示,華盛頓仍然期待「在適當的時候,在合適的時候」進行接觸。

帕特爾說:「總統認為,外交……是管理緊張局勢、消除誤解、避免誤判的負責任方式,而這一切都符合我們的利益。這當然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會直言不諱地表達我們的分歧。」

美聯社報導表示,拜登的強烈言辭表明他受到對華鷹派的壓力。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對美聯社說:「他(拜登)受到了右翼的很多批評。他不想被視為對中國(中共)軟弱。他認為習近平是獨裁者。」

葛來儀還提到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2月間諜氣球事件後不久拜登發表國情咨文演講時,他一度在空中揮舞著一根手指,並向參眾聯席會議的兩黨國會議員喊道:「給我找出一個願意和習近平互換位置的世界領導人的名字!給我找出一個名字吧!給我一個名字吧!」

《國會山報》報導說,參議院共和黨人上周致信拜登,敦促他「勇敢地面對北京迫使美國保持沉默的努力」,並表示將公布對2月份中共間諜氣球的調查結果。

時政評論員、旅居美國的中國民運領袖之一的陳破空在他的自媒體頻道中表示,儘管習近平6月19日會見布林肯時說,「中國(中共)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但是中共的實際行為卻是一直在挑戰美國和威脅世界,拜登的言論表示他已經不再相信習近平和中共的「忽悠」,而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此外,陳破空認為中共對拜登言論的跳腳攻擊是一種「悖論」,因為中共方面一直表示習近平對間諜氣球飛入美國的情況是不知情的,而拜登也是用了這種說法,那麼當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譴責拜登言辭「完全違背事實」時,這就表明了習近平對間諜氣球是完全知情的,而這無疑是對中共和習近平的「自我打臉」。

拜登:中國經濟困難,習近平有求於美國

6月20日在加州的籌款會上,拜登還告訴與會者們,他們不應該擔心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會超過美國。

他說:「順便說一句,我向你們保證,不要擔心中國。擔心中國(中共),但不要擔心中國。我真的是這個意思。中國面臨真正的經濟困難。」

拜登還特意透露出,是習近平先有求於美國,所以他才派國務卿布林肯去訪華,他還稱讚布林肯在處理與中國(中共)的關係方面做得很好。

他說:「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他(習近平)想再次建立關係。安東尼‧布林肯剛剛去了那裡……做得很好,這需要時間。」

6月18日,布林肯一行抵達北京時,沒有得到紅地毯規格的接待,反而看到地上被劃了紅線,似乎是中共方面在警告布林肯在與中方談判時不要越過中共的「紅線」,尤其是涉及台灣的敏感問題。

布林肯則好像是沒有看見的樣子,帶著他的代表團毫無顧忌地跨過那道「紅線」。布林肯在北京「踩紅線」的照片也迅速在世界各大小媒體上熱傳開來,充滿象徵意義,暗示美國方面對中共的「紅線」已經熟視無睹、毫不理睬。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的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的研究員於澤(Shirley Yu)對《國會山報》表示,中國(中共)有意重啟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儘管他們對拜登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發飆,以及不滿華盛頓對他們的其它批評。

於澤認為,習近平希望在接待布林肯之後,繼續接待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和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因為她們「有可能帶來中國希望的和所需的經濟救濟」。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23/191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