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真正好的工作,再苦再累也是一種滋養

作者:

永遠不要在工作中消耗自己。

01

有人把工作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消耗型,就像周而復始地推巨石上山。

一種則是滋養型,如同精心打造一件藝術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你的潛能。

紅塵即道場,工作是修行,但並非所有的工作,都能使人有所長進。

有的工作看似輕鬆簡單,卻在不斷透支你的未來;

有的工作看似又苦又累,卻能讓你真正實現蛻變。

02

看過一個動畫短片,一群小人坐在電腦前敲擊鍵盤。

輸入完規定的內容後,他們就可以進入下一間辦公室。

可推開門,依舊是一台電腦、一張桌子,還有千篇一律的工作。

這群陷入循環的小人,像極了現實中奔波勞碌,卻又一事無成的人。

有多少人,正在無聲無息間被工作消耗,既沒有離開,也沒有改變?

1.情緒消耗

電視劇《沒有工作的一年》中,何雨在一家公司做銷售。

她幾乎全年無休,卯足了勁工作,做夢都盼著升職加薪。

可她偏偏攤上了一個喜歡刻薄的領導。

見她業績突出,就經常找茬;但凡她犯點小錯,就貶低她的外貌和學歷。

還有一群勾心鬥角的同事,嫉妒她能力強,訂單多。

要麼拉幫結派,故意排擠她;要麼設計陷害,讓她背黑鍋。

一樁樁糟心事,把她推入了負面情緒的漩渦。

她漸漸無心工作,像泄了氣的皮球般日漸萎靡,最後只好選擇了辭職。

有時候,人之所以感覺累,不是因為工作本身,而是情緒上的消耗太多。

社會學家霍克希爾德,提出過一個「情緒勞動」的理論:

除了體力和腦力勞動之外,人還要在工作中進行情緒勞動。

受領導的指責、被不靠譜的同事拖後腿、跟討厭的客戶打交道……

無休無止的情緒勞動,如同一個黑洞,不斷蠶食著我們的能量。

一旦情緒被耗完,做再簡單的事情,你也會力不從心,疲憊不堪。

2.價值消耗

自媒體作者張良計,初入職場時跟過一個項目。

他們原本計劃半個月完成,最後卻拖延了兩個多月。

這期間,哪怕只是稍微改動一下行距,都要經過領導的層層審批。

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也非得等到開會時,再統一提出、討論和處理。

結果可想而知,幾分鐘就能解決的小問題,卻在冗餘的流程中,被無限期拖延。

很多細節也總是對不上,他們不得不在同一處地方反覆修改。

大家天天加班到深夜,卻怎麼也趕不上進度,絲毫沒有獲得成就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歸根結底,就是陷入了價值消耗。

就像《見識》一書中談到的「偽工作者」:

每天應付事務性工作的人,看似幹了很多事情,實則沒有真正成長。

不必要的會議、不明確的流程、不間斷的郵件等,消耗了他們大量的精力。

徘徊在低價值的瑣事中,你越是忙碌,反而越會感到空虛。

正如轉個不停的陀螺,就算耗盡氣力,也走不出原地。

3.技能消耗

生物學上有個「跳蚤定律」:

將跳蚤隨意向地上一拋,它能從地面跳起1米多高。

如果給它扣個蓋子,持續降低蓋子的高度,它所能跳躍的高度也會越來越低。

即使最後拿掉蓋子,它也頂多跳到蓋子處,再也蹦不回原來的高度。

人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一旦你被限制在框架里,沒有新突破,不涉新領域,只會在自我重複中陷入瓶頸。

例如有些公司對功能開發的需求不高,程式設計師只要掌握一門PHP語言,足以應付大部分工作。

但長此以往,他們敲代碼的能力會日漸消退。

隨著小程序、AI的出現,他們只會被職場無情淘汰。

還有些公司對宣傳工作也不太重視,設計師單憑一套模板,就能做出符合要求的海報。

可做得久了,他們的審美水平會逐漸下降,搜腸刮肚也想不出新創意,會用的軟體也只有PS。

一份天花板很低的工作,會磨光你的才華。

哪怕你想進步,想提升,在貧瘠的土壤中,也結不出豐碩的果實。

03

日本生活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做過出版社助理、書店店員。

積累足夠的經驗與資源後,他打入出版市場,成了一名書商。

回顧多年職場生涯,他說:

