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丹:中國介入中東事務的三個目的

作者:
中國在中東問題上如此積極,主要的目的是三個:第一個目的是走出亞洲,把中國的影響力向全球擴張,這是「二十大」以後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第二個目的,就是削弱美國的全球影響力。第三個目的,就是進一步加強與伊朗的戰略合作。這次巴以衝突,雖然美方宣布還沒有證據證明是伊朗在背後推動,但伊朗公開支持哈馬斯的立場毫不掩飾。

202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北京主持沙特伊朗對話閉幕式。沙特國務大臣兼國家安全顧問艾班、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出席。

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導致中東危機再次爆發,事件本身還有待發展,但戰爭開打之後,圍繞中東事務展開的大國較量,儼然是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對巴以衝突問題介入不深的中國,這一次表現出了非常積極的態度。

先是中國的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展開了密集的外交活動:9月10日到13日,分别致電7位國家與國際組織外交高層,13日集體會見阿拉伯國家駐中國使節和阿拉伯國家聯盟駐中國代表處負責人談論巴以形勢。然後由更高層級的代表,外交部長王毅出面,在14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時,正式拋出「兩國方案」作為解決巴以衝突的方案,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但另一方面,不肯對哈馬斯的恐怖襲擊明確表達譴責的態度,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的立場形成鮮明對立。從這一系列動作來看,中國展露出積極介入中東問題的意圖。

其實,在巴以衝突爆發之前,中國已經開始了對中東事務的介入。除了今年3月中方出面促成沙特和伊朗建交,可謂一鳴驚人之外,不太為外人所知的是,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在過去一年裡已經頻繁與以色列,控制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阿拉伯聯盟和歐盟接觸,商討兩國方案和聯合國承認巴勒斯坦事宜。中國在中東問題上如此積極,主要的目的是三個:

第一個目的是走出亞洲,把中國的影響力向全球擴張,這是「二十大」以後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習近平最近幾年提出各種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和倡議,就是為這樣的擴張製造輿論基礎。在這樣的基調下,在過去比較陌生的領域例如中東問題上加大介入的力度,可以看作是中國全球擴張的演練或者說是起步。第二個目的,就是削弱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鑑於中東事務過去一直是在美國主導下進行,中國只要能夠把自己的影響力滲透進中東地區,就可以構成對美國的一種挑戰。此外,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主要的盟友,在國際外交領域,打擊以色列被看作是打擊美國,這也是中國明知「兩國方案」以色列絕對不會接受,但仍然大張旗鼓地推動的原因。第三個目的,就是進一步加強與伊朗的戰略合作。這次巴以衝突,雖然美方宣布還沒有證據證明是伊朗在背後推動,但伊朗公開支持哈馬斯的立場毫不掩飾。中國這幾年積極與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國建立同盟集團,試圖與西方國家集團分庭抗禮,介入中東問題,可以進一步拉攏住伊朗這個主要盟友。

作為大國,希望擁有國際影響力和介入國際事務的協調,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專制國家,中國的擴張帶給世界的應當是警惕,而不是歡迎。因為中國提出的「國際新秩序」,本質上是與作為現代文明的基礎的普世價值背道而馳的。而中國擴張勢力的手段,也經常違背國際社會的既有規則,在南海和台海問題上就是如此。9月13日,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在華盛頓出席「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活動時表示,中國試圖在運用其日益增加的影響力時,不應讓其他國家感受到壓力,同時損及他們的利益,否則北京將面臨到反彈和抵制。筆者認為,黃循財的這番提醒,除了針對中國在亞洲的擴張動作之外,也同樣適用於中國對中東問題的介入上。換句話說,不難推測,中國會藉助這次巴以衝突的機會,進一步加強在中東問題上扮演的角色,但是成效如何,恐怕並不樂觀。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17/196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