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最富小城,已經卷瘋了;中國全民進入地雷陣 溫家寶預言成真;習近平撞南牆要回頭?

中國最富小城,已經卷瘋了 習近平自我否定!31道「金牌」救經濟,被批作秀 中國經濟進入「地雷戰」,習救經濟孫大午是試金石,溫家寶給出答案  一張圖告訴習近平如何發展經濟 A股,已經躺平了

周三中共發改委一天推出31條救民營經濟舉措,與習總之前倡導的「國進民退」、「上山下鄉」、「共同富裕」「房地產限購」等政策背道而馳。

中共是作秀表演還是真心救經濟?民營企業家會忘記仍身在冤獄的孫大午嗎?內外環境大變,民營企業會再創奇蹟嗎?

看看東德西德、南韓北韓,習近平能找到中國經濟的未來嗎?

「從大廠裸辭,到義烏去創業」成了新的流行趨勢,但為時已晚,跟在別人後頭,只能吃殘渣剩飯。

中國最富小城,已經卷瘋了

「從大廠裸辭,到義烏去創業」成了新的流行趨勢。

這裡素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稱號。

據相關數據,這裡擁有7萬多個商位,經營著33127個細類,170萬個單品,有話說「世界上有的東西,義烏都能找到,甚至還更便宜。」

小紅書上,許多大廠人在分享裸辭筆記。

有關義烏致富的帖子和故事,照進了大廠人內卷疲憊的生活里。

「一天賺幾萬」「10天賺10倍」

就在前不久,「在義烏的創業有多簡單」的話題便登上熱搜,創造了2879.7w閱讀次數。

來到的人驚嘆聲連連:「在義烏有種遍地是錢的感覺。」

3塊多的爆款耳環,在網店要賣20元左右;

30元的巴洛克風格重工飾品,在一些網紅店上賣到200多元。

有人30歲告別職場,在家躺了一個月後,想明白了「打工不是我的歸宿,躺平不能解決問題」……

據潮新聞報導,其曾拍出三路記者到義烏實地探究,結果在去義烏的高鐵上就遇到了客商。

「我差點成了襪子和杯子代理商。」

強烈的「搞錢」氛圍感下,義烏這座城市,似乎成為了許多裸辭、失業的年輕人的中轉站。

創業真那麼容易?

「第一批湧入義烏的大廠人,已經開始離場了。」

不少人甚至帶著「痛的領悟」,勸告後來者「不要盲目去義烏」。

在過來人看來,「勸退」人們的理由,和吸引他們來到這裡創業的理由一樣多。

一位趁著假期來義烏考察的網友的感受「簡單粗暴」:義烏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大得多。

按照7萬家商戶計算,每家安排5分鐘,逛完義烏國際商貿城需要5833個小時,不眠不休也要逛上243天。

「沒有行內人帶路,加之沒有提前做功課,來了之後第一個難題是:不知從何逛起。」

一些年輕的創業人仍會因為價格動人相信「買到就是賺到」,並認為自己可以轉手出去,買下批量貨物。

只可惜,往往不久之後,這些貨物便成為了閒魚上的拍賣對象,成了為創業交出的一筆學費。

一位博主透露自己在今年3月前往義烏,購入了一些串珠並通過手工加工,然後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把這些產品快速賣出去。

來義烏前,她想過可以通過短視頻平台小店銷售。可實操起來,店鋪資質、廣告投放、直播話術、後台營運、數據分析都是問題。

她分析問題出在「沒有將事情的顆粒度變細」,也建議網友不要盲目前往義烏,最好做好規劃。

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門檻低,也是「義烏創業」的一道難關。

「義烏機會很多,但入行門檻低,低到幾乎沒有,所以大家都使勁打價格戰。義烏髮財傳奇年年有,虧欠或者維穩才是大多數。」

「在義烏創業成功的人總歸是有的,只不過掙錢的仍然是少數人。」

習近平自我否定!中共31道「金牌」救經濟,被批作秀

周三(7月19日),中共發改委一天推出31條救民營經濟舉措。周四(7月20日),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兩項支持非國有企業的新政策將很快出台。

