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丹:東亞小北約成型,但尚不穩定

作者:
三國領袖過去發表的聯合聲明,並不經常直接點名中國,但這次的文件明確指出北京「在南海支持非法聲索海洋權利的危險,以及咄咄逼人的行為」,針對中國的結盟目的,可以說是有意地不加掩飾,這種強硬立場顯示三國同意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嚇阻戰略,也可以說是做給北京看。

2023年8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韓國總統尹錫悅在美國馬里蘭州戴維營召開美日韓首腦峰會。

7月27日,北韓舉行閱兵,紀念韓戰停戰協定簽署70周年,俄國派出國防部長紹伊古,中國派出人大副委員長李鴻忠參加,金正恩和他們兩個人同台的畫面頗為引人注目,很明顯是在向外界發出朝中俄團結合作的信息。8月初,中國及俄羅斯海軍組成聯合艦隊進行軍演,共派出11艘船艦駛近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如此靠近美國領土,挑釁的姿態也很囂張。面對中俄朝軍事結盟步步緊逼的態勢,美國也加快了建立東亞的「小北約」的步伐。

8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在華盛頓附近的大衛營舉行峰會,發表了「大衛營原則」,「大衛營精神」和「協商承諾」三項成果文件。對比過去美日韓三國協商的成果,這次的共同聲明可以說有五大突破:

第一,三國領袖過去發表的聯合聲明,並不經常直接點名中國,但這次的文件明確指出北京「在南海支持非法聲索海洋權利的危險,以及咄咄逼人的行為」,針對中國的結盟目的,可以說是有意地不加掩飾,這種強硬立場顯示三國同意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嚇阻戰略,也可以說是做給北京看。

第二,美日韓三邊合作,這一次明確地制度化了,內容包括:三邊年度的聯合軍演,彈道飛彈防衛協調的一體化,改善信息共享和危機溝通,應對印太地區突發事件的政策協調,以及供應鏈中斷預警機制等。三邊合作朝向新的區域組織的形態發展,東亞「小北約」的形成走出了關鍵一步。

第三,這些新機制的建立的性質,都是軍事部署,顯示三方軍事合作進一步深化。共同聲明中有很多細節,例如三方計劃重啟中斷的海上攔截及反海盜演練,目前不定期實施的聯合反潛和海上反彈道飛彈演習將常態化,三方也決定今年內啟動北韓飛彈預警資訊共用機制等。這都說明美國在備戰上態度積極。也看得出美日對東亞地緣政治事態的判斷高度一致,且具有緊迫感。

第四,在聯合國維護國際秩序維護的功能備受質疑的今天,美國必須要做的,就是建立新的國際和區域組織,甩開聯合國,重新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框架,以應對中俄兩國建立另一種的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挑戰。這一次東亞「小北約」的成型,可以說在這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第五,大衛營原則的文件中,提出了民主和人權問題。聲明指出,「特別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現任和候任成員。我們將在促進民主和保護人權方面加強協調」,強調要設立新的熱線溝通管道,對抗不遵守國際法或人權的政權。這一條也是很明顯針對中國。過去不經常提到的人權問題,重新登上檯面,是不是只是說說而已還是針對中國要加強政治層面上的壓力,值得觀察。

當然,小北約能否成功,也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難因素,例如日韓之間長期存在歷史糾紛,在現在聚焦的二戰期間日本企業強征勞工的問題上,尹錫悅態度緩和,但得不到大多數韓國人支持。此外,韓國人對於日本排放2011年發生核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放射性廢水入海也有疑慮。而在日本方面,他們難免會顧慮小北約的形成是否會影響對華貿易。更令人擔心的是,日本也好,韓國也罷,其國內政治局勢都並不是很穩定,尹錫悅和岸田文雄都面臨維持和穩定執政的壓力,如果換了新的總統和首相,日韓的立場會不會再發生變化,也很難講。美國其實也有類似問題:如果拜登連任,目前的政策自然可以延續;如果川普當選,不確定性就會增加。

不管怎樣,東亞「小北約」已經成型,這對於遏制中國的擴張和對台灣的威脅,當然是有效的嚇阻。但僅僅有美日韓的「小北約」還是太小,美國接下來要做的,第一就是擴大陣營,越南,澳洲或許就是下一個目標。第二就是要在日本部署薩德系統,加強軍事上對日本的支持;第三個就是爭取到印度作為盟友或至少保持中立。總之,以美日韓為基礎的新的地緣政治力量,與中俄朝結成的軍事政治同盟之間形成的對峙,輪廓已經越來越清晰,其他國家勢必面臨站隊的問題。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王丹為您做的評論。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2/194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