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硬生生甩掉一箭雙鵰機會 習外交蹩腳之極

作者:
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北京外交已經失去了以往鄧小平時期曾有過的彈性和實用主義的特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習近平從烏克蘭戰爭前到現在外交的走向,已經顯得十分明顯。 它能用十個字概括起來:聯俄,拉南方,反美、反西方。

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北京外交已經失去了以往鄧小平時期曾有過的彈性和實用主義的特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習近平烏克蘭戰爭前到現在外交的走向,已經顯得十分明顯。 它能用十個字概括起來:聯俄,拉南方,反美、反西方。

"聯俄,拉南方,反美、反西方",具體來說,就是把俄羅斯作為最重要的戰略夥伴,進行全面深度的合作。利用"一帶一路"等手段把南方各國拉進自己的圈子,在聯合國拓展席位。凡是美國、西方的東西 (除了西方的資本和技術),一概不接受,更不用說所謂的價值體系。至於以美國提出任何維持現有秩序的措施,一概拒絕。

習近平的轉折

習近平外交上的轉折,實際上在烏克蘭戰爭快發生時就開始。只是北京一直不公開而已。在奧運會之前,中方已得知俄方要發動侵烏戰爭,於是特意告知莫斯科,等北京的奧運會開完後再打,否則就等於殺了風景。而今年五月普京告知習近平, 他的手下的官員們出賣給美國的軍事機密,習一方面對普京密告感謝不盡,決定來一次大清洗。另一方面已經徹底拋棄了所謂的中立之擋箭牌,拋棄了原來決定在俄烏至少是表面上斡旋的做法。

而全面深入地俄羅斯的合作使得習近平覺得俄羅斯的軍事技術可以取代以色列的,於是,當哈馬斯跟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時,中國一反以往對以色列"依賴"和合作態度,為了在阿拉伯世界扮演維護"正義"的角色,開始對美國的盟友以色列憤怒譴責。 習近平在這裡的邏輯推理就是,既然美國不然高精尖的技術包括軍事技術給我,那它絕對也不讓以色列作任何技術轉讓。既然如此,不妨跟以色列一刀兩斷。 而這種思路,部分也體現在北京現在處理紅海危機中。

當然,支持阿拉伯世界、迴避譴責哈馬斯,還有另外一種報恩的情懷。畢竟,阿拉伯國家不少首領們(包括阿巴斯)表示過,新疆問題不是人權問題,而是反暴恐、去極端化和反分裂,阿拉伯國家反對西方國家以新疆問題為"藉口"干涉中國內政。於是,在以哈戰爭時,北京明確表示,"將繼續站在和平公道一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維護自身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

習近平外交的轉折,意味他決定以意識形態為主導,而不是踏實地跟西方國家特別時美國取得互信。他十一月跟拜登的會面實在是為了跟國內那些改革派有個表面的交代。但他心裡對重建中美關係並不寄於任何希望。

而他的外交政策矛盾的方面是,北京反對西方,但仍然需要西方,特別是西方資本和技術。作為一個全球化的得利者,北京沒有資本建立一個沒有西方的獨立的體系, 但時刻夢幻著新的體系的存在。但習近平跟鄧小平不同,他的最關鍵的錯誤恰恰就在於他無法用實用主義的態度來處理在意識形態與全球化之間矛盾。

這種實用主義的缺位,最明顯的案例就體現在目前北京處理紅海危機的一套思路上。

 

紅海危機起因

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本來就帶著不少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就體現在以色列周圍的那些流氓國家用支持巴勒斯坦的名義來對以色列發難。而葉門的胡塞武裝便是其中一個。為了表示對巴勒斯坦尤其是哈馬斯的支持,該武裝決定襲擊跟以色列有關的船隻。

但是,因為商業航運有個特點,即它的所有權既複雜又不透明: 船舶所有權、船舶營運和註冊船旗往往各不相同,而且都不一定與船上貨物的所有權或目的地或船員的國籍有關。所以,一開始胡塞武裝的襲擊似乎還有所針對性,但後來由於識別的困難,就出現了無區別、擴大化襲擊的趨勢。 以致於連在北京的胡錫進都開始發問了:中國的商船在紅海安全嗎?