中國經濟已經火燒眉毛了,貌似中共當局也著急了,才想起來向民營企業求救。

不過牆內大數據專家蠻族勇士並不這樣認為。

他在推特發文表示,「從這些文件全都是八股文、套話和空頭表態來看,中央並不在乎中國經濟結果如何。中央只需作出一副「我還挺關注經濟」的姿態,就足夠了。」

「假裝關心一下經濟,給三四線城市的基本盤一個紙面上的交代,足夠了。基本盤總人口占中國的七成以上,他們願意接受抑制,不鬧騰,中國就可以穩下去,比什麼都強。」

「至於真的搞改革?風險太大,搞不好就身死族滅,中共才沒有任何人有興趣搞這個。」

學者、獨立時評人蔡慎坤20日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分析道,上述文件中仍強調黨對民營企業的領導,這是很荒謬的。這種前提下,出再多的政策,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

「這只是它們看到現在經濟下滑,非常慌張,只能發出這種意見,是臨時的舉措,並不是長遠的規劃,根本是不可能恢復企業家的信心,我覺得只會適得其反。」

他說,「導致今天中國經濟出現問題,罪魁禍首還是這個黨在不停地折騰中國、折騰中國的老百姓,也在折騰經濟。黨一旦退出去了,退出所有的經濟領域,讓市場能夠自由地發揮它本來的功能。我覺得經濟無論是高低起伏都是正常的。」

蔡慎坤認為,要搞活民營企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黨退出所有的經濟領域。它的手伸得越長,實際上對經濟的破壞力越大。現在這個黨它是無所不在,什麼東西都能管。經濟不好了,它一聲令下,經濟就上來了?

不少網友贊同老蠻的看法,認為這些政策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中共首要任務重點是政治安全,權力安全,這是頂層工作重中之重,其它都是花樣架式表演性質,百姓的煩惱他們體驗不到,拖,擺爛直至崩盤。」

「在共產黨的眼裡,中國人都是奴隸,根本沒有人權。所以,黨的一切都是為了維持其獨裁統治,它根本不在乎害死多少人。」

有網友認為,今非昔比,共產黨想考忽悠百姓,繼續統治中國,沒有那麼容易了。

「和四十年前的不一樣了,不好糊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讓現在的民眾三天不洗上澡都罵街,失業一段時間後儲蓄消耗光,活不下去能維持住嗎?」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習近平本身不懂經濟,身邊小人、溜須拍馬之人又多,如王滬寧之流,加上習信心膨脹,過於自負,不採納李克強等懂經濟官僚的意見,一意孤行,才釀成今天的苦果。

「國進民退」發展經濟的理念,是凡懂點經濟、真心發展經濟,為人民謀福利的都不會這樣做。

民營企業才是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部分,才能在經濟全球化中,為中國掙得一席之地,才能為中國掙來外匯。央企和國企在中國經濟中的角色,和中共認識的恰恰相反,只能是中國經濟的配角,如果成了主角,中國經濟也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楊旭指出,中國銀行、通訊、石油化工等這些大型國企、央企,每年的豐厚利潤、令人眼紅的股息分紅,要麼是靠壟斷,像工商銀行、中國移動和中國菸草等,要麼是靠中央補貼,象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鐵路等,它們自身在全球市場是沒有競爭力的,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這些央企和國企獲利的基礎。沒有中小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就沒有就業,就沒有老百姓鼓鼓的錢包,就沒有旺盛的需求。

沒有民營企業,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賣給誰?塑料、瀝青等等下游產品誰來買?

沒有民營企業,誰去銀行貸款?利息差從哪來?銀行利潤從哪來?

沒有民營企業,你的鐵路給誰運貨物?老百姓沒有就業,你的高鐵給誰坐?

沒有民企業,老百姓兜里沒錢,飯都吃不飽,誰還去抽菸?

習近平現在終於發現學毛臘肉搞」上山下鄉「,解決年輕人失業是根本不行的。「國進民退」,對中國經濟只能是死路一條。現在回頭來打私企的主意,真是治大國如烙餅。

中國經濟進入「地雷戰」,習救經濟孫大午是試金石,溫家寶給出答案

即便中共現在回心轉意,要借民企發展經濟,但中國民營企業家們會再相信中共一回嗎?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20日對大紀元表示,民企受騙上當太多次了。在過去共產黨執政的七十年當中,中國那些民營企業家、那些個體戶,他們的財產被一次又一次地掠奪和洗劫。在這種情況下,民企不可能再相信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真正把產權明細化,真正不再搶你的東西了,能不能相信你?我認為不會。

身在浙江杭州的諮詢類小微企業主葛平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他的企業在疫情期間經營困難。對於新出的政策,葛平沒有信心,「套話居多,人民的信心不是靠開幾次會和發幾個文件就能提升的。我們清楚中央為什麼要急於提升民營經濟以及目的,就是解決就業問題。」