「不管是什麼工作,重要的不是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而是內容。」

有些工作看似辛苦,卻能由內而外地打磨你,滋養你。

第一,認知升級。

《用一年時間重生》的作者娜里跑,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稱為「鐵屋子」。

每天寫寫材料、整理文件,幾乎不用動腦子,見識和思維也變得日益局限。

但她好歹也是名校畢業,不甘心一輩子在瑣事中打轉。

於是,她選擇走出這間屋子,轉行做符合時代趨勢的社群營運。

社群中不乏大V、牛人,她學習到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態度。

線下活動中,她積累了與不同群體打交道的經驗。

定期的分享,也倒逼她輸入了各種心理學書、個人成長故事,延伸了思維的寬度。

這些經歷,幫助她打破了認知的藩籬,找到了事業的方向。

一年後,她當上職業規劃師,並組建了自己的團隊。

長期接觸同樣的信息、做重複的事情,會將每個人封閉在各自的思維繭房中。

而可以打開認知的工作,就是讓你看見廣闊天地的一扇窗戶。

隨著眼界的拓展、頭腦的進化,你的事業和生活也會步步進階。

第二,能力鍛鍊。

作家馮唐曾被問道,建議年輕人做什麼樣的工作?

他說:「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不要只顧追求高工資,要去追求你能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他從埃默里大學畢業後,進入了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

當時,麥肯錫的規模很小,全公司只有二十幾個人。

分工不明確,他什麼活兒都得干,包括制定戰略、調整流程、培訓員工。

領域也沒劃分,他既要負責製藥、醫療業務,又要接觸石油、計費系統等行業。

每天忙得連軸轉的他,起初也抱怨連連,還想過甩手不干。

可全方位的磨礪,讓他比同齡人成長得更快。

他一個人能頂一個隊伍,管理、營運、培訓、銷售樣樣精通。

僅6年時間,他就成了麥肯錫的全球董事合伙人。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

寶劍需用磨刀石,才能保持鋒利;人也需經受挑戰,才能快速成長。

若是長期在職場上順風順水,我們就會變得懈怠,走向平庸。

而真正能滋養人的工作,往往會增設一道道關卡。

直面它們,跨越它們,你的能力便會突飛猛進。

第三,意志錘鍊。

心理學家達科沃斯研究發現:

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並非智商、情商、人脈或天賦,而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碰了壁就退縮,受了挫就放棄的人,永遠只能當職場中的炮灰。

不小心犯了錯時,也許你會被領導當眾痛罵,遭同事背後嘲笑。

如果你不去積極解決問題,整日怨天尤人,只會讓別人覺得你無能。

遇見難纏的客戶時,也許你把一個方案修改十幾遍,對方依然不滿意。

倘若你控制不住負面情緒,任由自己崩潰、發脾氣,只會砸出更大的爛攤子。

董宇輝說過:這個世界並不會一直善待你,你的脆弱有時候會成為致命的缺點。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漫漫人生中,不斷強化自己,將一顆心修煉成不鏽鋼的。

一個人的意志力,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好的工作,應該是提升心力、鍛造意志的試煉場。

適度的擠壓、捶打和磋磨,會一點點塑造出鋼鐵般的心。

你的內心有多堅不可摧,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Ted演講者斯科特,就職於一家500強企業時,狀態非常糟糕。

他用不上專業技能,還常被領導大罵「不會做事」,一坐到工位上就莫名焦躁。

後來跳槽到一家氛圍比較自由的公司,他才重新燃起了對工作的熱情與創造力。

永遠不要在工作中消耗自己。

找到能夠增值自我、滋養自我的工作,你會在精雕細琢中,成就無限的可能。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29/198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