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中國門檻最低的大學,擠滿了詭計多端的00後

這屆年輕人的行為模式,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幼稚與老成並存,奇幻與迷離並舉。」

有時他們可以變身精英范的旅遊特種兵,一個小長假爬遍五嶽,游完五湖四海,主打無處不在。

但轉眼,卻又變成了「剛剛確診為三阿哥」的「人間廢物種子」:

長高確實是又長高了,但800米10分鐘跑不完的選手,「確實也是我沒跑兒了」。

有時候,他們把寢室作為自己的秀場,力求用最簡單的道具,做出精緻的妝容、fashion的穿搭。

可過一會兒,他們就在土味劇情小視頻下哀求博主:求求了,讓我也演一集吧!

不久前,他們還為了實惠解決午飯,盯上了為小朋友設計的小飯桌:

有葷有素,營養搭配,好吃不貴。

如今還沒過多久,他們的興趣又往截然相反的方向轉移了:

這個老年大學,我今天上定了。

上班&上學暫停,

我要去老年大學

老年大學,顧名思義就是主要面向退休人士或中老年人,為他們提供文化興趣培訓的場所。

或者,你也可以理解為中老年版本的「少年宮」,裡面不僅會教學一些新知識,還會開設諸多興趣班:

繪畫、聲樂、舞蹈、器樂、書法、攝影……一應俱全。

隨著90後與00後的父母紛紛退出工作一線,老年大學開始進入年輕人的視野。

一開始,只是為了幫父母打發時間,找點事做,或是學習技能,重拾年輕時候的夢想。

不過,真正送父母「上學」之後,年輕人立刻體會到了一種身份互換的快感。

曾經是父母「棒喝」自己按時上學、寫作業。

可如今,年輕人開始監督自己父母及時上課、完成作業,甚至還親自檢查……

眾所周知:親子關係是守恆的,叛逆不會消失,會轉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感覺——

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對這種越級式的爽,逐漸喪失興趣。

以為替父母報班,是讓他們走入「水深火熱」之中,能感同身受一把。

萬萬沒想到,時過境遷,才猛然發現——

進入老年大學的父母,過上的好像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

在年輕人看來,無論是下班之後打發時間,還是告別工作、尋找個人興趣與愛好發展,琴棋書畫一應俱全的老年大學,能滿足各種需求。

很多時候還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課程。

比如攝影構圖與審美、手機攝影后期、貝斯、薩克斯、時裝走秀,形體健身……

非但沒有想像中的「傳統」,反而走在前沿。

有網友體驗後表示,許多任教老人本就是退休教師,所以不少老師的水平「都說好」。

更重要的是,在價格方面,老年大學比市面上的培訓機構價格誘惑更大——

一般一個學期的課程也就幾百元,這可能只是一些特長培訓機構一次課的價格。

「這麼說吧,我願稱之為更適合年輕人的新東方。」

由於老年大學原本面向的群體的特殊性,學生上課以興趣為主,老師教學則以鼓勵為主,往往「節奏慢、氣氛好」。

沒有考核,沒有排名,沒有績點要求,沒有kpi。

和內卷的氛圍截然不同,這裡講的就是一個鬆弛感。

更何況,和一群中老年人一同上課,或許還有一些意料不到的驚喜。

「一學期費用就100-200左右,真是太適合大學生辣」/圖源:小紅書@鈴蘭,已獲授權

「工作的難事,和生活閱歷豐富的同桌說說;

生活的煩惱,與飽經人生風雨、作為過來人的同學談談。」

一些朋友情不自禁展開暢享:多個朋友多條路。

說不定哪個熱心腸的大爺大媽,會幫你解決愛情婚姻等人生大事,一舉多得。

「年輕人能報名老年大學嗎?我沒開玩笑。」

「對不起媽媽,這個老年大學,我先替您去上了。」

痴迷老年大學,

年輕人咋想的

如今老年大學的年輕化現象,已然蔚然成風,社交媒體中,「老年大學」成為一個熱門關鍵詞。

「一件衣服,一支口紅的錢,鋼琴、書法、拉丁舞等課程任選;不考試,不內卷,沒有升學壓力。」

甚至小紅書里,搜索這一詞條,會專門給出一個「年輕人」的子項目,展示老年大學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當然,名為老年大學,意味著許多老年大學並非面向全社會。

常州市天寧區老年大學為例,在剛剛發布不久的招生簡章中,明確規定招生對象是「50周歲以上的女性和55周歲以上的男性」。

而在年輕人湧入的熱潮下,一些老年大學開始調整自己的運行模式。

南京市文化館老年大學今年的招生簡章里,就不再出現最低年齡限制。

且針對中青年群體,考慮到上班等時間限制,還特地開設了雙休班與夜間班。

有人正在諮詢,有人躍躍欲試,有人準備報班,也有人已經學到了諸多課程。

「年紀輕輕擁有老年大學通知書,已經不想和沒證書的人講話了哈哈。」

即使有些地方仍存在各種限制,但架不住年輕人思路打開。

不能去上課,那我乾脆去上班!

