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千億教培,正在悄悄復活

決定市場的,永遠是市場。

2021年的夏天,隨著一紙文件的下達,有著產值8000億、吸納千萬人就業的教培行業,從天上被打到地下。

新東方、學而思、好未來,股價隨即腰斬再腰斬,千億市值,一夜蒸發。

而後,大量教培機構或轉行,或關門。

很多家長因為突然找不到輔導班,陷入困惑。

俞敏洪被迫捐贈大量課桌椅,轉型直播帶貨……

2年了,教培真的不復存在了嗎?

2024年2月8日,教育部官網發文,為提高校外培訓質量,滿足多樣化的文化教育需求,教育部研究形成了《校外培訓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

對於教培的政策,修改為:

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應當依法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收費管理辦法。其他校外培訓的收費價格,應當報審批機關備案。

這和之前的不准收費,有著天壤之別。

意思是在報備收費價格後,學科教培可以搞了。

為什麼政策要做出這樣的調整?

很有可能,是市場的需求太旺盛了,根本按捺不住。

首先,政策下來之後,市場的反應只是頭部公司的股價下跌。

大量三四線城市的教培機構依然不為所動,後來隨著監督的加強,網上出現不少教培機構、學校老師被處罰的新聞。

但看不見的是,更多的教培機構只是改換門庭,把「輔導班」變成「興趣班」。

到了2023年,很多培訓機構已經陸續開了起來,大部分的城市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教培機構的市場,反而更大了。

千億教培,正在悄悄復活

摘自艾媒諮詢《2021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趨勢洞察報告》,其中2021-2023年為預計數據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教育培訓的需求就從未消失過,隨著勞動力素質的增強,教培市場的需求也一直都在。

通過打擊教培來反內卷的,歷史從未有過成功案例。 

拿韓國來說,1980年,韓國頒布法律,禁止所有的教育補課行為。

最開始底層民眾歡呼雀躍,但緩過神來才發現,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孩子沒有出頭之日。

那些富人的孩子反而毫無影響。 

一對一上門陪伴孩子,家政鐘點工(ps:本科以上學歷),高級家政護理……

這樣的名稱我們都看過,韓國當年也一樣。

有錢人可以買高昂的1對1家教上門服務,成績和普通家庭孩子的距離越拉越大,名校的寒門子弟越來越稀少。

而且當時數據也印證,在禁止補課後的幾年,考進韓國名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富人家庭。 

沒想到,一個旨在推動教育公平的舉措,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 

基於此,韓國民眾的反對聲越來越強,韓國禁補令也一再放寬,直到2000年,為期20年的教培禁令被徹底廢止。

千億教培,正在悄悄復活

韓國首爾陽川區木洞學院一條街可見專門針對高考中的「超綱壓軸題」進行輔導的補習班牌子圖片來源:NEWS1 

人人都有追求教育的權利。

和韓國國情相似的新加坡,在同期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非但不禁止,還大力鼓勵扶持。

具體方法是學校每天就上半天課,剩餘的半天讓孩子自行回家補課。

想出國的補雅思、托福的課,想開挖掘機的去挖掘機。

之後,很多人看到有利可圖,就進入了教培行業,其結果不是教培行業的暴利,而是因為老師多了,競爭激烈了,行業收費越來越低了。

最後,費用低到一個普通工人都有經濟能力送自己的孩子去補課。

千億教培,正在悄悄復活

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這是中國人的治理經驗。

今年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今年的重要會議上,中央提出了「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新政策原則。

短短八個字,是方法論的完全改善。

過去,我們是「先破」,「後立」,說簡單點,就是先把鍋砸了,另起爐灶。

但這樣做就有一個問題,萬一鍋砸了,另一頭的灶燒不起來呢?

任何一個行業,都關係到無數人的就業,砸鍋之舉,一定要三思而行。

千億教培,正在悄悄復活

而先立後破,則是先找飯碗,再廢舊鍋。

這就符合事物的正常規律了,先謀發展和前進,前進的路上,人自然會走穩。

先立項目再破頑疾,找到了好吃的飯菜,人們自然會摒棄不好吃的飯菜。

如果沒有找到吃的,那就不要破,用好存量,吃飽肚子才能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國家現在強調先立後破,不僅僅是換了個次序,而是從方法論上,改變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一次重要的反思。

對於今天我們針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態度,也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2021年,當教培問題被整治的時候,一大幫野生專家跳出來鼓吹,說什麼民營經濟完成了歷史使命,要退場。

民營企業的問題太多,需要規範整治。

網遊、網約車、網際網路、醫美……從市場流行到人人喊打,不僅造成資本市場大幅度撤退,也讓相關實體受到打擊。

很多人蜂擁而上去砸鍋,不是打倒這個企業,就是把那個企業家架在輿論的風口審判。

可一提找飯碗,就沒人吭聲了。

結果,大量資本退場,從而進一步導致社會就業承壓。

今天,我們發現政策層再次強調,要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呵護、激活民營經濟,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今年,《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立法進程將加快推進,這都是好消息。

在人類歷史上,總有一些東西萬古不滅,比如市場,比如客觀規律。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面對政策的鬆動,教培行業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要未雨綢繆。

此次作為監管的補充,政府設立了預付費全流程監管體系——學生學費打到監管帳戶,中途退學可以退費,收費周期3個月起,前端招生監管,後端違規的嚴查。

在此情況下,教培機構應主動配合政府設立監管帳號,對營運生態進行重塑,在所有政策合規的情況下營運。

此外,資本層面也不要過於樂觀,想通過教育行業實現財務自由的人,首先要知道,雙減政策對於教培治理的核心是去資本化和去產業化。

這一點,目前依然沒變。

千億教培,正在悄悄復活

這意味著想通過開機構然後融資套現的路,依然是走不通的。

政府對學費資金全面接受監管,就是要截斷教育機構產業化的路。

而未來中國教培行業的格局循著現在的道路發展,其演變趨勢一定是大市場、小公司。

真正能夠分享這個市場的,是千千萬萬家小、微型教育機構。

而且這些小微機構,也只能通過授課獲利,只能把教育當作養家餬口的工具,而不是上市圈錢的大夢。

這也符合當前教培市場的基本盤——教培機構,大量活躍在二三四五線城市。

對政策的把握,密切關聯行業內的生存淘汰。

2024年教培行業的重新出發,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無相商業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3/202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