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王維洛:喝水如「吃藥」中華民族生存的危機

—中國地表水系、自來水中的抗生素殘留量問題

作者:

李玲教授指出,在供方和需方的共同推動下,中國醫療體系的抗生素濫用極其普遍,即使是兒童,也大量使用抗生素,剛出生嬰兒靜脈注射抗生素的情況也很普遍,令人觸目驚心的是,中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濫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體損傷以及病菌抗藥性更是無法估量。這已成為國際高度關注的問題。

環境中的抗生素殘留量的主要來源有醫院、家庭、製藥排放、禽畜養殖、水產養殖等。一方面,抗生素殘留量通過生活污水、醫療廢水、製藥廢水、畜牧水產養殖廢水的直接排放或經污水處理廠無法去除後排放進入地表水中;另一方面,抗生素殘留量可通過醫療廢物、製藥廠廢物、人畜禽排泄物、垃圾填埋等途徑進入土壤中,再通過滲透的方式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地表水或地下水被用於生產自來水,通過飲用水、飯菜進入人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與自來水中的抗生素殘留量還會發生相互遷移,相互污染。

中國生產抗生素成本低,主要是因為生產廠商不用承擔抗生素殘留物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失的成本,這是中國大量生產抗生素的所謂的「環境優勢」。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抗生素殘留物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失,政府制不承擔,生產者不承擔,總要有人承擔,這就是廣大的民眾和後代。

三、中國河流抗生素污染地圖

最近十幾年來,中國不少科學工作者致力於水中抗生素殘留物的研究,他們在專業雜誌上發表了許多研究文章,從2008年姜蕾等發表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典型廢水中抗生素的初步分析》到2022年胡燁等發表的《長江重點江段枯水期藥物及個人護理品(PPCPs)的空間分布特徵及來源》,用詳實的數據說明中國河流、運河、湖泊、水庫乃至自來水中水中發現抗生素殘留物的問題,特別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筆者將一些相關文章題目和出處收錄在本文附錄中,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研究團隊在對中國主要河流做了10年的流域調查,併購買了237家藥企的各種抗生素銷售數據,歷經兩年時間完成了研究。應光國回憶說:「多年來,我們到底用了多少抗生素,人用多少,獸用多少,都是未知的。」應國光感嘆道:中國至今沒有各類抗生素使用量的官方報告,這也是他堅持要做這項研究的動機。最初做研究時,應光國想從各個部門獲取一些基礎數據。但他跑遍了環保、農業、食藥、衛生等部門,卻一無所獲。2015年研究團隊發表了「中國河流抗生素污染地圖」,揭示了抗生素污染在中國河流環境普遍存在,同時也揭示了從河流到居民家中的自來水,均被檢出過抗生素。當食用含有抗生素殘留的水、肉類和蔬菜,抗生素都會進入人體,最終導致「超級細菌」的到來與爆發。

圖3:抗生素在各河流流域排放量和排放密度。中科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為了供養工業化養殖業,每年有數萬噸抗生素經由養殖動物和我們的身體,進入水土環境,致使各種病菌嚴重抗藥,雞鴨豬牛魚全部淪陷。其中:京津冀海河流域、長江和西江是全國抗生素排放量最大的區域,而珠江單位面積中的抗生素含量排名全國第一,圖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四、中國《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中沒有抗生素指標

研究團隊碰到的最大問題是:目前中國還沒有關於環境裡抗生素濃度的標準。媒體報導說,從北到南中國主要河川都陷入抗生素污染的泥沼,滔滔河水有如「藥湯」。喝水如「吃藥」的說法出自2020年中國綠髮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發布的《長江流域抗生素污染:新型農業面源污染不可忽視》[11]一文中一個段落大意:「喝水如吃藥」:飲用水源中抗生素檢測缺位。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涵養超過4成人口和豐富生態。根據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近期調查發現,長江抗生素平均濃度為156納克/升,遠高於歐美國家,長江下游抗生素排放量高居全國前三位。

