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王維洛:積石山地震傷亡慘重的真正原因

作者:

地震震出積石山縣全面脫貧和農村危房全面清零的真相

【摘要】

2023年12月18日積石山縣的一場6.2級地震(一說5.9級)是一場典型的水庫誘發地震,造成甘肅、青海至少151人死亡,980人受傷,是同等地震央死傷最多的。地震央155,393間房屋損毀,其中近1.5萬間房屋倒塌,是造成大量人員死傷的主要原因。

1986年積石山縣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會議決定,將以「三區三州」為代表的深度貧困地區,錨定為脫貧攻堅戰後半程的主攻對象,其中就包括積石山縣所在的甘肅臨夏州。2020年積石山縣實現了全面脫貧,並以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富口袋」與「富腦袋」同頻共振的精神扶貧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典範。積石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表彰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之一,其靚麗的成績就是實現了積石山縣農村危房的全面清零。

2020年,中國的脫貧標準十分明確:貧困戶年收入達4000元左右,不愁吃、不愁穿,基本醫療、義務教育、住房安全有保障。筆者以為,在諸多標準中,以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最難達到,也是花錢最多的,不過也是最容易檢查是否合格的。

中國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也是地震災害深重的國家。地震災害主要是對房屋建築的破壞,房屋倒塌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加強房屋建築抗震設防是應付地震災害的最重要手段。長期以來中國的抗震設防目標為:「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住房城鄉建設部2009年頒布、2019年修正的《農村住房安全性鑑定技術導則》中對農村住房安全做出十分明確的規定,包括了對房屋建設場地、房屋組成部分、房屋整體以及防災措施的質量要求和相關安全鑑定程序。脫貧標準中的住房安全有保障,就是要符合《農村住房安全性鑑定技術導則》的安全要求。

積石山縣的一場中等強度地震,震出了積石山縣全面脫貧的真相:中國脫貧標準之一住房安全沒有達到脫貧的要求,所謂農村危房全面清零是有意造假的結果。

大約十年前,2013年7月22日上午7時45分,甘肅省會蘭州南邊不遠的地方,在甘肅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處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造成95人遇難,1000多人受傷。當時就指出大量農村住房倒塌是導致眾多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2014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在地震高風險區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地震局聯合印發的《防震減災規劃(2016-2020年)》目標要求,將對全國1800多萬戶農居進行抗震加固或新建,有力扭轉農村民居設防薄弱的狀況,改變「小震致災、中震大災、大震巨災」的局面。可惜,十年之後人們不得不重複定西地震後的經驗總結,大量農村住房倒塌是導致積石山地震眾多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所謂的全國脫貧的人間奇蹟並沒有真正解決農村住房安全的問題。

圖1:積石山縣當地村民多數都對房屋做了外牆刷白,且在立柱等位置繪上灰色的磚塊圖案。但地震後,便顯露出牆體內部的土磚,用顏色描繪的磚塊立柱在地震央露出結構缺陷的原形,圖片來源:程維攝

圖2:積石山縣大河家鎮甘河灘村2社的一戶村民的房屋已經坍塌,大門上張貼著「不得入住」的白紙。大河家鎮距離震央約15公里,是地震央死亡人數最多的地方。地震強度隨距震央距離加大而烈度減小的規律在積石山地震央體現不出來了,圖片來源:程維攝

一、積石山縣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發生於積石山縣的一場6.2級地震(一說5.9級)造成甘肅、青海至少151人死亡,980人受傷,使其成為2014年雲南魯甸地震以來死傷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同等地震央死傷最嚴重的地震,而且還是一場典型的水庫誘發地震,是積石山水庫大壩以及黃河上游水電梯級開發造成的地震[1]。地震央155,393間房屋損毀[2],其中近1.5萬間房屋倒塌[3],是造成大量人員死傷的主要原因。

圖3:積石山地震造成甘肅、青海至少151人死亡,980人受傷,使其成為同等地震央死傷最嚴重的地震,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一場地震,使得積石山縣這個邊遠的縣城得到了中國和世界民眾的關注。使積石山縣知名度大增的是地震救援工作只持續了短短15小時,距離常說的地震救災黃金72小時甚遠。12月19日下午3時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就基本結束了地震救援工作[4],聲稱將工作重點轉為傷員救治和受災群眾生活安置,並要求外地救援隊立即離開。這在地震救災史上也是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甘肅省提前結束地震救援工作目的是十分明顯的,一場中等強度的地震,造成了155,393間房屋損毀,其中近1.5萬間房屋倒塌,至少151人死亡,980人受傷,造成了中震大災的嚴重結果,而積石山縣又是習近平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的全面脫貧、農村危房全面清零的典範。積石山地震震出了全面脫貧、農村危房全面清零的不堪入目的真相。所以只能儘早結束地震救援工作,只讓能控制得住的人員留在當地,繼續必要的傷員救治和受災群眾生活安置工作。

圖4:2023年11月20日甘肅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舉行積石山6.2級地震新聞發布會宣布,截至19日下午3時,甘肅省救援工作已基本結束,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積石山縣的全稱是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一共十五個字,是中國縣名最長、字數最多的縣。中國最早的地理書《尚書·禹貢》有:「導河積石,至龍門,入於滄海」的記載[5],有人將此句解釋為,大禹在積石這個地方疏導河流,治理洪水,一直到龍門,引洪水入海。所以積石山縣也被稱為大禹治水的故鄉。

1980年6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析臨夏縣西北部設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面積902.38平方公里。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積石山縣常駐人口239390人,共有家庭戶59243戶,集體戶1571戶。家庭戶人口229133人,集體戶人口10257人。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3.87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的4.64人,減少0.77人。全縣常駐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2369人,占21.88%;居住在農村的人口為187021人,占78.12%[6]。

二、積石山縣是脫貧的先進單位,有許多脫貧的經驗

如果說大禹曾在積石導河治水,那麼這裡也應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積石山縣有140多處古文化遺址,1949年在積石山縣安集鄉三坪村出土的一件高約1.5尺的黑彩大陶瓮,為馬家窯類型雙耳四鋬彩陶瓮,器形雄渾,紋飾精美,被譽為中國的「彩陶王」,定為國家級文物,現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7]。積石山縣出土的文物說明這個地區曾經是經濟、社會、文化相當發達的地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7/203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