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蔣宋聯姻:政治婚姻,還是恩愛夫妻?

作者:

宋美齡蔣介石

蔣宋聯姻究竟是一樁怎樣的婚姻?是曾經被醜化的政治婚姻、利益聯姻?還是有著深厚情感的恩愛夫妻?《世紀》雜誌刊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楊雨青的文章,根據蔣介石日記和檔案,對蔣宋婚姻的情形作了分析描述。

蔣宋結緣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舉行婚禮。當時許多報紙都追蹤報導了兩人聯姻的經過及婚禮的盛況,並且刊發了措詞鋒利的言論。有報紙評論說蔣宋結合是政治婚姻,也有人一語雙關地形容為「中(蔣中正)美(宋美齡)合作」,更有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幅漫畫,畫的是一個槍桿子和一堆錢瓶子結婚,題為「軍閥和財產的結合」。

然而,這些揣測並非事實的全部,除了種種世人眼中可能的好處之外,蔣介石想娶宋美齡,的確也是因為對她情有獨鍾,認定她是「理想中之佳偶」;而宋美齡也曾說過,「非得蔣某為夫,寧終身不嫁」。

在蔣介石追求宋美齡的一年多時間裡,蔣的日記中常出現「美齡將回滬,心甚依依」、「今日思念美妹不已」、「終日想念梅林不止也」這樣的字句,流露出對宋美齡的濃濃相思。蔣介石為了追到自己所愛慕的「美妹」,又是致電致函,又是寄贈相片,又是拜訪看望,有時約宋美齡在鄉下小館歡聚,有時又設晚宴招待,有時乘車兜風至深夜,有時又談心至午夜,很是熱烈。

1927年8月,蔣介石辭職下野,回到老家,恰在此時,蔣介石向宋美齡發出了求婚信,表示今已無意政治活動,「惟念生平傾慕之人」,對於宋美齡的「才華容德,戀戀終不能忘」。如果以世俗的觀念,蔣介石要獲得宋家認可,應該是在自己身居高位之時,怎可能在「退而為山野之人」時求婚呢?而宋美齡如果戀的是蔣的權勢,又怎會願意嫁給這個「舉世所棄之下野武人」呢?當然,有人會說宋美齡知道蔣介石不過是暫時下野,早晚會東山再起,重掌大權。果若如此,我們也只能佩服宋美齡有政治眼光和遠見卓識了。

9月,蔣介石到上海探望宋美齡,「情緒綿綿,相憐相愛」。26日,蔣宋訂婚,28日,蔣介石東渡日本,面見宋母,請其允婚,11月30日,蔣介石發表結婚感想,宣稱「與余最敬最愛之宋美齡女士結婚,實為余有生以來最光榮之一日,自亦為余有生以來最愉快之一日」。婚禮當日,蔣介石見到宋美齡「姍姍而出,如雲霞飄落」,感到「平生未有之愛情,於此一時間並現」,幸福得不知「身置何處矣」。次日,蔣介石在家「與愛妻擁談」,深感「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擬」。

熱戀、新婚,自是濃情蜜意,但天長日久,蔣宋夫妻的感情又如何呢?

夫妻情深

新婚燕爾,蔣宋生活甜蜜和諧。宋美齡從上海到南京來,蔣介石陪妻子泡湯山溫泉,謁中山陵,游莫愁湖,拜雞鳴寺,逛夫子廟,嬉戲不止。兩人婚後的關係親密融洽,即使偶爾有些小打小鬧,也如蔣介石日記所說,是「歡爭」,即吵架也是愉快的。蔣介石雖然覺得宋美齡有些「驕矜」,但對受過美國高等教育的妻子還是既愛且敬的,吵架後能主動勸慰妻子,或者去娘家探望。對於宋美齡的勸誡,蔣介石也能聽得進去,「心甚自慚」。蔣介石深感「三妹愛余之切」、「待我之篤」,可謂「無微不至」,對於自己「不能以智慧、德業自勉」,感到「誠愧為丈夫矣!」

蔣介石多年領兵打仗,與宋美齡時有別離,常受相思之苦。北伐時,蔣介石有一次在車上打盹,迷迷糊糊地就覺得「三妹」在身邊,可見多麼想念宋美齡。另一次,宋美齡到南京來看望蔣介石後回上海,都已上車,卻因不忍分離,竟然下車不走,可見二人難捨難分。在前線作戰,蔣得到宋的來信,會非常高興,正所謂「家書千金」;住進某處院落,也會強烈思念妻子和家庭,恨不得夫妻相聚。

