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人日整版報導拜習會:不再提「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地時間11月15號,在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峰會期間,美國總統拜登會晤了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

這不僅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會晤的影響和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向更成為中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

會晤之後,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在頭版進行了整版的報導。

長期關注中國媒體的中國傳媒研究計劃(China Media Project)對這一報導進行了研究。

根據長期以來對中國政治話語的分析,他們指出通過這次人民日報的政治用語,中國方面試圖傳遞一種對美國和現行國際秩序相對友好的信息,但是對於台海問題的表述則沒有任何妥協。

研究指出,在人民日報重要的「報眼」位置,中國並沒有提到以前一直宣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是表達了相對溫和的「中國式現代化」,僅僅在出席商界歡迎宴會上提到過一次。

此外,「中國不走殖民掠奪的老路……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這樣的論述也相對克制。

總體而言,該研究項目對比之前的中共政治話語,表示中國渴望修復中美關係。

研究報告

然而,該計劃也強調,對於台灣問題,中國一直堅持強硬立場,「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11月17號人民日報頭版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同樣注意到了這種變化。中國的戰狼外交少了,對美國的態度溫和了許多。文章稱,「『習拜會』後,中美權力格局發生微妙變化」,並且總結原因為「中共領導人迫切需要美國提供一些東西,這是多年來的頭一遭。」作者稱這些東西就是中國希望美國減少高科技封鎖以及對中國的金融投資。

對於會晤的意義而言,西方媒體評價正面,雙方各取所需。華爾街日報發文《習拜會成果、爭議及利害關係解析》,「美中關係定下了緩和分歧的基調,但兩國關係的重啟可能很快面臨雙方之間深刻分歧的考驗。」該文認為,對話本身就有重要意義。「拜登和習近平同意恢復兩國軍事接觸、合作遏制芬太尼生產並就人工智慧(AI)的風險展開對話。」這次對話使得兩國關係有了一個防火牆,一個管控危機的機制,這一直是拜登政府想要的。對於中國來說,中國面臨國內經濟下行的危機,穩定與美國關係也至關重要。該報的另一篇文章也表示,「習拜會有助於防止新的世界大戰」。

華爾街日報文章截圖

然而,西方媒體也普遍認為,會晤僅僅有助於管理危機,但是中美兩國的結構性衝突難以改變。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中,駐華記者王月眉(DAVID PIERSON)表示美國方面已經把中美關係定位為「有管理的競爭」,「允許兩國在技術等一些問題上相互挑戰,但也在氣候變化等有共同利益的問題上進行合作」。此外,在會晤之後,拜登在記者的追問下,仍然稱呼習近平是「獨裁者」。

美國知名政治期刊POLITCO的一篇文章則指出,中美兩國都在增強核武庫並且在會晤中完全迴避了這一個問題。作者認為這表明兩國結構性的衝突並沒有任何改變。此外,POLITCO的另外一篇文章更揭露,美國之所以得到中國方面控制芬太尼生產和出口的承諾,原因是在於美國同意解除因「維吾爾人權問題」而對中國採取的部分制裁。

文章截圖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韻在接受不明白播客的採訪中,也表示這次見面僅僅是穩定兩國關係,但是長期來看兩國關係不會因為一次峰會而改變。主要原因是兩國在國際體系記憶體在結構性的衝突,國家利益的衝突,以及受到美國大選的影響,兩國關係都不會因為這次峰會而起到決定性的改善。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20/198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