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二手房掛牌17萬套創新高,老破小賣不動了

「認房不認貸」鬆綁兩個月後,北京再出救市政策。

從11月1日起,公積金貸款執行「認房不認商貸」。這意味著,在北京無房且在全國範圍內無公積金貸款記錄,便可享受更低的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減輕購房壓力。

「反應慢了好幾拍。」政策甫一出爐,林海發出這樣的感慨。

身為頭部房企北京朝陽區某項目營銷負責人,他對「認房不認貸」政策出台的那天晚上記憶猶新:「晚上9點多就有客戶衝進了售樓處,直到夜裡12點多才關門,一晚上就賣出去三四套房。周六來了五十六組客戶,又賣了十多套房,這頂得上過去大半個月的成交量。」

遺憾的是,熱鬧的場景太過短暫。

林海告訴作者,9月前三周,每天都能成交小30套,僅次於三月小陽春行情,但最後一周開始直線下滑,才成交了12套。進入10月份,市場愈發下行,周帶看量從300組降至100組,成交量也降低了一半多,「完全沒想到熱度散得這麼快」。

林海的個體觀感多少能代表如今市場的冷暖情況,短期需求井噴式釋放後,後續購買力並未接力跟上,市場明顯退熱。

北京住建委數據顯示,10月份,新房住宅成交量為5177套,環比下滑12.1%;二手房更為明顯,成交量為10653套,環比下降25.3%。

騰訊新聞《潛望》 作者 郭亦非

我們了解到,9月1日「救市」政策出台第一天時,北京鏈家後台掛牌量僅為15.1萬套,兩個月後,這一數據急劇攀升到16.94萬套,創下歷史新高。

此次公積金「救市」效力如何,能否帶領市場走出下行區間,仍待時間驗證,這也關乎後續是否有更多救市政策持續發力。

新房只熱賣了半個月

「大家熱度普遍僅持續2-3周,把之前觀望猶豫、資格被卡的老客戶收進來,吃的是老本,並沒有大量新增客戶進場。」一位頭部房企北京區域營銷操盤手對作者表示,如今市場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三四百萬左右的「老破小」無人接盤,導致置換鏈條失靈,流動性枯竭,觀望情緒濃厚。

北京是一座以存量房為交易主力的城市,新房與二手房占比達到3:7甚至更高。只有成功賣掉手裡的二手房,才能拿到首套購房資格以及充裕資金,衝進市場購買新房或者二手房,「賣一買一」的置換鏈條構成市場主力。

在林海看來,按照過往的經驗,二手房賣得好,月均達到1.5萬套的榮枯線,下個月就會傳導至新房市場。「這一次卻是脫節了,大家都去買新房了。」

由於土地限價導致價格倒掛,迭加品質、戶型、環境等因素,相比於二手房,新房更受青睞。「認房不認貸」政策下,新房還能撬動更大的首付槓桿。從數據來看,新房與二手房成交走勢也出現背離。10月份,兩者成交量分別環比下降12.1%、25.3%。

不過,隨著頭一波客戶消耗殆盡,新房熱度也戛然而止。

一位朝陽區改善項目營銷負責人告訴作者,進入10月,一周帶看量下降一倍至60組,回到了六七月份的水平。他透露,隔壁有的競品帶看量30多組,一周才賣一套房,為了搶客戶,甚至提高了仲介的分銷費用,賣10套從3.5%直接跳漲至4.5%,這是遠郊公寓項目才敢給的點。

在與眾多客戶深度溝通之後,這位負責人認為,實際改善需求仍大量存在,但多苦於手裡的房子短期內賣不出去,他們這個800萬以上的改善項目,甚至出現一邊賣房一邊退房的情況。「幾位交了部分首付款的客戶,自己房子多次降價後仍賣不出去,被迫要退房。大家都不會賭,很理性,必須要把房子賣了拿到錢,多方甄選對比後才會出手。」

另一個信號也值得注意。林海觀察到,所在項目去年按揭貸款客戶占比達到6-7成,眼下雖然「認房不認貸」政策降低了首付比例,但客戶卻不願意增加槓桿,按揭占比整體下降到三成。

「老破小」無人問津

對於手裡的這套「老破小」,宋佳已經徹底躺平了。

2017年北京「3.17新政」時,她匆忙上車,花了362萬元買了昌平區回龍觀板塊70平方米的房子。自那之後,儘管大盤時落時起,但房價始終未能回到高點。這輪救市潮襲來,等租客9月合同到期,她火速上架房源,期待解套,但時至今日,一個看房的客戶都沒等到。