前段時間,在一家老年大學中,一封來自75歲老人的「道歉信」走紅網絡。

而收信人,正是一名00後教師,這名女生便是在裸辭後,選擇了到老年大學兼職成為老師。

老年大學為何有如此吸引力?

這種與外面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覺,其實正中當下一部分年輕人的需求。

快節奏的生活,在這裡變得舒緩;流水線、高價的培訓模式,在這裡得到了顛覆。

甚至那些不斷被緊張、焦慮裹挾的情緒,也可以在這裡得到紓解。

「上老年大學,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或許不少上過老年大學的年輕人,會用這樣一句金句,總結自己的經歷。

相比起課程本身,老年大學所折射出的生活方式,或許才是真正吸引人的。

「它往往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

嚮往一個無憂無慮、舒適溫暖的空間,盡情享受樂趣與自由,老年大學在這層意義上成為了年輕人的心靈烏托邦。

年輕人湧入老年大學,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有人擔憂:年輕人的節奏顯然與老人不同,這未嘗不是一種「卷」。

「在年輕人愈加湧入老年大學之時,對於老年人是不是也並不公平。」

畢竟在這背後,「年輕人求老」的趨勢似乎已然鋪陳開來,成為普遍現象。

跟風?獵奇?一股潛流,正在年輕人與老年人的邊界之中,悄然發生。

「寶看到、寶想要、寶得到」

「到了20歲,一些骨子裡的基因就該覺醒了。」

在形容自己的偏向中老年特質的愛好時,年輕人總是如此形容自己。

如今b站金剛功相關視頻的播放量,已經被年輕人頂到758w+

曾經不喜歡的戲曲、民歌、慢板抒情樂,如今在短視頻平台,都變成了「大學生減速器」。

年輕人紛紛駐足,興奮地討論自己的新式愛好。

過去嫌棄的廣場舞,此時也有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參與。

能在一眾大爺大媽中稱霸的青年「舞王」,就是年輕人中「顯眼包」神一般的存在。

現在還流行「找大學生幫忙遛狗」,一眾大學生四處求得別人的「修勾」;

不圖錢、不圖利,就是單純想遛一遛別,體驗一下有寵一族的生活。

經此許多,亦有許多年輕人將自己的人生風格總結為:體驗派。

「佛系」與否並不重要,年輕的、年老的;有趣的、無趣的;未曾擁有的、心生嚮往的……

「人生苦短,路長路遠,感受過就好。」

所以他們學老年人練八段錦、太極拳,報名慢節奏夕陽紅旅行團,會由衷覺得「帶勁兒」。

豆瓣「精神老年人小組」近日走紅/圖源:豆瓣

所以他們和小學生們一起在小飯桌旁邊排排坐,也能從內而外快樂;

如此種種,因為新鮮,因為生動,或者乾脆不因為什麼,想試試就去試了。

「是誰永遠會為了一根筆直的棍子上頭,是我!」/圖源:小紅書

如年輕人所模仿與喜愛的老年生活,「老年」這一特質,僅僅是表象。

慢節奏,輕鬆快適,愜意自在,剝離了「老年」之後,這些關鍵詞似乎才是年輕人上頭的核心。

人生忽如寄。

汪曾祺先生在《慢煮生活》中說:活著,就還得做一點事。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思路打開,寶真的想要

老年大學對於年輕人,更像一個「臨時桃花源」,或者「狀態調節站」。

「那些傳統觀念中五六十歲時才能做的事,年輕人也想在二三十歲時做。」

現代人多多少少都聽過「等上大學/考完試/畢業就能隨便玩了」的話,後來卻又逐漸意識到:

在緊湊的社會時鐘里,沒有哪一個節點,是真正可以「放鬆」的。

那就索性不要被動等待那一天了。

不再接受「現在先忍忍,等將來有時間」的洗腦,在同齡人掰著指頭數退休日期的時候,有人已經提前擁抱了心態和興趣愛好上的退休生活。

這樣的慢生活,恰恰是他們想要的「即時滿足」。

至於是否要擔心年輕人湧入老年大學、搶占中老年人的資源?

其實就目前,許多老年大學仍舊限制報名年齡,通常臨近截止日期,才開放剩餘名額給年輕人。

不過,如果真有可能,還是要很認真的問下:

所以到底能不能建立一批精神老年人大學?這對我真的很重要。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槽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6/192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