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李濠仲:王毅有所不知 歐美人沒有分不清中日韓台

作者:
王毅的說詞之所以引起「反響」,最主要應該是他不自覺透露了中國當下恐怕真的遇到了發展瓶頸,於是才出現典型的「當你的政治制度無法據其思想、美德和成就來吸引人時,你總是會想改用『種族』看看是否有效」。先是在國內強化中國民族主義,之後再暗示可以「中日韓種族主義」共同繁榮,鑑往知來,這種想法任誰聽了都會不寒而慄。

中國人群聚的紐約法拉盛有著標準的中國生活縮影,中國移民在那裡即使不說英文過一輩子可能都沒問題。(資料照片)

7月3日,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青島會見「2023年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訪賓,當時他彷佛是向對方喊話:「我們中日韓的朋友們,我們到美國去,他們分不清中日韓,我們可能到歐洲去,也是一樣,不管你把頭髮染的再黃,鼻子修的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中日韓三國,如果我們能夠攜手合作的話,不僅符合我們三國的共同利益、三國人民的願望,而且我們可以共同繁榮,振興東亞,振興亞洲,造福世界。」

王毅這番言論很快遭到關於「種族主義」的質疑和批評,畢竟很少有一國外交官會特別以發色、容貌去區分你我,就像美國兩岸學者葛來儀在推特上寫的:「(王毅)這一訊息不會受到日本和韓國的歡迎。王毅真的認為國家利益不如外表重要嗎?」。

不過,王毅的「種族主義」之說如何引起譁然是一回事,所謂「歐美國家分不清中日韓」,若指的是歐美人對亞洲人的容貌辨識力不足,經驗上或許如此(亞洲人對西方人不也是),但就歐美人對這三個國家的評價,其中差異化卻早各有定見,甚至在近年因中國對台灣的壓迫愈顯檯面化下,歐美人也漸漸進一步釐清了中國人和台灣人的不同。中、日、韓、台並沒有如王毅所說,因為膚色、容貌近似,就造成歐美人的混淆。

今年初,蓋洛普民調公司曾發布「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最新調查,結果中國人在美國民間的聲譽降到1979年(中美建交)的新低,好感度僅剩15%。且自2018年以來,累計下降了38個百分點,有超過八成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有45%的表態是「非常負面」,39%是「負面」。同一時間,美國人對台灣的好感度卻又創新高,達到77%,是自1996年(第一次台海危機)後,歷次追蹤數值的最高值。中、台不只人長得像,連語言幾乎都一樣,但在美國人心中的評價卻完全兩回事。

此外,根據「YouGov評級」2020年所做「美國人最喜歡哪些國家?」調查,東亞方面,當時美國人對日本持正面觀感有58%,對韓國持正面觀感有48%,對中國持正面觀感只有18%,和對俄羅斯(19%)、北韓(12%)的水準差不多。在這份調查中,不只沒有如王毅所說「歐美人分不清中日韓」,且真正被視為和中國一掛的,其實是俄羅斯和北韓。

回溯2013年(習近平上台當年)蓋洛普同類型民調,當時美國人對中國持正面觀感者尚有43%,略低於俄羅斯的44%。10年過去,美國人對中、俄兩國正面觀感驟降到同一檔次,當然也不是巧合。

弔詭的是,當美國人對中國人的觀感從1979年開始逐年下滑,中國自1980年到2021年的在美移民人口,卻又呈現長期增長趨勢,1980年在美國的中國移民有37萬,1990年有67萬餘,2000年突破100萬,到2021年已累計達到238萬,穩居美國外來移民第三大群體。

這樣的發展,剛好對王毅另一句——「不管你把頭髮染的再黃,鼻子修的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做出說明。即很多中國人移民美國,從來不是想靠頭髮染黃或隆尖鼻子變成美國人,他們寄望的是到了美國之後,可以藉美國的教育資源、法律保障、社會體系,得到一個更有尊嚴、人性的生活,他們根本不必「變成美國人」,就能得到在中國所沒有的人權、自由和平等。

「大熔爐」雖然堪稱美國移民體系的核心,但實際的發展,其實更傾向於世界各地的移民各自將「自己的過去」帶進美國,在融入美國的同時,也一併以原生國的文化、飲食、宗教或時尚改造了當地。這也是為什麼紐約會自然形成義大利區、希臘區,烏克蘭區、猶太區、韓國區和中國區的原因,除了布魯克林區的阿米希人(Amish)生活樣貌極端獨樹一格外,不就屬中國人群聚的法拉盛是最具特色的紐約外裔社區,中國移民在那裡即使不說英文過一輩子可能都沒問題。

王毅的說詞之所以引起「反響」,最主要應該是他不自覺透露了中國當下恐怕真的遇到了發展瓶頸,於是才出現典型的「當你的政治制度無法據其思想、美德和成就來吸引人時,你總是會想改用『種族』看看是否有效」。先是在國內強化中國民族主義,之後再暗示可以「中日韓種族主義」共同繁榮,鑑往知來,這種想法任誰聽了都會不寒而慄。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0/192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