宋佳沮喪地告訴作者,這次掛365萬元,本來想著底價350萬能賣,結果小區同戶型的掛牌價才349萬元,聽說是著急賣,已經降了兩次價了,但仲介說整個小區40天沒有成交。「現在換房預期徹底改變,不想在房子上有任何投入,周圍也很少有人聊房子了。」

從經紀人的視角來看,除非強學區加持,老舊小區的價值屬性正在急劇弱化,次新日漸成為焦點。

一位海淀區西三旗板塊的資深經紀人告訴作者,以2000年左右建成的矽谷先鋒小區為例,66平方米的主力戶型,今年初成交價普遍在420-440萬元,如今價格下滑到390萬元,頂層的房子360萬都沒客戶來看,這兩個月小區幾乎沒有成交量。

「從5月份起,我們團隊就把精力全部轉到次新小區,2010年左右樓齡,物業、品質等都更為抗跌。」上述經紀人表示,目前主流認知就是老舊小區未來不好出手,除非價格足夠吸引客戶,否則我們都不會推薦給客戶。他坦言,如今客戶量下滑嚴重,原來一位經紀人每周能帶看三四組,現在驟減至一兩組甚至沒有,成交周期也在拉長;現在更為講究深耕社區,維繫好與客戶的信任關係,重要性遠大於流量關係。

就在9月26日,北京規模最大的經紀品牌鏈家宣布降低仲介費率至2%,並轉變為買賣雙方共同承擔仲介費。官方稱這一變動原因之一,即為「結合當前市場供求關係」,這被外界解讀為「北京已進入買方市場」。

麥田房產數據顯示,10月份調整掛牌價的房源中,降價房源環比增加11個百分點,越來越多的業主想通過調低掛牌價的方式增加房源競爭力。與此同時,10月份成交房源的議價空間,也環比擴大1.66個百分點,創下年內新高,「新政1個月後,買方又重新占據議價主動」。

從成交量角度來看,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撰文指出,「認房不認貸」政策影響集中在9月上半月,市場原本預計二手房成交達到2萬套,但實際只有1.5萬套;受長假影響,10月成交量有所下行屬於正常現象,但卻低於去年同期,不足1.1萬套。整體看,之前的穩樓市政策效果出現了明顯衰減,預計11月-12月很可能在1萬套上下徘徊。

救市工具仍多,但落地不易

「假設在樂觀、中性、悲觀情形下,一線『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後4個月內,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增速,較之前4個月分別提升30、20和10個百分點。」西部證券一份研報曾預判稱。

從實際落地效力來看,上述預判可能過於樂觀。開發商暴雷風險、居民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等因素,依然在拖後著樓市回暖的進度,市場急迫期待政策的持續發力。

「京滬兩城政策優化對市場帶動作用最強。」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在近期一次分享中表示,廣州、上海優化限購政策之後,北京、深圳相關政策亦有鬆綁的預期。

除了剛宣布的公積金新政,北京市場調控工具箱中,仍有不少利器可用,比如上調普宅標準線、降低首付比例、取消土地限價、新房自主定價等等。這其中,效仿廣州放鬆遠郊等局部區域限購的傳言一直不斷。

一位頭部房企北京區域高管告訴作者,他們此前曾與住建委溝通,希望解除通州區「雙限購」政策,但礙於市場影響大,最終無果。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該地「雙限購」已持續8年,需同時滿足北京市和通州區限購政策才能購房,去年全域僅台湖和馬駒橋兩個板塊解除限制。

從拿地來看,近期已有成都、濟南、合肥、廈門等地取消土地限價,重回價高者得。雖然北京仍未跟進,但依然是房企重倉爭奪之地。就在10月31日,豐臺區郭公莊板塊兩宗地,吸引了中海、華潤等6家央國企競拍,合計拍得130.3億元,平均溢價率達到11.37%。

不過,市場乍暖還寒之際,即便幸運搖號拿到地,賣房也是考驗。

上述營銷操盤手對作者感慨稱,為了能從集團搶到拍地資金,大家都會拍著胸脯保證去化,但現在客戶量驟降,為了搶客戶,只能瘋狂去卷競品,價格、得房率、裝標,能用的手段都使勁上,「但最怕的就是客戶對你說,『對不起,我覺得後面還有更好更便宜的,我再看看』」。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騰訊 潛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02/197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