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中國父母炫耀孩子被MIT錄取…結果被曝更大猛料

去年被麻省理工直接錄取的三名國內同學分別是來自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李同學,上海中學(本部)的孫同學和深圳中學的姜同學。李同學也是三位同學中唯一一名女性同學。她正是最近火爆網絡的舉報風波的導火線。

麻省理工學院,全稱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為MIT,是個全世界學子們都「心之所向」的地方。

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同學來說,MIT可謂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每一年,被MIT導師直接錄取的中國高中學生不過三、四人的樣子(像2020與2021年都只錄取了2人),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中的萬里挑一。

去年被麻省理工直接錄取的三名國內同學分別是來自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李同學,上海中學(本部)的孫同學和深圳中學的姜同學。

李同學也是三位同學中唯一一名女性同學。她正是最近火爆網絡的舉報風波的導火線。

1「羨慕嫉妒恨」外加舉報文化盛行,女同學遭受無妄之災

李同學被錄取後,她的母親開心、激動、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在朋友圈發文對女兒表示祝賀,也寫下了多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沒想到這個朋友圈著實是捅了馬蜂窩,因為它被很多不相識的家長瘋狂轉發。

因此,有些家長肯定是「羨慕、嫉妒、恨」了。

他們圍繞著孩子的成績與國籍問題展開了瘋狂質疑。這些家長們找出了李同學參加過的各種競賽及成績,認為她「成績不硬核」,「分數難服眾」。

也就是說,成績跟她差不多好的孩子那麼多,憑啥她能被MIT錄取?

於是,據網絡傳言,很多家長就去MIT舉報了,希望校方「收回成命」。

這就是這些家長思維模式的悲哀了。美國大學錄取一名學生,除學習成績外,課餘活動的能力、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社會活動的能力也很重要(我們在下文也會展開講)。

按照李同學中學的官方V博(SDSZ國際部),李同學不僅競賽成績優秀,還作為導演和演員參加過音樂劇,拿過2023非虛構創意寫作三等獎,參加過各種演講活動(以下截圖均為公開資料)。

李同學小學在西城北京實驗二小,初中和高中就讀於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她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據稱初中始終保持年級前十,到了高中更是年級第一保持者。

高中開始李同學從普通班轉到了該校國際部。

從初中到高中生涯,李羅羅參加的活動非常多。

她參加過各種數學類的有羅斯數學訓練營(Ross)、斯坦福數學營(SUMaC P2代數拓撲)、普林斯頓數學競賽(PUMaC數論組)、美國高中數學競賽(AMC12)、英才計劃。

計算機算法方向的也有包括MIT在內的各種夏令營。競賽類的有NOIP(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USACO(美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面對網上的質疑,李同學也是在中文社交平台上發長文一一解釋,自證,回應質疑。

除了李同學的自證之外,她的老師、同學、學校也出面為她證明她是一名優秀並且符合MIT錄取資格的學生。

當然,還是有人不依不饒:

不過這些「質疑」是很難改變錄取結果的。

事實上,作為萬里挑一中的萬里挑一,麻省理工學院在錄取學生方面也是做了大量細緻工作的,其中當然包括全方位考察以及文憑和獎項的核驗工作。

這次舉報事件還令人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年美國的大名校們公布錄取的中國同學之後,這些同學的真實姓名、就讀學校、身份背景之類的重要個人信息就會被「熱心網友」們群起搜索並在網上大肆公開。

這樣的行為事實上是屬於嚴重侵害個人隱私的。

2「最猛的料」又是什麼?

這場質疑與舉報風波中所謂最猛的料又是什麼呢?

那就是國籍問題。

上文提到過,李同學的高中是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能考進去當然要有北京籍以及高考成績。

北師大實驗中學又是准入制度極其嚴格的重點中的重點中學,不可能在這兩個最基本環節上有貓膩。

事實上,很多學習極其優秀的同學都是栽在了沒有北京籍上面,進入不了這所高中。

問題在哪呢,李同學也參加了USACO集訓營。而USACO集訓營是為了選拔可以代表美國隊參加國際信息學奧賽的選手,只有美籍孩子才可以加入,並沒有對外籍開放。

因此,很多網友抓住這一點不放,來進行質疑,因為他們認為同時有兩個國籍是不可能的。

看來這些網友還根本不知道我們以前講過的一個知識點。今天給他們補上。

全世界不同國家的國籍法基本分為兩種,一個是落地國·籍·法,即孩子在某國出生就自動擁有某國國籍(更確切地說,是自動獲取了擁有該國國籍的權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加拿大);另一個是血親國籍法,即孩子跟隨父母(雙方或任意一方)的國籍,無論出生在哪。

因此,一個出生在加拿大的中國孩子,落入人間的那一刻就會面臨一個將會困擾他/她多年的問題——國·籍·沖·突,即他/她既擁有加拿大國籍,也擁有中·國·國·籍。

那中國不是不承認雙·重·國·籍或多·重·國·籍嗎?那為什麼拿了加拿大、紐西蘭、美國國籍的孩子還能在國內上戶口呢?