抗戰時期,宋美齡遠赴美國尋求外交援助,啟程前,蔣介石依依不捨,「臨別悽愴,兒女情長」;分別後,蔣又黯然悲戚,覺得妻子對自己的篤愛,「世無其比也」。宋美齡訪問美國的七個多月間,蔣宋之間往來電報很多,除了公事,行文中也流露出彼此的恩愛。兩人的結婚紀念日和生日等,自然少不了祝賀電報;平時無事,也不忘問候對方身體;「死里復生6年紀念日」也有往來電報,大概是感念西安事變時夫婦同甘苦共患難吧。

1944年,宋美齡要飛往巴西治病,蔣介石非常擔心,「甚以此去恐不能復見為念」。宋美齡安慰蔣介石說:「君須切記,世界上有如我之愛汝時刻不忘者之一人,汝亦可以自慰矣。」又說:「君上有天父之依託,而下有汝妻之竭誠愛護,即此足可自豪也。」蔣介石聽言,離情別緒,感觸萬千,竟不知說什麼才好,唯有祈禱上帝保佑,使妻子能早日痊癒,歸來團聚。夫人走後,蔣介石像丟了魂一樣,茶不思飯不香,做什麼事都打不起精神,倍感孤獨惆悵。12月1日,是他們結婚17周年紀念日,撫今追昔,蔣介石感想萬千。妻子已轉赴美國求醫,不在身邊,蔣介石不知其症狀如何,也不知其何日能歸,只有在日記中傷感道:「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不能聚首,為嘆!」

「平時不覺夫妻樂,相別方知愛情長」,蔣宋這對老夫老妻之間的深情,由此可見一斑。

緋聞纏身

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夫妻生活,有時也會出現不和諧音,給他們帶來些麻煩。對夫妻關係衝擊最大的,莫過於疑似出軌的緋聞。

第一則緋聞,是關於宋美齡的,傳說194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威爾基訪問重慶時,宋美齡和他偷情,蔣介石曾帶兵捉姦云云。不過,這起所謂的「風流韻事」,純屬後人杜撰,在當時並未掀起波瀾,蔣介石日記中也看不到痕跡,雖然後來被傳得沸沸揚揚,但早已被學者證偽。

第二則緋聞,是有關蔣介石的,說是蔣介石在重慶有了「婚外情」,宋美齡一怒之下赴巴西養病去了。這回動靜可是鬧大了,大到蔣介石在日記中為此苦惱,大到蔣宋夫妻要舉行茶會公開闢謠。

蔣介石在日記中透露有針對他的謠言,是在1944年5月7日,他認為是「共匪造謠中傷」,「以敗德亂行之猥褻謠諑加諸吾身」。當時蔣並不很在意,「自信此種謠言一經證明其虛妄,則正增益余之品性」。

但坊間流言蜚語越來越盛,宋美齡還接到很多匿名信,不僅誹謗與詆毀蔣介石,而且涉及蔣的兩個兒子蔣經國蔣緯國,有些信的語句文字,似乎出自英美人士手筆。蔣介石感到事態嚴重,認為「此次蜚語,不僅發動於共黨,而且尚有英美人士為之相助,其用心非僅欲毀滅我個人之信譽,直欲根本毀滅我全家」。宋美齡雖然對蔣介石篤信不疑,但非常擔心謠言散播,誣衊蔣之人格,損毀蔣之道德,認為此謠不息,可使軍民對蔣之信仰動搖,則國家亦不可救藥矣。

無奈之下,蔣介石於7月5日舉行茶會,約集各院院長及各部會高級幹部與歐美友好人士共60人,一來為夫人餞行,二來為自己闢謠。蔣介石堅決否認和一位護士有非法關係並且生了一個兒子,宣稱自己是基督徒,絕對服從它的戒律,他對自己有很高的道德標準,他和妻子的感情絕對純潔,他們的關係沒有任何污點。宋美齡緊接著表態,她義正辭嚴地表示,信任蔣介石的人格。居正、戴季陶等各院長也先後發言,都稱讚蔣介石為人「厚重謹嚴,久為眾所敬服也」。

名人鬧出些緋聞,媒體、輿論熱衷於炒作,這些都不稀罕,但領袖人物為闢謠而專門「約集高級文武主管」開會,這恐怕是歷史少見的,難怪蔣介石都把這當成自己「革命過程中之一重要史跡也」。

