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矽谷高中:最好的學區 最高的自殺率

這兩天美本發榜,MIT在大陸只錄取了一個人,還是名外籍學生,有人就說,不如去海外讀高中,上名校的機率比國內大得多。真相是,頂級資源在哪兒都是搶破頭的稀缺品,矽谷「灣區」媽媽養孩子的軍備競賽,海淀媽媽聽了都得甘拜下風。太陽越大,影子自然也就越深。前段時間,一則「華裔名高中生跳軌自殺」的悲劇,再度讓美國這所「卷王」頂尖高中再次站在了風口浪尖。

而這個孩子所在的岡恩高中,也背負著兩個截然相反的標籤:全美最好的公立高中前三名:緊鄰史丹福大學,學生家長大多數高學歷高收入,在矽谷科技大廠工作,是典型的精英學區。去年洗版被谷歌破格錄用的高中男孩,正就讀於該校。全美自殺率最高的中學之一:2009年到2015年,9名學生自殺身亡,且2015年接連自殺的3名學生均為華裔。2022年,一名華裔畢業生選擇了在同一條鐵路上跳軌自殺,一篇報導稱之為全美自殺率自高的中學,沒有之一。「灣區二代」這個標籤背後,是一群高知華人精英父母望子成龍的殷殷期盼和內卷困局。

「壓力鍋一樣的學校」

岡恩高中位於美國矽谷核心地帶Palo Alto,美國最富有的社區之一。

附近聚集著眾多高科技企業,谷歌、Facebook、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等。

這裡的居民,有整整一條街上都住著的風險投資家,更集中了全球最強大腦、最大數量的科技精英,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學歷的新一代華人科技人才。

這裡也是擠破頭的好學區。

岡恩高中常年高居全加州最好的公立高中排名前三甲,亞裔學生占比達46.4%,多為矽谷「華二代」。

更有吸引力的是,它教學質量高,還學費全免,連文具乃至IPad學校都會發,更免費提供早、午兩餐。

連房產仲介賣房都自豪地說:「我這裡的學區房,掛牌上市搶房以天計,沒有超過一周的!」

因此房價也很高,中位數是200萬美元,一間小房子的月租金均價3500美元。

如此得天獨厚的教育環境之下,高房價也沒有嚇退重視教育的家長們,尤其是新一代華裔精英父母。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第一代留學生,依靠自己的聰明勤奮,努力讀書改變命運,手握中美名校文憑,在科技行業謀得了薪水不菲的工作,或是在大學謀得教職,使自己的家庭一步跨入了體面的階層。

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複製自己的成功。

優秀的父母潛意識深處都會覺得孩子不可能、也不能允許他們不優秀。

而在「岡恩中學-史丹福大學-矽谷」這塊人傑地靈的寶地,幾乎每個華裔孩子身上都背負著這樣的教育期望:

先卷進這所名高中,再卷進藤校、福校(斯坦福在此地的別稱)。

■岡恩高中有許多知名校友,比如Youtube前CEOSusan Wojcicki(右,畢業於哈佛大學),以及Google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的前妻(畢業於耶魯大學),二人都在史丹福大學校園裡長大

然而,光鮮的教育也有沉重的另一面。

根據媒體統計,Palo Alto的青少年自殺率比美國平均水平高出4-5倍,40%的受害者是亞裔美國人。

其中岡恩中學的自殺率,幾乎是全美中學裡最高的。

2015年學年中途,學校宣布有42名岡恩學生自秋季以來因有自殺念頭而入院接受治療。

有學生說,「學校就像一個壓力鍋」。

「每當我心情低落,騎車上學經過Caltrain鐵路平交道時,真的特別想等火車來時,就猛地衝著火車騎過去算了。那樣,所有的學業壓力、同伴競爭、父母期待就都一了百了了……」

■密集的自殺事件引來疾控中心集中調查,美國著名的嚴肅刊物《大西洋月刊》還專門推出了題為「矽谷自殺」的專題報導。其實,對於亞裔孩子來說,岡恩中學只是激烈競爭的一個縮影,「壓力鍋」一樣的學校還有其他。