不少推特網友也認為,套話一堆,說的比做的好。現在中共已經喪失信譽,很難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

」搶救一個瀕死的人,用了強心針,上了呼吸機,各種的搶救措施都用了一遍,唯獨沒有人去鬆開掐住脖子的那雙手。「

"政策今天換來換去,今天投了錢,明天說不讓搞了,就連憲法都可以修改,還有什麼不能改的,沒有信譽"

「誰要是真相信了,誰就是自我麻醉」

很多推友都想到了深陷冤獄的河北民營企業家孫大午。

」不平反孫大午案,這些統統不用信!「

」立馬把孫大午放出來就有說服力了,否則——————白扯!

」不知道孫大午作何感想?「

即便民營企業家抱著上當受騙最後一回的想法,中國經濟就有救了嗎?

有網友表示,」還是既要又要的幼稚邏輯。農管撤了嗎?與全世界為敵的政策有改變嗎?這其實是繼續走內卷之路。「

」這些所謂的政策,除了做場經濟秀,一點實際用處都沒有。到了地方基層執行又是官員片面解讀,各取所需,一地雞毛。「

」沒有全球化經濟,沒有開放的自由經商的環境,玩內循環,然後說挺民營經濟,開玩笑呢?「

有網友調侃說,」31道金牌不如一人下台,說七說八不如放手不抓,要人信黨放了大午志強,要挺民營經濟改開不可放棄,放棄狗屁政治安全,改造國有企業,讓全民分一杯羹!"

」前總理溫家寶說過,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任何經濟改革都是徒勞。「

還有網友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雷區,全民進入地雷陣。

「中國其實現在處於雷區之中,原因是先頭部隊進入了雷區,但是地雷尚少還沒炸,但有人敏銳提出這是雷區了,但地雷表面上看不到,且也沒炸,於是壓制雷區言論,談論雷區則以擾亂軍心處置,於是這樣全軍都入了地雷陣,這個地雷陣叫債務雷,全社會超360萬億人民幣,是基礎貨幣33萬億的10倍規模。」

A股,已經躺平了

署名」華語財經「的推特帳戶發文表示,中共財政部公布上半年股票花稅收入1108億元,同比下降30.7%。這行情,估計下半年還會下降一些。這行情,原本每天都交易的股民,也逼著改變模式了。

最近交易次數明顯減少了,既沒有買入,也沒有賣出,想交印花稅,也沒有路子交啊!持股不動,等,成了股民唯一的選擇,也是無奈的選擇…

一張圖告訴習近平中國如何發展經濟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要睜開眼,看看東德西德、南韓北韓,中國發展經濟的模式在這裡。

德國製造享譽全球,是質量和品質的代表,世界級大公司雲集。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德國的知名品牌,集中分布德國統一之前的西德,是民營企業,執行市場經濟。東德長期是社會主義,執行計劃經濟。

西德的巴伐利亞州,誕生了西門子、寶馬、瓦克化學、阿迪達斯和喜寶。東西德的差距,是制度的差異,不是人種的差異。

看完了日耳曼民族,再來看看朝鮮這個民族。現在北韓(朝鮮)人均GDP:1360美元。南韓(韓國),人均GDP:34757美元,韓國是朝鮮的25倍。這就是體制的差別。

韓國向世界輸出了三星電子、現代汽車、LG電子等一批超級品牌,朝鮮的輸出多少?零?

河南小麥歉收每畝只賠20元,網議:農業險保障了誰?

近日有河南農民向媒體訴苦說,他家投保的農業保險最終每畝地只賠付人民幣20元,受災後損失慘重。

據中國媒體海報新聞18日報導,駐馬店市西平縣後鄭村經營家庭農場的王先生表示,他家今年種了30多畝小麥,其中20多畝是租來的,他以每畝8元的價格為小麥投了保險。今年麥收時遭遇「爛場雨」後,王先生家種的紅麥平均畝產從往年的大約1200斤減產到1000斤左右。

今年麥收後,他算了一筆帳,刨去農藥、化肥、耕地、灌溉等成本,他家每畝地損失約70元,沒想到保險賠付只有20元。

另一名沒投保的家庭農場經營戶鄭強表示,他前些年也曾經按每畝地7.4元的價格為小麥投過保,當時也沒見到什麼合同,就是保險人空口說的,受災後每畝賠了11元到12元不等。他說:「沒有意義,就像今年受災了,一畝地20塊錢,有什麼意義呢?」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22/193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