9日,蔣介石送夫人至機場,飛往巴西養病,但謠言並未止息,8月19日,蔣介石批閱情報,得知「美國朝野對我個人生活謠諑之猜測,迄猶未已,而尤以我夫婦家庭間之事為尤甚」。1945年1月,對宋美齡的謠言又起。蔣介石惱怒不已,在日記中批評造謠者「挑撥我夫妻感情,使之家庭不和,然後再毀滅我之人格」,「以達其政治叛國之陰謀,而其惟一毒辣之手段與造謠之伎倆,總以男女戀愛為其駭人聽聞之因由」。的確,公眾人物的私生活最為人所津津樂道,也最易成為被人攻擊的把柄,身為名人,免不了有緋聞傳出,而作為政治人物,私生活的緋聞則往往被放大。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有關蔣宋兩人出軌、捉姦的緋聞,始終在流傳。

相濡以沫

緋聞插曲過去後,蔣宋夫妻的婚姻依然穩若磐石。無論發生什麼國內外大事,無論蔣介石的境遇如何糟糕,宋美齡都堅定地站在丈夫身邊,給他以信任和支持。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軍事上卻連吃敗仗,同時造成物價飛漲,貨幣貶值,民生凋敝,民眾怨聲載道。

危機之下,各方矛頭均指向蔣介石。

蔣介石在日記中形容他當時的處境:「中外對我之侮辱,投機分子、反動軍閥對我之挾制,各界各階層對我之譏刺毀謗,所部將領如劉樹勛,無恥無識,捲款潛逃,無志無勇之親信,被俘繳械。今日環境之惡劣,可謂從來所未有,其動搖險狀,似有隨時滅亡之可能。」蔣介石深感「困苦憂患」,唯一能讓他感到一點安慰的,「即為余妻對余之信仰與篤愛」。

國共內戰後期,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蔣介石眾叛親離,曾經追隨蔣的親信接二連三地辭職不干,棄他而去,就連大姐夫孔祥熙和大舅哥宋子文也遠走美國定居,只有宋美齡對蔣介石不離不棄,明知美國都想拋棄蔣介石不管了,仍「堅欲飛美一行,與馬歇爾國務卿作最後之交涉」。

蔣介石深知美國政府的對華態度,認為宋美齡去美國求告「決無希望」,極力勸阻夫人不必前去「自取侮辱」。但宋美齡毅然表示:「個人榮辱之事小,國家存亡之事大。無論成敗如何,不能不盡我人事也。」

然而這一次,宋美齡沒能像1942年那次訪美一樣,在外交上發揮第一夫人對丈夫的內助之功,獲得美國的同情和援助。國民黨政權終於分崩離析,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2月撤離大陸,黯然飛往台灣。

到台灣後,蔣宋夫婦曾短暫借住於台北陽明山上的草山行館,後來在山下興建了士林官邸,在山上修建了陽明書屋,這三處居所,便成為蔣宋兩人晚年在台北的主要生活場所。

如今遊客到台北遊覽,這三處曾作過「總統官邸」的地方,都是可以參觀的。

草山行館內有以宋美齡和蔣介石名字命名的「美廬」和「介壽堂」,曾招待過美國前總統尼克森麥克阿瑟將軍等,現闢為展示間,用來展覽歷史文物。館內還設有小咖啡館一間,據說按照當年宋美齡的喜好提供茶點餐飲,遊客可體驗一下當年宋美齡的生活,靜靜地坐下來,輕輕地捧一杯咖啡,遙想過去的情景。

在士林官邸中,可尋覓蔣介石和宋美齡曾經居住的痕跡。玫瑰花園,是宋美齡的最愛,每年3月-5月,仍然會花團錦簇;莊嚴肅穆的凱歌堂,是蔣氏夫婦作禮拜的地方,蔣家後代均在此完成婚禮及受洗;新蘭亭,是每年為蔣介石作壽的地點,故又名「壽亭」。

陽明書屋也已成為紀念館,有志願者講解並導覽,遊人可行走其間,參觀蔣氏夫婦的書房、客廳、餐廳和臥室等當年生活的場所。蔣宋兩人因為作息習慣不同,常年分房而睡,但寢室相連。導遊說,蔣介石是軍人出身,常年早睡早起;而宋美齡生活西化,習慣晚睡晚起。兩人為了不互相影響,於是就形成各自的生活模式。宋美齡喜歡看電影,晚間常在客廳放映電影,蔣介石有時也陪宋美齡一起觀看,但到晚上9點,即使電影沒有結束,也會離席就寢。陽明書屋內有一梅園,園內奇松異草,庭池幽雅,池畔有兩小圓石椅,解說員說,蔣與夫人常在園內散步,就坐在這小圓石椅上,看池裡鯉魚悠遊。

這三處紀念館內,都有大量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合影。這些照片都生動地展現了蔣宋晚年和諧相依的生活。□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20/192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