2020年4月26日《光明網》發表專欄作家張田勘的題為《長江抗生素含量超標,水質改善任重道遠》[12]的評論指出:「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持續推進,長江流域水質明顯改善。然而,近期多項調研發現,長江流域抗生素濃度偏高,水生態系統受到破壞。更令人擔憂的是,長三角約40%孕婦尿液中檢出抗生素,近80%兒童尿液中檢出獸用抗生素,部分檢出抗生素已在臨床中禁用,有可能嚴重損害人體免疫力。」既然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持續推進,長江流域水質明顯改善,那麼又怎麼解釋長江流域抗生素濃度偏高,水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呢?許多中國知識分子不敢單刀直入地指出問題所在,而是先要來一個政治站隊,最終導致產生問題的根源說不清道不明。張田勘繼續寫道:「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也要求對抗生素生產者和使用者進行管理。首先是嚴控抗生素的使用,做到合理使用;其次是對生產和排放抗生素的排污單位要『依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污費,並負責治理』。這個治理也包括採用技術手段來處理污水和殘渣中的抗生素殘餘。」「誰污染誰治理」,是中國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原則之一,但是實施四十多年來效果甚差,執行這個原則的結果是:企業作為生產者交付了十分低廉的環境污染費,自認為已經完成了環境治理的責任。在很多情況下,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的GDP,還特意免除企業的環境污染費。國家收取了環境污染費,但是國家又不負責治理環境污染。長期累積下來,中國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欠債,要大大高於地方債。這並不是一個有意唱衰中國的說法。

對此中共地方環保官員的表態是:目前沒有收到水體抗生素超標的相關報告[13]。

圖4:地方環保官員:未收到關於長江抗生素殘留物問題的相關報導,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中共地方環保官員的表態,暴露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上下信息錯位。習近平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兩山論,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長江要搞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自認為很有效果,青山綠水;中國科學工作者在專業雜誌上一篇又一篇發表的關於中國水系中抗生素殘留物問題的文章(參見本文附錄),建議中共政府這麼做那麼做,也認為盡了自己的義務。但是中共地方環保官員卻說無人舉報這個問題。官員們不知道這個問題,自然也不會把這個問題向上匯報,乃至最高決策層。習近平沒有收到水體抗生素超標的相關報告,這個問題就不存在,所以喋喋不休地要求長江流域要高質量發展。而中國科學工作者則繼續在專業雜誌上一篇又一篇發表文章……

至今為止,中國《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和《地下水環境品質標準》中依然沒有抗生素指標……

五、中國生活自來水中抗生素耐藥基因污染現狀

2016年李艷艷等發表題為《飲用水中抗生素殘留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14]的文章指出:抗生素作為一種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在食品、臨床、獸藥、農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導致其殘留物進入地表水,進而污染自來水廠水源,而標準的水處理不能將其完全清除,從而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危害,引起過敏、發熱、抗藥性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症狀。因此,針對飲用水中抗生素殘留檢測的研究應該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抗生素殘留的問題從河流、湖泊進入到人們每天喝的自來水。

圖5:飲用水源中抗生素檢測缺位,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2021年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研究團隊楊沂嫡等人發表了《我國生活飲用水抗生素耐藥基因污染現狀及其檢測技術研究進展》[15]的論文,公布了對自來水中抗生素含量進行專門研究的結果。

楊沂嫡等指出:我國生活飲用水ARGs污染種類多、濃度範圍廣,不同地區水樣均能檢出ARGs,並且,隨著檢測技術發展,ARGs檢出種類呈日益增多趨勢。Hao等發現天津集中供應管網末梢水中細胞內抗生素耐藥基因(iARGs)和細胞外抗生素耐藥基因(eARGs)污染均呈季節性分布且夏季豐度最高,耐四環素類tetC、耐磺胺類sul1和sul2、耐喹諾酮類qnrA是eARGs的主要污染種類,而iARGs中sul1和sul2豐度最高。利用宏基因體測序技術,Ma等先後在國內22個城市生活飲用水樣本的細菌中檢出265種ARGs亞型,涉及桿菌肽類、氨基糖苷類、β–內醯胺類等,其中桿菌肽類ARGs在所有城市樣品中均能檢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的ARGs檢出豐度和種類高於其它水樣。Zhang等對我國28個省市的71座城市開展了集中供應管網末梢水細菌ARGs污染特徵調查,結果發現,水中耐磺胺類ARGs豐度最高,耐氨基糖苷類和四環素類ARGs其次,喹諾酮類ARGs豐度最低,而不同城市、不同地區之間的ARGs平均濃度無明顯差異。近年來,在生活飲用水檢出超級耐藥基因,如南京上海等地的自來水廠出水或管網水樣先後檢出超級耐藥基因MCR–1和NDM–1。

