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李濠仲:蕭美琴訪美、國民黨「在中國設投票所」

作者:
國民黨押注並寄希望於「中配」、「藍白合」和「中國台商」的選票大集合。如此思維不僅和蔡英文2012所展開的「重建政黨信任(包括對內和對外)」等補救措施大相逕庭,甚而是在昭告天下(包括對內和對外——美國)「國民黨從此就這樣了」。 當蕭美琴「低調訪美」,正為下一階段治國布局時,國民黨則是為「增加選票」敲鑼打鼓,打算祭出多個爭議修法,而怎麼看,它都不像是正常狀況下朝野各有戰略布局,而更像是一種藍綠政黨又進一步出現本質的大分岔。

美國《華爾街日報》12日藉「知情人士」透露,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近日會以「私人身份」訪問美國。我們或可藉由美式新聞操作慣性給出這樣的判斷:當美方對台美某些互動樂見其成時,過去多是由美國媒體(尤其《華爾街日報》)先獨家釋放消息,若過程中有美方人士(同黨派的不同意見)反對或顯有疑慮,多半是透過英國《金融時報》傳達。那麼,今天「蕭美琴訪美」出現在《華爾街日報》,應該就代表台美之間已在為即將的新局(同時考慮美中台)鋪路。

蔡英文過去八年執政,細究台美關係發展,可以看出民進黨政府確實是有系統地不光著眼於「深化」,更包括了「慣例化」,而「慣例化」尤其是為確保能發展出一套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美國對台灣的立場和態度,都會依循高度的一致性,就這點來看,它的確額外有助台灣的安全保障。520後的「賴蕭配」,同樣將會繼續朝這一方向推展。

但今天民進黨之所以有機會自我建構台美交涉模式,很重要的轉折點,卻是要回溯到2012年蔡英文的敗選。當次選舉,民進黨勝選契機在馬英九執政滿意度不高,連任岌岌可危,選前黨內一度判斷蔡英文可以些微差距獲勝,結果得票卻還是輸給馬英九約6個百分點。敗選檢討之一,自然無法忽視當年「美方對蔡英文的疑慮」。那年競選期間,英國《金融時報》曾獨家披露歐巴馬政府認為蔡英文「抗中立場」恐會破壞區域秩序,這一震撼彈,應為當年那「6個百分點」的差距貢獻不小。

不過,此次「失足」,反倒促使蔡英文(民進黨)更為積極經營對美關係,直至2015年蔡英文捲土重來,再戰總統大選,她便先藉為期12天的美國之行,初步驗收自己落選後三年與美互動的「成果」,那回不只拜會了國會軍事委員會、外交委員會等重要成員,也見到了副國務卿布林肯,還走進了國務院,為民進黨新一型態「親美路線」拉開序幕,直至2016、2020勝選,劇碼都依然持續。

一個政黨敗選後,積極反應多是「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蔡英文經營美國關係即為一種實踐,實踐過程其實也同步確立了民進黨的「勝選之道」,包括藉由美國而將台灣轉銷國際,回頭再挹注成為民進黨現階段的政黨品牌訴求。

《華爾街日報》這篇報導另引述了一名「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研究員的觀察,他認為:蔡英文執政期間,儘管中國讓台灣失去了10個邦交國,並在全球舞台上極力邊緣化台灣,但這並不意味台灣正在失去其國際吸引力。(因為與此同時,台灣非官方形式的外交關係另有斬獲)。

不容否認,民進黨今天能延續執政,很重要一部分確實可歸因於蔡英文對美關係的長年「打底」。

那麼,2024再次敗選的國民黨,當下又是怎麼思考「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這道命題?很明顯地,一個曾靠美國「扶植」而起的政黨,已然走到與美方之間的警戒線,除了在野資源相對不利涉外,重點仍在國民黨自馬英九執政後期,舉黨開始擁抱「唯一親中」,並和「親美」的民進黨形成顯著的國家願景路線分岔。

歷經2016大敗,2020即便「盛世韓流」都無力回天,再到2024總統票、政黨票雙輸,國民黨若非亂了方寸,又何以會不思路線檢討,反而直接訴諸最淺薄的「哪裡有票,就往哪裡去」?諸如,打算修法縮短中配取得身份時間、將選制改為二輪投票、絕對多數,最後,連「在中國設投開票所」都喊出來了。這完全是將國民黨重返執政,徹底押注並寄希望於「中配」、「藍白合」和「中國台商」的選票大集合。如此思維不僅和蔡英文2012所展開的「重建政黨信任(包括對內和對外)」等補救措施大相逕庭,甚而是在昭告天下(包括對內和對外——美國)「國民黨從此就這樣了」。

今天,當蕭美琴「低調訪美」,正為下一階段治國布局時,國民黨則是為「增加選票」敲鑼打鼓,打算祭出多個爭議修法,而怎麼看,它都不像是正常狀況下朝野各有戰略布局,而更像是一種藍綠政黨又進一步出現本質的大分岔。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4/202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