胡塞武裝憑藉少量飛彈和無人機,成功地使全球經濟最重要的動脈之一岌岌可危,於是紅海危機就露出水面。

危機的影響面

要知道,靠葉門的曼德海峽更是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唯一隘口,最窄處僅30公里寬,最深310米,且遍布島礁,在阿拉伯語中有"淚之門"之說。 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給胡塞武裝襲擊船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1月19日,胡塞武裝在紅海海域劫持一艘商船

紅海可謂是全球第二重要的咽喉要道;全球 30% 的貨櫃船運輸都要通過這條運河。每天有 710 萬桶石油和 45 億立方英尺天然氣通過曼德海峽(紅海南部入口)。每年約有兩萬艘船通過紅海穿越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再加上反方向的,一年得有四萬艘。

紅海航線受阻,再加上巴拿馬運河目前處於乾旱期,導致全球至少17%海運受到了嚴重干擾。德國貨櫃運輸公司Hapag-Lloyd已停止在紅海航行。這家油輪巨頭已停止通過紅海的所有運輸並且在軍事護航到位之前不會回歸。其他幾家全球最大的貨櫃航運也暫停了在紅海的航行。 而航運公司繞道非洲,每次航行將增加100萬美元的成本和7至10天的時間。換言之,改道好望角將增加從亞洲港口到歐洲港口大約 60% 的運輸時間和燃料成本。 而目前的油價正在逐步走高。這樣,運輸的周期和運費大增意味著在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消費著將承受通貨膨脹的重負。

西方護航的難點

以美國為首的十幾個國家組成了"繁榮守護行動"(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護航團隊, 它將在現有機制 "海上聯合部隊"(Combined Maritime Forces)的支持下開展行動。但是,眾人周知,嚴格的護航-軍艦護送船隻-不太可能,因為這太耗費資源了。

首先,西方海軍與胡塞的武裝是不對稱的周旋。胡塞武裝是非國家行為體。葉門胡塞武裝被認為有較多飛彈和無人機庫存,他們打正規戰力量有限,但是襲擊商船的能力綽綽有餘。 他們用的無人機、飛彈、無人艇的成本遠低於跟保衛艦艇的飛彈的成本。按照胡塞武裝的攻擊頻率,一艘戰艦的相關武器裝備在幾周內就會消耗殆盡,需要進行輪換和補充。 即便這是可能的,那麼維持海軍護航行動的成本將迅速上升到數百億美元。

而如果要直接打擊胡塞武裝,也並非那麼容易,而且這還得冒著使該地區戰事擴散的風險。

中國在丟失該有的機會

中國是全球海上貿易的最大來源國,也可以說是主要受益國, 在紅海危機中,中國是直接的利益相關方,而且僅以運送的量來看,中國受的影響可能比西方五大船運商更大。對於中國來說,大部分對歐出口都途徑蘇伊士運河。中國大約60%的原油進口,40%的貿易經由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

如果在紅海護航,中國有條件也有有能力:

首先中國有吉布地的基地。 中共官方自我宣稱,"10年 (2009-2019)以來,解放軍海軍護航編隊在紅海附近的亞丁灣已經為6600多艘中外船舶提供護航"。 索馬利亞海盜最猖獗的時候, 中國參與亞丁灣護航。 今年4月,中國海軍自稱把1100多名同胞從蘇丹安全撤離。

如果中國參與護航,那還能一箭雙鵰。因為這樣還能增強自己的海軍在公海投射力量的能力。

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最近在電話中告訴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胡塞武裝襲擊紅海商船損害了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利益。美方希望中國在維護紅海航運安全上發揮作用。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假惺惺地說,"中方一貫主張維護國際水道安全,反對襲擾民用船隻的行為。我們認為,各方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大國,都應為維護紅海水域航道安全發揮建設性負責任的作用"。但國內的媒體卻展示是另一個面孔:"美國居然拉攏中國海軍進入紅海為美以護航,真用心險惡"。

中國不參加紅海護航已成定局。理由就一個:凡是美國帶頭的,凡是有利於西方的,中共就反對。 "如果說我們中國參加了,那就等於和美國站在了一起,這樣美國就離間了我們中國和中東各國的關係。"面對著紅海危機,中國一些專家們倒是想到了戰略夥伴俄羅斯,危機促使北京加緊跟俄羅斯開發北極航道,因為這樣又省距離,在俄羅斯的照管下又"安全"。

說不定哪一天在紅海中國的中國貨櫃的船真的像胡錫進擔心那樣,受到胡塞武裝襲擊,那可也算是對習近平蹩腳的外交的報答吧。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3/199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