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精終報國

作者:

紀曉嵐一樣,袁枚不但擅長講鬼故事,在筆記里諷刺起人來,也是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比如《子不語》裡面的這一個:

說滿清入關時,有前明遺臣準備殉國,想來想去,自刎、上吊、跳水、自焚都太疼,後來終於在史書里找到一個爽死的榜樣,就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信陵君。信陵君名無忌,曾因竊符救趙而名滿天下,卻因功高蓋主而被魏王所忌,再加上秦國使離間計,魏王覺得他遲早要篡位,便削去他兵權。信陵君心灰意冷,又不想離開祖國,於是縱情酒色,最後身體被掏空,精終報國。

想到信陵君,那位前明遺臣就有樣學樣,娶了眾多姬妾,夜夜日日,就盼著能早日殉國。沒想到,幾年過去人沒死成,只是脊椎斷了,彎腰駝背,走路時身體幾乎都貼著地,被圍觀群眾起外號「人蝦」。又活了二十多年,八十四歲才死。

為了證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袁枚最後還說:「王子堅先生言,幼時猶見此翁。」王子堅是袁枚的朋友,當過瀘溪縣令(今湘西),袁枚的意思,這可不是他瞎編的,真有此人。

這故事的打臉聲就更響了。人蝦君高調殉國,卻整出這麼一鬧劇,既想當烈士又想爽死,天底下哪有這麼兩全其美的事。

子不語·卷六·人蝦

國初,有前明逸老某欲殉難,而不肯死於刀繩水火。念樂死莫如信陵君,以醇酒婦人自戕。仿而為之,多娶姬妾,終日荒淫。如是數年,卒不得死,但督脈斷矣,頭彎背駝,傴僂如熟蝦,匍匐而行。人戲呼之曰「人蝦」。如是者二十餘年,八十四歲方死。王子堅先生言幼時猶見此翁。

深度懷疑,人蝦君的原型就是錢謙益。

錢謙益,明末著名詩人、東林黨領袖,崇禎朝曾官至禮部侍郎,後在權鬥中被革職。明亡後,南明弘光政權在南京成立,錢謙益前往依附,當了禮部尚書。

錢謙益另一個更為人知的身份,是名妓柳如是的丈夫,兩人相差三十六歲,柳如是雖是妓女,但在詩才、氣節方面,完全碾壓鬚眉。

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清軍兵臨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跟她雙雙投水殉國,也許是平時在柳面前也曾作出為國盡忠高姿態吧,錢謙益無法拒絕,誰也沒想到,他走到水邊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實在看不下去,縱身往水裡跳,卻被錢謙益抱住。

殉國還想死得舒服,不過是為怕死找一個無厘頭藉口罷了。

當然,這只是野史的說法,動機跟袁枚的段子一樣,為了證明這些所謂的大明忠臣,平時咋咋呼呼,姿態一個比一個高,關鍵時刻妓都不如。

歷史上的錢謙益確實沒殉國,還開城降了滿清,甚至主動響應「剃頭令」,為南京百姓作出先鋒模範榜樣。關於投水一事,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第五章《復明運動》中如是說:

明南都傾覆,牧齋(錢謙益)迎降清兵,隨例北遷。關於錢氏此時之記載頗多,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上引顧苓《河東君傳》云:「乙酉五月之變,君(柳)勸宗伯(錢)死,宗伯謝不能。君奮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

南都(南京)覆滅時,錢謙益降清,到北京任職。這時候關於他的傳聞很多,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據顧苓的《河東君(柳如是)傳》載,柳如是確曾勸錢謙益殉國,但被錢直接否了,柳自己投水,卻被錢死死抱住不讓她死。這一幕還有旁觀者,就是在錢謙益府上當私教的沈明掄。

按陳寅恪的考證,所謂「湖水太冷不宜殉國」的說法,最早出自一本叫《掃軌閒談》的書,它是道光年間才刊行的筆記小說,距離南明覆滅已有一百多年,裡面寫到錢柳發生這段對話時,是在常熟的尚湖,但南明覆滅時,錢柳都在南京,時間地點都對不上,可見是道聽途說,不值得考證。

雖然沒說過水太冷,但錢謙益作為前東林黨領袖,關鍵時刻氣節不如妓女,也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你也可以罵柳如是逼人當烈士)。當他北上的時候,柳如是選擇留在南京,擺明了恥於為伍的姿態。而他在北京當禮部侍郎還不到半年就告病回南京,人生的最後十幾年,又再次轉舵,一直在暗中金援反清復明運動,活到了八十三歲,差不多跟人蝦君同齡,最後在絕望中死去。

這樣的人,滿清皇帝都不待見他。乾隆把錢列入《貳臣傳》,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甚至用最惡毒的話來批他:

至錢謙益之自詡清流,靦顏降附……均屬喪心無恥。若輩果能死節,則今日亦當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捨命,而猶假語言文字以自圖掩飾其偷生,是必當明斥其進退無據之非,以隱殛其冥漠不靈之魄。

錢謙益之流「自詡清流」,又厚著臉皮投降,實在無恥。這些人當年如果能殉國,今天自然也在表彰之列(乾隆曾多次褒揚袁崇煥),可他們既當又立,我當然要扒下他們的畫皮,甚至要鞭撻他們的靈魂。

主子如此定論,紀曉嵐這些聰明的漢臣,自然也就跟著落井下石,他用八個字評錢謙益:「首鼠兩端,居心反覆。」狠。

像紀曉嵐、袁枚這些生在大清,沒有歷史包袱的文人,自然能夠站著說話不腰疼,用各種段子來貶損「錢謙益之流」;而作為同樣遭遇家國之變、又作出類似選擇的陳寅恪,除了在學術上向錢謙益致敬之外,也在某種程度上表示了對錢的理解。他的《柳如是別傳》皇皇八十多萬字,有三分之一篇幅都在寫錢謙益晚年的反清復明運動。不難看出,陳寅恪筆下,錢謙益是在用這些行動洗刷之前的恥辱。

當然,陳也沒刻意美化錢。在書中,他還引了顧公燮《消夏閒記》中《柳如是》條目,說錢謙益晚年不得意,「恨曰:要死,要死」,柳如是則譏諷他說:「公不死於乙酉(即南都傾覆之時),而死於今日,不已晚乎?」

恨不抗清死,留作今日羞,現在後悔太晚了。

這話,跟袁枚筆下的人蝦君真是殊文同歸。陳寅恪說,錢柳的這番對話,跟柳如是的「詼諧勇敢」和錢謙益的「遲疑怯懦」頗相符合,可信度較高。

只是,不知道陳寅恪抄這一段時,內心又是何等的風涼水冷。

2023-11-15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後代聊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22/198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