答案是:當家長把孩子帶到國內之後,因為孩子自動具備中·國·國·籍,所以就能上戶口,至於孩子其他國家的國籍,一概不予理會。

這就是為什麼李同學既能參加國內的高考,上只有北京籍的孩子才能上的高中並且同時還能參加只有美籍孩子才能參加的集訓營的「秘密」。

在此,我們真的是要奉勸這幫背後舉報別人的網友們啊,與其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查閱資料,雞蛋里挑骨頭找別人的「漏洞」去舉報上,不如多交交朋友,多看看世界,多了解點基本常識,多團結他人,而不是悄悄樹敵。

我們下面就來看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子們有多團結一致!

3隻有團結一致,才能越來越強

在網上看了一些被麻省理工錄取的亞洲學生拍攝的Vlog,他們在就學之前的激動心情還是溢於言表的。

麻省理工學院的儀式感還是比較強的,有一位同學就分享了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班錄取後,提前一段時間先讓他飛往美國參加學校組織的「參觀訪問周」活動的情況。

跨大洲飛行的機票,以及在參觀訪問期間在美國的食宿均由學校報銷。

這樣的行程有三個目的:

1.提前熟悉學校的環境

2.與相關教授溝通、聊天

3.與學哥、學姐們見面暢談

歐美的頂級學府注重的當然不止是專業學識和技術能力,社會交往與活動的能力,甚至喝酒的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環。

上面就是MIT所在地波士頓的圖書館,這裡也是無數偉大人物的搖籃。正如南美文學巨匠博爾赫斯所言:「如果有天堂,那它一定是圖書館的樣子」。

這裡也是學子們必然會參觀的一個地方。

這些來美國麻省理工進行參觀周的亞洲同學們有多興奮呢?

甚至第一次用英文點餐他們都要把年月日記錄下來留作以後的紀念。

有人也許會說,這又有什麼值得拿出來說呢?

但這樣的人生經歷和這樣的快樂是那些躲在陰暗角落裡羨慕、嫉妒、恨並且只知道背後捅刀子搞舉報的人所永遠體驗不到的。

麻省理工的參觀訪問周活動里有舞會、派對、酒局、打保齡球等等活動。

看了這些學子在麻省理工現場實拍的小節目也是很有意思,有人表示,這幾天說的英文比此前一輩子說的還多;有人表示每天晚上都處於喝多了撒酒瘋的狀態。

日程中當然還有參觀麻省理工自己的博物館。

在經過了短短几天與教授、學長、同學們的酒會與交流以後呢,一位新入學的同學得出結論:

在亞洲文化里,如果一個大名校的同學數學不好,他會儘量藏著掖著、掩蓋自己的短處,不會去向數學好的同學提問、尋求幫助。

而在麻省理工,如果一個同學數學不好,他/她會直接對其他同學講出來。這時候,數學好的同學就會對他/她說:「那咱們就來討論一下數學吧」。

注意,數學好的同學不是說:「那我來教教你吧」,而是以尊重對方的方式說:「咱們討論一下」。

這樣一來,整個大學裡的同學就共同進步了,他們必然會越來越強。

其實長期以來,很多亞洲學生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競爭中已經養成一種思維定式與行為模式,那就是:我有什麼好的學識、好的經驗、好的想法、好的觀點,一定會藏著掖著、捂著蓋著。

不然的話,別人學走了就會對我構成競爭威脅。

我贏必須你輸,你贏必須我輸,非此跪即彼跪的零和遊戲模式永遠沒有出路。

只有團結一致,共同進步的雙贏或多贏的模式才能讓人越來越強(這裡說的是真正的雙贏喲)。就像那句遊戲裡的名言:「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團結一致,我們屹立不倒;離心離德,我們就將陷落)。」

總結一下:

世界上真正的頂級學府絕不僅僅是要看同學的學習成績和技術水平。

沒有真憑實據、純因為羨慕嫉妒恨就東拉西扯「證據」去舉報他人的人,不如把這些時間與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良知上。就算上不了好大學,起碼你還能做個好人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英倫大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08/201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