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專家:習重用軍工官員搞國進民退 政權更不穩

中共二十大上,有5名具有軍工背景的官員被提拔進入政治局。外界關注到這種人事布局,或反映習近平正在試圖通過「軍民融合」策略解決其政權安全問題。台灣軍事專家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習近平布局軍工系官員,與極左的「國進民退」經濟政策有關,但在新的國際格局下,這樣做的結果使政權更加不穩。

2023年3月10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大會堂舉行的全國人大(NPC)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再次「當選」為國家主席後宣誓。

習近平重軍工的人事布局與經濟「國進民退」有關

中共二十屆政治局中,馬興瑞曾任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總經理,袁家軍曾任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張國清則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總經理。劉國中在華東工程學院炮彈系畢業後,曾進入中國第一所航空炸彈製造工廠工作。李干傑則是清華大學核能技術研究所核反應爐工程與安全專業畢業,曾在中共國家核安全局以及環保局工作。

目前李干傑是中組部部長,劉國中是負責水利、農村農業、醫衛方面的副總理。張國清任遼寧省委書記,袁家軍是重慶市委書記,馬興瑞是新疆自治區書記。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6月23日對大紀元表示,習近平的人事布局充斥軍事野心。除了前邊提到的幾人,現在的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也是軍工體系出身的。習還在一些省市也提拔了一些軍工體系出身的人,這是他在第三任用人的一個特色。

新任陝西省長趙剛,北京理工大學力學工程系引信技術專業碩士,曾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總裁、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一重集團總經理。

蘇紫雲認為,當局這種用人和國進民退的概念有關。這些比較有紀律的軍工背景人士擔任省市的高層,象徵一種類似於計劃型經濟的開始,也就是說,在習近平一人獨裁之下,中共可能走回極左路線,經濟上國進民退。

應對被「卡脖子」 習近平推軍工系「造芯」

習近平6月初到內蒙古考察時,談及半導體國產化等問題。他要求,「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來攻克科技難關」。

蘇紫雲對大紀元說,習近平現在使用軍工專家主持政務,也是為對抗美國的科技圍堵,他希望這些專家可以幫助推動被掐脖子的科技有所突破。

中國手機大廠OPPO於5月宣布解散旗下IC設計公司哲庫科技(ZEKU)。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5月14日曾告訴大紀元,之前民營企業為了迎合北京當局,響應全民大造芯。現在中共當局的政策進入到第二個階段,主要由軍工體系來負責整個晶片的製造和研發,也就是所謂的新型舉國體制,從軍工系人事大幅提升也可見端倪。

王國臣說,軍工系造芯的趨勢,從美中貿易戰之後開始醞釀,已經醞釀了兩三年,會成為習近平接下來晶片自主政策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軍工系會與大型國有企業做連結,以中央大型企業扮演產業鏈火車頭的角色,此外,軍工系也與國家實驗室做結合。

2021年中共國資委網站轉發《培育國有企業成為現代產業鏈鏈長》一文,宣稱中央企業要以「鏈長制」思維推動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

蘇紫雲表示,中共對於民營企業有不安全感。它要打造國營企業為共產黨服務,又要避免民營企業挑戰共產黨統治,所以要使民間大企業的勢力慢慢消失。民間的中小規模企業日後可能就是一些服務業或者是製造業為主。

「留下來的這些民營企業,他們的科技可以轉為軍用。透過這些軍工背景出身的官員,中共可以更有效率的把民間的技術轉為軍用,或者由民間的企業來提供資金,進行所謂的軍民融合;或透過民間企業,將國外的技術轉為國內的軍用,這也是中共搞軍民融合的一個方向。」他說。

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近期說,中國經濟正在形成新的二元結構:國計和民生。

據孫立平解釋,在國計部分,主要包括解決「卡脖子」的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出口產品中升級的高端部分、專精特新、軍工及政府部門等(國企,可能也包括了一些頭部的民營企業);另一元的民生部分,則是那些與日常衣食住行相聯繫的部分。現在大量的錢都在國計上循環,百姓手裡還沒錢,市場還很冷。

分析:習近平重軍工為維穩 政權或更不穩

英國《金融時報》6月19日報導,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isa Society)研究員吳國光的報告說,隨著軍工系官僚上升到國家、部委和省級領導崗位,特別是經濟和技術決策崗位,這種模式將在更大範圍內實施,中共可能包括全面加速「軍民融合」以及在整體規模和權力上擴大軍工綜合體。

另外,美國軍事技術諮詢公司Strider的聯合創始人格雷格·萊維斯克(Greg Levesque)說,習近平正在試圖通過「軍民融合」策略解決其安全問題。「這些人(新任命的軍工官僚)了解大學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防國有企業和新興科技公司之間的國防工業關係。」

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習近平擔心政權不穩,大量使用軍工系官員,走上計劃經濟的老路,等於是掐死了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並且由於中共盜竊技術,搞經濟脅迫以及軍事擴張野心,目前各國包括歐盟,出台了新的戰略指導來應對北京,可能形成一個經濟版的北約

「習近平強化軍工體系的領導是為了維穩,但面臨國際上的科技圍堵和經濟的去中化、去風險化,看起來(中共)政權變得更不穩。」

蘇紫雲表示,軍民融合在民主國家也是有的,包括美國國防部都要求以後的軍事裝備,必須有70%利用商業市場成熟技術去強化,這樣可以兼顧國防需求和經濟的發展。

「這本來是一個好的方向,但是中共把它變成一個極權運作方法,將軍民融合所獲得的技術轉為威脅其他國家的工具,所以現在許多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輸出加強了管制。軍民融合在民主國家會健康的發展,在中國可能就變成是一個市場毒藥。」他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記者寧海鍾、駱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24/191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