隨著第一代科技移民逐漸站穩了腳跟,近十年來更因為國內因時代紅利而攜資、也攜著更新觀念的新移民的湧入,私校也開始成為華人家庭內卷的第二個戰場。

但私校最大的不同之一是,不是房子買在了好區就能進的,僅學習好也不管用,還要面試家長。

尤其到了高中階段,更因優質私校數量有限,要進一個好的私校不亞於爬藤。

這也意味著內卷開始下沉到幼童。

卷的起點越來越早、花樣越來越繁,十八般武藝從小就練將起來。在各個家長微信群里,可以看到家長們已在為尚在幼兒園的孩子謀劃「絲糕之路」(私立高中)了。

比如位於洛杉磯的Harvard-Westlake(哈佛西湖中學),亞裔占比22.6%,每年學費4.7萬美元(約33.8萬人民幣),被譽為「加州私校天花板」。

每年升入藤級名校比例達到畢業生的1/3,從而也成為南加州亞裔競逐之地。

■哈佛西湖學校,2021大洛杉磯地區排名第一的私立學校,在全美最好高中的排名中第6。

然而在這所名校,同伴競爭同樣激烈,堪稱南加的「壓力鍋」。

在國外論壇Reddit上,有哈佛西湖中學的校友和知情人士分享,這所學校的壓力是「失控」的。

「學業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任何在AP課程中沒有取得全優成績的人,都會感覺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沒有未來」。

僅去年上半年,這所學校就接連發生了3起學生自殺的悲劇,其中第一位韓裔自殺女學生的父親,因為悲傷、內疚和孩子自殺造成的強烈恥辱,隨後也選擇從高速公路上縱身一跳…

如果亞裔不能擺脫僅以升學為唯一導向的傳統,無論進哪裡的學校,都擺脫不了內卷的夢靨。

極其同質化的華裔孩子

當所有的亞裔孩子,以同樣的「成功模板」沖向同樣的名校,結果會是怎樣?去年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事件:中學生被谷歌錄用,卻在藤校申請中全軍覆沒。事件的男主角Stanley Zhong,恰好也在岡恩中學讀書。

■Stanley在電視台採訪中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這位剛剛高中畢業的華裔男孩自信大方、談吐邏輯清晰。

Stanley在去年的大學申請中,擁有近乎滿分的GPA、SAT,近乎完美的履歷,可謂要成績有成績,要競賽有競賽,要活動有活動:

GPA(UW/W)3.97/4.42;SAT1590/1600;

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入圍者;晉級谷歌全球編程挑戰賽Google Code Jam半決賽;自學編程,成立了自己的Startup電子簽名創業公司;成立了非盈利組織,教低收入的孩子學編程;是學校競賽編程俱樂部主席。

然而申請了18所高校,卻連遭16所學校的拒絕。

這些學校中除了藤級的MIT、斯坦福、康奈爾、卡奈基·梅隆、加州理工,還包括伊利諾伊大學、華盛頓大學、密西根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

甚至連他所在家鄉加州系大公校伯克利、UCLA、UCSD、UC Davis、UC Santa Barbara也全都拒絕了他。

最終只有兩所大學錄取了他,即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馬里蘭大學。

Stanley Zhong的父親自己就畢業於清華大學,也是谷歌的電腦工程師。對升學結果懷著深深的失望與不解,他將兒子的申請經歷發到了Palo Alto一個本地家長群里,第二天就傳遍了全美各大華人社區,引發熱議。

在一個「送孩子上名校」為核心訴求的華人社區,這樣的遭遇無疑戳到了所有人的痛處。

後續的事情峰迴路轉,Stanley因為編程方面的卓越表現被谷歌以L4的級別錄用(通常是有博士學位或有工作經歷人士的入職級別)。

■Stanley的爸爸Nan Zhong將孩子的經歷發在當地社群里,後來被迅速傳到世界各地的華人群中。

有人說是因為他本身編程水平很強,大學覺得不需要來讀計算機系。正如描述亞裔孩子爬藤故事的紀錄片《Try Harder》中,一大批優秀的孩子衝擊斯坦福被拒後,自嘲地說:

