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打通核彈、洲際飛彈必經路線 北京阻力越來越多

繼今年2月的「間諜浮標」事件後,中國據報很快將在北極冰下布放聲學檢測浮標。港媒7月9日引述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稱,中國已完成對「極區冰下淺表層聲學監測浮標系統」的測試和評估,將在北冰洋大規模布放這一裝置。

報導稱,該裝置可廣泛應用於冰下通信、導航和定位、目標探測和海洋參數的重建。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因其獨特的戰略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潛在的新航線,在國際上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中國放浮標的舉動,可能加劇北極地區的競爭態勢。

為什麼要放浮標?

中國對北極的研究起步較晚,直到1999年才首次派船前往北極,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12次科學考察。

美國對北極的研究和探測開始得更早。美國國家科學院1974年就提出在整個北冰洋區域建立監測網絡的提議;華盛頓大學1978年成立「北極海洋浮標計劃」,1991年又成立「國際北極浮標計劃」;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2012年還制定了「北極科學計劃」。

中國自2003年第二次北極科考開始,就開始放置浮標。從最開始的極區衛星跟蹤浮標、物質平衡浮標,到近幾次的冰基浮標、海洋剖面浮標、海冰漂移浮標等,中國放置的浮標數量增加,每次布放的浮標類別也增多。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今年6月在《極地研究》雜誌發表論文,解釋了中國布放聲學監測浮標的必要性。

中國第12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前往北極。(人民網)

中國科研人員正在湖上對聲學監測浮標進行試驗。(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論文寫道,中國曆次科考中用到的浮標均缺乏對北冰洋聲場特性的觀測,即將布放的「極區冰下淺表層聲學監測浮標系統」將填補中國在北冰洋高緯度地區長期連續水聲學監測設備的空白。

在布放浮標的同時,中國還在北極設立科學考察站,目前共兩個。

2004年設立的「黃河站」位於挪威斯匹次貝根群島的新奧爾松地區,2018年又在冰島北部凱爾赫村建立了「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

2004年7月28日,中國首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爾松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翻攝當代中國)

中國的「極地強國」夢

北極冰蓋隨著全球變暖加速融化,預計2030年北極航道的通航期將由四個月延長到半年以上,2040年有望實現全年通航。

對於中國來說,北極航道的打通,意味著從亞洲到歐洲不再需要經過蘇伊士運河,可以縮短航線2800多海里,縮短航行時間九天。

中國最大航運企業中遠集團,早在2013年就派出「永盛」輪試水,由北極東北航道到達歐洲,成為第一艘經過北極東北航道完成亞歐航線的中國商船。

中國交通運輸部2014年9月稱,北極東北航道初步具備通航條件,同月發布《北極航行指南》。

中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組織編撰的《北極航行指南(東北航道)》,提供海圖、航線、海冰、氣象等航海資訊。(新華社

2014年也是中國組織首次南極考察30周年,時任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當時提出,中國要從極地大國發展為「極地強國」。

從亞洲到歐洲的東北航道打通後,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號,於2017年首次成功試航北極西北航道,打通北美至中國東北的海上通道。

中國國務院2018年發布《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提出中國的北極政策目標是:「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維護各國和國際社會在北極的共同利益,推動北極的可持續發展。」

北極由誰管?

北極的大陸和島嶼面積約800萬平方公里,有關大陸和島嶼的領土主權分別屬於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八個北極國家。

2006年6月6日拍攝的北極一景。(Getty)

在大陸和島嶼外,北冰洋海域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相關海洋權益根據國際法由沿岸國和各國分享。

八個北極國家於1996年成立北極理事會,作為一個基於共識的高級別政府間論壇,決策機構是每兩年召開一次的部長級會議。

除了成員國,北極理事會還批准了13個非北極國家作為觀察員。德國、荷蘭、波蘭和英國於1998年成為第一批觀察員,中國於2013年成為觀察員,同年獲批的還有印度、義大利、日本、韓國和新加坡。

在北極理事會2021年召開的第12屆部長級會議上,理事會通過了首個戰略計劃,作為未來十年北極事務的指南。

北極理事會第12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理事會致力於2030年前在環保、可持續社會和經濟發展、強化北極理事會作用三大領域達成七項目標。(北極理事會官網)

雖然北極理事會依據《渥太華宣言》,將軍事安全明確排除在其職責之外,但美國和俄羅斯去年均提出,要加強自身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安全。

拜登政府去年10月發布新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闡明美國未來十年在北極地區的主要目標任務,並確立美國維護北極利益的四大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將安全列在四大支柱首位,優先於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議題。檔還明確提出,要提升美國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

俄羅斯於2022年8月宣布成立「北方航道總局」,負責整治開發北部海路航行。俄海軍北方艦隊本月還提出組建一個新集團軍,以強化俄羅斯在北極的防禦。

俄羅斯在過去十年於北極建造多個科研考察站。(VCG)

北約成員的變化也在影響著北方理事會的格局。自今年4月芬蘭加入北約後,瑞典成為除俄羅斯外,唯一一個尚未加入北約的北極國家。

美國總統拜登7月5日在白宮會見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時,重申他完全支持瑞典加入北約。

若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在北極理事會中將完全被北約國家包圍。

中國在北極被牽制?

中國在2018年發布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曾自稱「近北極國家」。雖然中國試圖擴大在北極的陸上存在,但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阻礙。

中國北極黃河站入口外,有兩座石獅子雕像。(路透社

據《外交學人》報導,中國極地研究中心2018年曾提出購買芬蘭北部凱米耶爾維的機場,以便飛越北極並在北極其他地區開展研究活動。但芬蘭國防部以安全為由阻止了這筆交易。

該報導提到,中國2016年試圖購買格陵蘭一個廢棄海軍基地,但被丹麥拒絕。雖然中國在北歐國家碰壁,俄羅斯與中國在北極的合作卻越來越緊密。

俄太平洋艦隊艦艇編隊與中國海軍艦艇去年(2022年)10月在完成對太平洋水域的聯合巡邏後,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這是中俄聯合編隊首次抵達白令海並繞過部分阿留申群島。

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3月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說,俄羅斯與中國在開發北方航道通航潛力上的合作前景廣闊。

習普會:2023年3月2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Reuters)

與此同時,美國也與加拿大達成合作,加強對北極地區海洋和天空的全面觀測、通信、資料分析能力,以對抗中俄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加拿大今年2月稱,在北極地區發現中國「間諜浮標」,正值美國擊落中國氣球期間。

事實上,除了豐富的資源和航運價值,北極在軍事上的價值,更讓它成為主要大國必爭之地。北極地區上空和北冰洋海域是當前世界主要核大國投擲核力量的必經之路,也是遠端洲際飛彈的飛行路線,具有極其重大的戰略意義。

不誇張地說,北極的軍事和戰略意義,甚至超越了它的科研和經濟價值。這也意味著中國想在中西方博弈加劇之際,破開北極的浮冰、實現「極地大國」的雄心,要突破的不僅僅是一道道科學上的難關,更是地緣政治上的阻礙。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聯合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2/192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