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古代的「識人術」,5句話就講明白了!

在我們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教育,主要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為人處世的教育,其次才是知識和技藝的教育。俗話說「做事先做人」,如果人都做不好,還怎麼做事呢?自己學會做人了,還要學會識人,不然用人不當怎麼行?天天被別人騙怎麼行?

那如何識人呢?古人用五句話就講明白了,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一下:

一、居視其所親

就是看他在平常的時候,都是和什麼人親近,和什麼人經常來往。如果和他來往的,都是一些地痞無賴、好吃懶做之徒,那他的為人,能好到哪裡去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看和他天天交往的人群,就大概明白了。

如果和他交往的都是賢人君子,都是老實厚道、正直善良的人,那他的人品,一定不會壞到哪裡去,可以放心與他相交。

二、富視其所

當一個人富有的時候,看看他把錢都花在什麼地方。如果他只是用錢來吃喝玩樂,供個人享受,對別人卻很吝嗇,那種人不值得交往。如果一個人有錢後,還能過儉樸節約的生活,還能不奢侈,不浪費,而是把錢用來幫助別人,用在公益事業上。那這個人的德行很好,可以深交。

三、達視其所舉

當一個人做了官以後,身份顯貴,有話語權,那就要看看他都是推薦什麼人上去。如果他只是舉薦親朋好友,和自己關係密切的人,任人唯親,而不是唯才是舉,那他就是個小人。如果他舉薦的都是德才兼備的人,無論和自己關係如何,唯才是舉,那他就是一個大公無私的正人君子。

四、窮視其所不為

當他遇到困厄的時候,看看他都不願意幹些什麼。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當一個君子在遭遇困厄的時候,即使有生命危險,也會堅守道義和節操,不會做出不義的事情來。但小人遇到困厄時,就不管不顧了,只要能夠讓自己從困厄之中解脫出來,可以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五、貧視其所不取

當一個人生活貧窮的時候,要看看他不願意索取什麼。君子即使身處貧困的時候,也能安貧樂道,不會為了獲得錢財,而不擇手段,雖然需求錢財,但一定要通過正當的行為獲得。而小人就相反,小人在貧困的時候,為了錢財,可以毫無顧忌,不管手段是不是正當,只要能來錢,他什麼都可以干,毫無底線。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雜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08/202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