研究團隊認為:抗生素抗藥性的關鍵功能遺傳物質——抗生素耐藥基因(antibioticsresistance genes,ARGs)已經被定義為一種新型環境污染物,並在地表水、飲用水、地下水等多種水體中檢出。

李艷艷等認為:(2006年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強調「生活飲用水中化學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而目前飲用水中已發現抗生素,Reddersen等發現,飲用水中安替比林及丙基安替比林的含量分別為0.400和0.120μg/L。因此解決我國飲用水中抗生素污染的難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六、中國飲用水水質標準中無抗生素指標檢測標準

2007年中共政府頒布了2006年版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GB5749-2006)。衛生部官員稱:新標準與1985年發布的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飲用水水質指標由35項增至106項;

二是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準;

三是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準與國際接軌。

新標準的實施,對於維護城鄉居民的健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安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16]。

按照規定,2006年版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自2007年7月1日開始實施。但是各地自來水廠的產品均無法達到水質標準的要求,因此實施的時間推遲到2012年7月1日,整整推遲了五年,同時放鬆了要求,各地可視情況決定,對106項指標中的部分指標實施檢測。儘管各地都聲稱全部水質指標全部達到標準,但是很少有人相信。就是首都北京也只能做到一年中有一天公布水品檢測的結果,其他日子全部保密。

由於2006年版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在實踐中難以全面實施,自2018年3月起,國家衛健委聯合有關部委開展了新一輪標準修訂工作。

多年來很多中國科學工作者指出:現行國家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106項指標中並無抗生素指標檢測標準。依靠目前的飲用水檢測標準不能判定居民飲用水在抗生素指標方面是否達標,故檢測飲用水或飲用水帶來的動物源或植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殘留是非常緊迫也是非常重要的,呼籲政府要把抗生素殘留納入新的中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2022年3月15日中共政府發布了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於2023年4月1日正式實施。中共政府發布的新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依然還是沒有抗生素指標檢測標準。並且還把水質標準從106項減少到97項,減少了9項。對2007年時所吹噓的飲用水水質指標由35項增至106項以及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準與國際接軌,進行了後退式的修正。在所剩的97項中只有常規指標43項,其餘54項為擴展指標(即非常規指標),可檢可不檢。

從2006年版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106項指標中刪除了13項指標,它們分別是耐熱大腸菌群、三氯乙醛、硫化物、氯化氰(以 CN-計)、六六六(總量)、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林丹、滴滴涕、甲醛、1,1,1-三氯乙烷、1,2-二氯苯和乙苯;另外增加了4項指標,它們分別是高氯酸鹽、乙草胺、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減13項指標加4項指標,一共減少了9項。更改了包括耗氧量等3項指標的名稱。更改了包括硝酸鹽等8項指標的限值。增加了總β放射性指標進行核素分析評價的具體要求及微囊藻毒素-LR指標的適用情況[17]。總體上來說是實質性地降低了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

2022年版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還有兩大變化,是暗藏在水質標準之外的。

一個變化是對生活飲用水水源的要求。中國生活飲用水水源有兩種: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地表水有《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GB-3838-2002),對地下水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2022年版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5.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要求規定:

5.1採用地表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源水質應滿足GB-3838要求。

5.2採用地下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源水質應滿足GB/T14848-2017中第4章的要求。

現在增加了一段:

5.3水源水質不能滿足5.1或5.2要求,不宜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但限於條件限制需加以利用時,應採用相應的淨水工藝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水質應該滿足本文件要求。

地表水受污染後不能滿足《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地下水受污染後不能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均不能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這是為了保證自來水廠的生活飲用水的質量。

但是,2022年版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增加了5.3,受污染的地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4/199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