在他們眼裡,我們都是一模一樣的念書機器。

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通稱「全人設別」(Holistic Review)。然而在亞裔雲集的環境,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從孩童時代開始,為了達到標準而拼上全家人的力量去戰鬥。

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灣區的各類補習班、才藝班,從奧數、編程到舞蹈、跆拳道,一瞬間能讓人恍惚到了鼎盛時期的北京海淀黃莊。

華裔二代鋼琴、小提琴只是標配,近年來活動開始卷向更小眾、更高端、也被認為在升學上更具性價比的花滑、擊劍。

高學歷、高收入的父母無論在智力還是財力資源上,都能為這些才藝買單,更不用說更有一顆堅定的雄心。

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誠如岡恩高中的一位學生所言,「如果你有棋藝,那是不夠的,還必須成為俱樂部隊長,再去拼一個全國冠軍;僅僅熱愛音樂也是不夠的,還必須成為樂隊中的首席,還要在活動中展示出你的領導力。

在岡恩,要接受你不是最好的,這已經很難了,但更難的是學校里到處都是比你優秀的人。

他們甚至是整個地區乃至全國最優秀的人。」

然而,哈佛、耶魯、斯坦福每年在全世界錄取的人就那麼點,那些同樣優秀,但沒被錄取的孩子呢?

當他們在拼盡全力後卻被心儀的大學無情拒絕,他們或許只會像被拋入空中後突然失去方向感,陷入無盡的迷茫。

■Reddit上網友的分享,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長久處於非自願高壓狀態的孩子,會陷入怎樣的自我質疑

你還有另一種選擇

瘋狂內卷之中,有人選擇了主動改變。

一位華裔Lee姓男生2017年從岡恩高中畢業,入讀聖塔克拉拉大學。高中時不到一年間裡3位朋友的相繼自殺深深刺激了他,他也一直在與抑鬱症作鬥爭。

最終,即使已上了大學,最終還是選擇告別了人間。

Lee去世後,他的父親痛定思痛,向聖塔克拉拉大學教育和諮詢心理學院捐贈100萬美元,用於對青少年自殺的干預幫助。

這位父親燙髮、紋身、打了耳洞,想與他已在天堂的兒子溝通:他現在與他一樣了,他是懂他的。

他願意為過去道歉,他不該只在意他能考上什麼大學,而對兒子紋身、打耳洞粗暴指責。

■岡恩中學的孩子自殺後,同學們自發紀念也有主動選擇不捲的孩子。

在岡恩當問起學業壓力是否比較大時,亞裔會坦承壓力多來自家庭期待,而其他族裔的學生則會表示,一切取決於你自己如何去選擇和安排自己的課業。

經常在升學問題,讓華裔深感糾結的西裔和非裔族群,其實有一種很寶貴的能力——鬆弛、讓每一天都過得很快樂的能力。

房子不一定不比你大,上的大學也不一定比你好,但隨時可以歡唱,隨時感知生活的快樂,隨時可以重新開始。

反觀矽谷二代,站在了奮鬥的一代父母的肩膀上,似乎並未獲得鬆弛的能力,反而更卷了。

一代父母基於自己的「卷而成功」,便堅持信奉卷的價值。

而過好每一天的能力、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都快樂的能力,是一種無比寶貴、同樣需要學習的能力。

張與弛都是生命的本來面目、生命最美的狀態。

正如穿過Palo Alto的加州灣區鐵路Caltrain,它的車輪本應一路歡歌駛過南灣各個小鎮,不應成為奪去少年性命的冰冷兇器。

祝願騎著單車穿過每個鐵道閘口、奔向學校的青少年們,也能一路歡歌地奔向未來。

■岡恩高中學生在便簽紙上寫道:夜越黑,星星越明亮,不要輕易丟掉你的光芒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穀雨星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9/203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