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大樹底下寸草不生!地方政府開採人礦好吃喝

—警惕縣城經濟萎縮到只剩「公僕經濟」的地步

作者:
我跑遍全國,感受到的是這樣一種景象:絕大多數縣級城市的工業園區冷冷清清,房地產冷冷清清,只有吃吃喝喝還是熱熱鬧鬧的。中西部地區好多好多的縣市,年財政收入就2-6個億,年支出卻是幾十個億或更多。

孫立平於7月6日在《孫立平社會觀察》發文:重視李昌平的這個警告,警惕縣城經濟萎縮到只剩「公僕經濟」的地步!

圖:孫立平文章截圖。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昌平的一篇小文《警惕縣城經濟萎縮到只剩「公僕經濟」的地步》。

年齡大一點的朋友可能對李昌平並不陌生。他原來在農村基層工作,曾擔任過鄉鎮黨委書記。2000年3月,他慨然上書朱鎔基總理,反映湖北農村的突出問題,指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引起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其後辭職離開體制,從事媒體和鄉村建設等工作。

在這篇文章中,他講了最近他在一些地方調研的感受:我跑遍全國,感受到的是這樣一種景象:絕大多數縣級城市的工業園區冷冷清清,房地產冷冷清清,只有吃吃喝喝還是熱熱鬧鬧的。中西部地區好多好多的縣市,年財政收入就2-6個億,年支出卻是幾十個億或更多。

為什麼很多縣市的吃吃喝喝還行呢?因為一個縣市城區,居住招數以萬計的公務員和准公務員。如:退休幹部及事業單位人員、在職幹部及事業單位人員、老師、醫生等,這些人的收入是穩定的,中央每年數十個億的轉移支出是相對穩定的。所以,縣城吃吃喝喝經濟也是穩定的。

農村經濟的「荒漠化」了!因此,大量農村人以前靠從事農業經濟活命,現在只能靠出賣勞動力活命;政府也跟著轉型——靠吃農業稅、工業稅轉向靠吃房地產及中央轉移支付,現在房地產不行了,靠吃病人、學生和形形色色的罰款。假如,中央轉移支付減少,同步限制形形色色的罰款,讓教育和醫療不把學生和病人當礦開採,縣城吃吃喝喝經濟也會立馬死球球!

我覺得,我們應當重視李昌平的這個警告。為什麼?

在三個月前發表的《通縮?什麼樣的通縮?不要將其與一般的通縮混為一談》一文中,我曾指出,中國經濟正在形成一種新的二元結構。不是很準確地說,一元叫國計,一元叫民生。形象點說,也可以叫作上半身與下半身。昌平兄的這篇文章,引起我對這個新二元結構的進一步思考。

疫後的經濟反彈不如預期,這幾乎已經成了人們的一種共識。在這個背景下,一些專家學者開始討論通縮的問題。對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一定要說通縮,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也不是一種典型的通縮,而是一種非典型通縮,即上半身與下半身之間是淤塞的。在這當中,我們尤其應當重視下半身的經濟呆滯問題。因為那是與民生和就業關係最密切的。

在這當中,尤其要注意兩個具體問題。

一是出口整體下滑背景下所謂低端產品出口的急劇萎縮以及對就業的衝擊。出口問題整體的情況就不說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背景下出口結構的變化。到2021年,中國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積體電路、手機、家用電器等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接近20%,名列前茅、成為中國主要出口的商品。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品、服飾、玩具等出口比例,則從21世紀初左右的20%逐漸下滑至12%左右。特別是今年前四個月汽車的出口同比暴增120.3%。從產業升級的角度說,這當然是好事,但從就業的角度說,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出口的下降,無疑會對就業產生嚴重的衝擊。這也是近年來就業問題日益嚴峻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就是李昌平這裡講的問題。他說,以縣城為龍頭的其他產業發展得如何呢?好像只有教育產業、醫療產業、罰款產業等以縣城為龍頭,再很少有其他產業以縣城經濟為龍頭的。可能人們特別希望農業產業以縣城農產品深加工園區為龍頭,但其實少之又少。如果有,也是阻礙縣域經濟發展的,如生豬定點屠宰(在縣城),把千家萬戶的小農戶搞的都不養豬了,生豬產業完全非農化了,豬糧循環高效農業模式徹底崩潰了;強制農產品加工企業都進縣城開發區,把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業經濟都搞死了,把鄉村農業經濟搞的養不活農民了。

所以,李昌平呼籲,要解決大樹底下寸草不生的問題!

