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海洋最深處魚長什麼樣 它在8336米處被拍到

有沒有想過海洋最深的魚會長什麼樣?

長期以來,深海魚類通常以胡亂生長、面目猙獰而出名,我們平時看到的那些被抓出水面的深海魚通常都是這個形象。

然而,大多被人抓出來的所謂深海魚,還沒有到達真正的深海,真正的生活在最深海溝的魚類,它們其實並不會太面目猙獰。

這是因為真正的深海是一個非常極端的環境,沒啥生物間競爭,而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在那裡的生物通常會轉向一種生理上十分廉價的適應性特徵——它們身體的許多特徵都會退化,通常沒有鱗片,也沒有誇張的「獠牙」。

目前已知生活在海洋最深地方的魚類就是這樣的,它們最深在8336米的海溝中被發現,長相與大號的蝌蚪有點像——0.3米左右,沒有發現誇張的牙齒(它們其實有很多牙齒),沒有魚鰾、沒有鱗片,長相似乎沒啥攻擊性(如下圖)。

那麼,有趣的問題是,這些生長在最深地方的到底是什麼魚,還會有魚類生長在更深的地方嗎?

最深海溝發現的魚類,圖源:CALADAN OCEANIC

最深的魚類

最深的魚其實就是一種獅子魚(Snailfish),但發現它們還是比較有趣的。

2022年,西澳大利亞大學和東京海洋科技大學的聯合科學團隊,考察了日本海溝、伊豆小笠原海溝和琉球海溝,三個海溝的深度分別為8000米、9300米和7300米。

這個聯合科學團隊已經合作10年之久,他們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獅子魚。

研究人員使用無人潛水器在這些海溝的最深處部署了帶有誘餌的攝影機,以此吸引深海動物過來覓食。

圖:捕獲的獅子魚

經驗上來說,在越深的地方就越不容易吸引到獅子魚,但他們成功了,當年9月份的時候,他們的攝影頭成功在8336米深處捕捉到獅子魚身影,並打破發現最深魚類記錄。

雖然,我沒有看到相關資料說起他們具體花了多少時間,但是肯定不會很短,因為我看過以往相同的部署在更淺的海溝吸引獅子魚,通常都需要幾十個小時的時間。

關於發現海洋最深的魚類,人們一直都在試圖打破更深記錄,但是遺憾的是,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魚類或者說脊椎動物很難生長在更深地方了。

為什麼魚類無法生活在更深地方?

魚類能夠生活在深海,主要依賴於一種被稱為氧化三甲胺化學物質,這是魚類有魚腥味的主要來源物質。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魚類體內隨著深度增加而呈現線性增加的唯一化學物質就是氧化三甲胺,而眾所周知,唯一隨深度線性增加的環境因素就是壓力。

所以,很早開始人們就相信氧化三甲胺就是魚類抗壓的主要因素。

隨著研究深入,事實也是如此,魚類是否適應更深環境的唯一決定因素似乎就是氧化三甲胺的濃度。

這是因為,壓強的增加會扭曲蛋白質的形狀,從而讓蛋白質失去應有的功能,而氧化三甲胺可以抑制壓強對蛋白質的扭曲,從而讓蛋白質可以繼續工作。

然而,生物體內氧化三甲胺的濃度是有極限的,當它達到所謂的等滲狀態的時候,就無法增加濃度了,而這個時候,海洋深度會在8200米到8400米之間,魚類最深只能生活在這個深度區間前後。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影響因素,那就是溫度,氧化三甲胺會隨著溫度的變化功能發生輕微的變化——越熱功能越好。

圖:馬里亞納海溝中投放誘餌拍攝到的場景,圈起來的是獅子魚,它是來捕食那些無脊椎動物的

這個團隊2017年的時候,在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也尋找過獅子魚,結果只在8178米處發現它們的身影。

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達到10924米,但這種魚無法到達更深的地方。

之所以在伊豆小笠原海溝中,獅子魚可以活動到更深的地方,就是因為這裡海水的溫度比馬里亞納海溝要高出幾分之一攝氏度,這樣的溫度偏差對於我們來說不會有任何知覺,但是足夠讓這些魚下潛到更深的地方。

獅子魚是個比較龐大的家族,已知有400多種,分布非常廣泛,它們生活在不同的深度,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生活在不同海溝中的獅子魚全部屬於不同種類。

這是因為這些魚並沒有減壓能力,所以一旦到達某個海溝,它們就和地理隔離一樣,會在那裡獨自演化。

然而,所有海溝的情況似乎都出奇的一致,所以這些獅子魚種類外觀上也通常都出奇的一致。

圖:當有投入誘餌的時候,通常是那些食腐無脊椎動物先吸引過來,然後就是獅子魚

脊椎動物選擇抵抗水壓的化學物質並不是最優秀的,一些無脊椎動物會選擇另一種被稱為青蟹肌醇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抑制蛋白質受壓扭曲的能力比氧化三甲胺更強。

所以在更深的、脊椎動物無法到達的海底,依然生活著許多無脊椎動物。

不過,只要有脊椎動物存在的地方,食物鏈的頂端或者最頂級掠食者依然是脊椎動物,那些深海無脊椎動物往往以食腐為主,主要就是靠上層海洋飄落下來的碎片生活。

最後

深海動物除了受壓力影響外,還有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就是光線,光線在塑造深海動物方面是非常明顯的。

其中主要體現在兩點,一個是眼睛,還有一個就是身體的顏色。

在光線能到達的地方,你會發現深海動物的眼睛通常很大——為了收集更多的光線,這可能就是深海動物上岸後,通常顯得面目猙獰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海洋生物有著非常有趣的顏色分布:

從最上面動物的顏色通常是藍色的,到深一點的地方動物變成上面藍色下面白色,再到更深一點就變成透明中顯現紅色內臟,之後(更深)變成通體紅色或黑色,而到了最深的地方,動物通常是顯現淡紅色或奶油色——就像伊豆小笠原海溝的獅子魚一樣。

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弄清楚海洋動物這種顏色的分層分布的具體原因,但大概率和光線的穿透情況有關係。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怪羅科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03/199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