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風雨飄搖!美拆除合作「支柱」 北京兩手準備

—何清漣:美開始拆除中美合作「支柱」 北京兩手準備

作者:

今年1月適逢中美建交45周年,經過雙方長達幾十年的努力建成的「中美合作大廈」正在國際政治風雨中飄搖,儘管「脫鉤」尚遠,但支撐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中美科技合作協定》(U.S.-China Agreement on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今年2月底再次到期,尚無續約的資訊傳出。

更讓中共擔心的是,2023年12月,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曾發布了一份兩黨議員共同簽署的報告,其中包括150項政策建議,認為中共開展了一場「長達數十年的經濟侵略運動」,削弱了美國公司的實力,主導了全球關鍵產業,並使美國在發生更廣泛的軍事衝突時非常脆弱,建議美國政府實施其中的政策主張,以重塑美國與中共的經濟關係。此情此境之下,《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之事極可能束之高閣。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讓中共受益良多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堪稱中美合作大廈的重要支柱,簽訂之時兩國實力嚴重不對等,號稱「合作」,實質上是美方施惠。

1978年5月,美國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訪華時提出這一協議,7月由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Frank Press)率領美國高級科技代表團訪華,分8個專業進行對口會談,起草協定;1979年1月鄧小平訪美期間與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正式簽署。雙方官宣時都稱是先由民間科技合作至兩國政府間合作,但誰都明白兩點:一是中共從無所謂「民間科技」,二是中共當時在科技方面特別落後,與美國科技水準相差太大。名為合作,實際上是美國慷慨幫助中共發展科技。

《美中科技合作協定》確立了雙方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框架,促進了兩國科學家和大學之間的交流。在該協議框架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與美國能源部長施萊辛格簽署了高能物理科技合作議定書,並與美方就教育、農業、空間三個領域的科技合作議定書換文。此後,中美兩國政府有關部門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共簽署了近50個議定書,領域包括能源、環境、農業、基礎科學、科技資訊和政策、地學、自然資源、交通、水文和水資源、醫藥衛生、計量和標準、民用核技術與核安全、統計、自然保護、林業、高能物理、聚變、材料科學和工程計量科學、生物醫學、地震、海洋、大氣、測繪等。

通過中美科技合作,中共獲得了很多技術,促進了中共科技進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但美國也獲得了來自中共的大量廉價的科技勞動力。(美聯社

川普(Donald Trump)曾說,在美國幫助下再造了一個中共,這確是實情。那時的中共剛從文革中走出來,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狀態中革命了近30年,百廢待興,工業水準還是洋務運動與國民政府時期留下來的底子,以及周恩來動員回國的留美科學家錢學森、華羅庚等帶回來的1940年代的美國成果。說合作,只是為了顧及中共面子。說句題外話,復旦大學當時的物理系因為由留美物理學博士謝希德女士挑大樑,成為中美高能物理、核聚變方面的合作重鎮,復旦物理系號稱「留美預備班」,直至1989年,該系學生幾乎都赴美深造。

美國不再續簽的理由

該協議大約每五年續簽一次,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2023年8月27日,《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再次到期,但美國政府決定不全面續簽,只是將協定短期延長6個月至2024年2月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當時表示:「這次為期六個月的短期延期將使協議繼續有效,同時我們將尋求授權進行談判,以修改和加強協議條款」,「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將承諾更長期的延期。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共國家科技戰略帶來的挑戰、中共政府在這一領域的行動及其對美國國家安全和智慧財產權構成的威脅。」

今年2月底該協議到期之後,美國方面沒有續簽的動靜,中共官媒《北京周報》於3月上旬發表評論,稱「一場有利於中美兩國的科技合作,在美國民粹思潮作祟下正經受著無法癒合的裂痕」,認為遇阻的原因是「美國將遏制中共的發展從經濟領域蔓延到了科技領域」。該文作者承認,通過中美科技合作,中共獲得了很多技術,促進了中共科技進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但強調美國也獲得了來自中共的大量廉價的科技勞動力,並大量利用了中共的製造能力,「美國實際上還利用中美科技合作將其在國內生產的高額成本通過中共做了大幅度的降低,從而大大提升了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美國從中獲益比中共更多」。

談到雙方有利,也算事實,只是說美國獲益更多實為誇大之詞。這些留美理工科學生的基礎教育甚至大學教育都是在中共完成的,在中美科技合作中,人才算是中共的「出資」。

「千人計劃」讓中美科技合作蒙上陰影

這些中共人才在美國完成碩博教育後不少人成為美國科技界的骨幹精英。2008年12月中共政府設置《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重點就是1980年代開始陸續到美國留學並留在美國科研型大學與各種研究機構工作且專業上有所建樹的華人。隨後10年間,約有8000名海外專家入選、獲重金禮聘,其中大多數為中共裔的外籍學者。

3月8日,一部被外界視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反共產主義中共法案》在美國國會提出。(美聯社)

對這個計劃,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並未明確反對,一些大學與科研機構也因為來自中方的資助,默許了這種合作。但後來出現美國智慧財產權被大量偷偷轉移,中美科技合作就變了味。在歐巴馬第二任期時,FBI已經悄悄啟動了一些調查。自川普上任後,2018年11月,時任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宣布成立「中共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由司法部國家安全司主管,目標是打擊中共的經濟間諜活動。據報導,中共行動計劃實行以後,美國FBI徹查中共「千人計劃」,認為這是中方竊取智慧財產權和重要技術的手段。據美國司法部指稱,80%的聯邦經濟間諜訴訟案件涉嫌為中共政府牟利,在貿易機密盜竊案件當中,60%與中共有關。截至川普任期結束時,陸續有名列千人的中共裔、台裔科學家,因為竊取機密(想把資料、技術偷帶到中共),觸犯間諜罪或其他罪名被捕,中方不得不在2020年中止「千人計劃」。

簡單歸納,《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自1979年簽署之後實施40年,在2018年就已經遭遇危機,到2022年8月拜登政府出台《晶片法案》(Chips Act.)之後,拜登簽署2800億美元晶片法案,這一協定就已經名存實亡。

中共方面也開始做兩手準備

中共政府意識到中美科技合作難以繼續,於2022年9月下達了「79號檔」(Document79),要求金融、能源和其他領域的國企在2027年前更換IT系統中的外國軟體,以切斷美國科技巨頭長期以來在電腦、作業系統和軟體方面對中共的影響力。該計劃被稱為「消A」,即「清除美國科技」。《華爾街日報》(WSJ)3月7日報導稱,79號檔的首要目標是硬體製造商,戴爾(Dell)、IBM和思科(Cisco Systems)的多數設備已逐漸被中共競爭對手的產品取代。次要目標是替換提供日常營運的外國軟體,涵蓋範圍從基本辦公工具到供應鏈管理。為此,國有企業每季度必須提交關於電郵、人力資源和業務管理方面以中共軟體取代外國軟體的進展報告。

WSJ這篇文章是用美國商界的視角看問題,與中共商界必須完全服從於政府不同,美國商界有一定獨立性,其中包括獨立的利益訴求。中共當然了解這一點,也一直利用美國商界在國內展開遊說。但如今情況有變,美國兩黨雖然在國內政策上水火不容,在對華政策上卻高度一致。

3月8日,一部被外界視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反共產主義中共法案》在美國國會提出。該議案主要發起人、共和黨籍眾議員赫恩於表示,中共不僅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最大,還在世界各地製造混亂並從中獲利。如果這個法案通過,美國商界在華府的遊說空間將會大大縮小。

※作者為中共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共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共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共:潰而不崩》、《中共的陷阱》、《霧鎖中共:中共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7/203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