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是人口眾多、人均收入不高的開發中國家。高質量發展當然是應當追求的目標,但絕不能由此造成更深厚的經濟基礎的呆滯與蕭條。就是人們議論中的所謂刺激經濟的措施,也應當有如此的考量。

——————————相關閱讀——————————

李昌平在2000年3月發文:警惕縣城經濟萎縮到只剩下「公僕經濟」的地步

(1963年4月生於湖北省監利縣,先後四次擔任鄉鎮黨委書記、縣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等職,2000年3月,致信朱鎔基總理,反映當地面臨的突出問題。此信引起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關注。2011年創建中國鄉建院。現任中國鄉建院院長。)

很多人主張發展壯大以縣城經濟為龍頭的縣域經濟,最近幾年的文件、報告、講話、智庫研究成果等,幾乎是異口同聲。

我跑遍全國,感受到的是另一種景象:絕大多數縣級城市的工業園區冷冷清清,房地產冷冷清清,只有吃吃喝喝還是熱熱鬧鬧的。

中西部地區好多好多的縣市,年財政收入就2-6個億,年支出卻是幾十個億或更多。

為什麼很多縣市的吃吃喝喝還行呢?

因為一個縣市城區,居住招數以萬計的公務員和准公務員。如:退休幹部及事業單位人員、在職幹部及事業單位人員、老師、醫生等,這些人的收入是穩定的,中央每年數十個億的轉移支出是相對穩定的。所以,縣城吃吃喝喝經濟也是穩定的。

以縣城為龍頭的其他產業發展的如何呢?好像只有教育產業、醫療產業、罰款產業等以縣城為龍頭,再很少有其他產業以縣城經濟為龍頭的。可能人們特別希望農業產業以縣城農產品深加工園區為龍頭,但其實少之又少。如果有,也是阻礙縣域經濟發展的,如生豬定點屠宰(在縣城),把千家萬戶的小農戶搞的都不養豬了,生豬產業完全非農化了,豬糧循環高效農業模式徹底崩潰了;強制農產品加工企業都進縣城開發區,把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農業經濟都搞死了,把鄉村農業經濟搞的養不活農民了。農村經濟的「荒漠化」了!因此,大量農村人以前靠從事農業經濟活命,現在只能靠出賣勞動力活命;政府也跟著轉型——靠吃農業稅、工業稅轉向靠吃房地產及中央轉移支付,現在房地產不行了,靠吃病人、學生和形形色色的罰款。

中央轉移支付+病人支付+學生支付+罰款支付+稅收支付,支撐著縣城的吃吃喝喝經濟和虛假繁榮。假如,中央轉移支付減少,同步限制形形色色的罰款,讓教育和醫療不把學生和病人當礦開採,縣城吃吃喝喝經濟也會立馬死球球!

搞活經濟,是要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渠道賺錢和機會,不要搞得大樹底下下草不生;是要讓更多的人少花錢供子女讀書、基本不花錢看病、不是想到讀書看病就不想結婚生孩子了;要少花錢供房,不是幾代人大半輩子當房奴;要儘量少的罰款,不要沒錢了就「用權生財」,以權尋租,形形色色的罰款無處不在,搞得老百姓痛苦不堪、怨聲載道。

搞活經濟,在過去三十多年的經驗中找辦法,可能找到的辦法都是壞辦法。什麼積極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什麼降息、降準備金率,見鬼去吧,沒什麼意義的!

搞活經濟,要靠新制度供給,要清理過去的舊制度、舊法規、舊體制,給普通大眾減負、松挷、放權。要解決大樹底下寸草不生的問題!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孫立平 李昌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7/192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