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瀕臨崩潰!中國房地產危機拉響新警報

一名家住東北的會計師將畢生積蓄存進了一家信託投資公司,並收到了一封保證函。一家國有公用事業公司的工人以為他們的投資有政府保本,於是把來自親朋好友的錢集中起來投給了這家公司。一名男子購買了100萬元的投資產品,因為他被告知產品的年報酬率是10.1%。

包括他們在內的數十萬名中國投資者正面臨著一個嚴峻的現實:管理資產規模約1萬億元的中植企業集團及其旗下的中融信託公司可能面臨風險。自今年7月以來,中植旗下的公司已多次出現投資者資金到期後逾期未付的情況。公司沒有提供支付時間表,這加劇了人們對中國最大的所謂「影子銀行」之一可能瀕臨崩潰的擔憂。

中融信託上周在一份簡短聲明中寫道,「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本公司部分信託產品無法按期兌付。」聲明未提及投資者是否會拿到他們的錢。中植集團沒有對自己的財務狀況發表任何公開聲明,也沒有回覆記者尋求置評的電子郵件。

「中植系」的問題是中國房地產危機帶來的連鎖反應的最新一波。房地產危機正給中國金融體系造成嚴重破壞,也給正在應對經濟衰退的中央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這場危機已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影子銀行的新擔憂,影子銀行指的是提供貸款和投資服務,但不受傳統銀行接受的那種監管的金融公司。這些公司曾為房地產開發商們提供了大量信貸,推動了中國的蓋樓熱潮,但由於新房銷售停滯,許多開發商現在無法還貸。

中融這樣的信託公司是影子銀行的一個部門,它們向中國企業和富人出售投資產品,但幾乎不需要公開披露有關其營運的信息,包括如何投資客戶的資金。它們規模龐大:信託公司管理著逾21萬億元的資產,它們用高收益的金融產品來吸引投資者,許多投資者認為這些產品有政府保本。信託公司發放貸款,或投資房地產、股票和債券等資產,這些資金維持著中國的經濟和市場運轉。

 

南通的一個在建住宅區,開發商是陷入困境的碧桂園。「中植系」的問題是中國房地產危機帶來的連鎖反應的最新一輪。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植是一家民營企業集團,業務涵蓋風險投資、資產管理和保險。中植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是其持有的中融國際信託公司33%的股份,後者2022年直接管理著近6300億元的信託資產。

中融信託的上述聲明是在沉默數周后發布的,聲明稱已與兩家國有企業簽訂了由它們提供專業服務的協議,這加深了圍繞著中央政府想法的揣測。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幫助負債纍纍的金融公司脫離困境,讓許多人認為信託公司提供的產品——尤其是與國有企業有關係的產品——本質上由政府擔保。

但批評者認為,這個安全網製造了道德隱患,讓投資者忽視了與高收益投資相關的風險,同時鼓勵信託公司發放高風險貸款,這類貸款是政府一直想遏制的。

中植旗下的大唐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銷售中融信託產品,該公司的一名員工在上周發給投資者的簡訊中延續了政府不會放棄他們的說法。

「我們的信託合同都是真實有效的,」有人分享給《紐約時報》的該員工簡訊寫道。「更何況還是頭部的信託公司,又是央企背景,所以,我們的兌付問題一定會解決的,而且結果不會令大家失望的!"。」

中融信託最大的投資者是國企經緯紡織機械,大唐財富則與中融信託的少數股東——國企大唐發電同名。上個月,經緯紡機宣布主動退市,理由是「經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但沒有提中融信託。

前文提及的那名來自中國東北的會計師說,她投了1000萬元,買了兩個中融信託產品。雖然她對中融信託並沒有多少了解,但因為其最大的股東是一家國有企業,中融信託有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發的經營牌照,她覺得投資其產品很安全。她說,她曾收到一份保證彌補任何本金不足的承諾書。

但當她的一個400萬元的投資產品上個月到期後,她不僅沒有收到按7.6%的年息計算的一年利息,也沒有收到本金。她說,公司已不再向她保證她能把錢拿回來。她去當地一家金融監管機構投訴後,一名警察警告她不要去上級部門告狀。由於擔心遭到進一步的報復,她要求記者只寫她姓王。

「現在可以說真的是度日如年,就是每天這個心就像流血一樣,」王女士在電話中抽泣著說。她本打算用這筆錢在北京給孩子買一套房子。

中融信託出現資金逾期未付的問題後,憤怒的投資者們聚集在公司的北京總部外,要求公司「還錢」。

 

抗議現場的警察。 Video Obtained by Reuters

 

儘管王女士和其他投資者們迫切希望政府出面干預,但中央政府也許不願給予中融信託財政援助。

2016年前後,中國開始試圖化解債務不斷增長帶來的風險。監管機構限制了銀行為規避防止高風險貸款的規定,將資金輸送給信託公司的做法。2020年,監管機構對負債纍纍的房地產開發商借更多的錢進行了限制。

中國的決策者現在面臨一種困境。如果他們不救助「中植系」的話,其經濟後果可能帶來社會不穩定的風險。如果他們為支持經濟出面救助陷入困境的公司的話,就會削弱政府希望釋放的信息,即風險做法存在後果。

2020年,監管機構曾以「非法經營」為由接管了新華信託和新紀元信託,它們是中國68家持牌信託公司中的兩家。三年後,新華信託已成為20多年來第一家宣布破產的信託公司。

榮鼎諮詢中國市場研究總監洛根·賴特說,中國以前願意施救金融公司,因為有政府保本的信心讓信貸能在快速增長的經濟中流動。但隨著中國的債務越來越高,政府已改變了做法。

「以前的策略現在正在結束,」他說。

但正是有政府保本的表象讓中國東部一家電廠的近千名員工放心地購買了大唐財富銷售的中融信託和中植產品。據一名獲准代表部分員工發言的人說,推銷者是自他們所在國企的一名財務負責人,而且工人們知道中融信託和大唐財富背後有國有企業的部分支持。電廠工人們對公開發聲的後果表示擔心。

宣傳稱投資產品有最高10%的年報酬率,許多工人把來自親朋好友的錢集中起來購買了投資產品,代表工人發言的人說。

今年7月下旬,投資者被告知產品贖回被推遲,但「大家的本金不會受到影響」,據微信截圖顯示。

兩周後,中植告訴投資者們,正在進行「資產清算和驗資」,再次推遲了贖回。

 

中融等中國信託公司管理著逾21萬億元的資產。 Greg Baker/Agence France-Presse— Getty Images

 

中植多次推遲後仍未付款,曾給大唐財富當仲介的公司同事警告員工不要去告狀,否則他們會被安排在產品贖回排隊的後面。

但一些投資者拒絕保持沉默。

購買了中植一家子公司100萬元產品的周春雷本應在7月拿到第一筆利息。他在沒收到錢後採取了罕見的做法,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公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與其等待不如去爭取我們的個人利益,」周春雷在一段視頻中說。「也希望政府能夠為老百姓為我們這些投資人排憂解難。」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5/195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