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就這一天天的:深度:按俄方的嫌犯視頻,ISIS的嫌疑反而更大

今天我們先跟蹤一下莫斯科郊區音樂廳恐襲事件,重點在於俄羅斯試圖甩鍋給烏克蘭。然後我們說下俄烏戰況,今天的好消息很多:黑海艦隊的登陸艦又被擊中了,俄羅斯的煉油廠也繼續在燃燒。

針對音樂廳事件,俄羅斯緊急狀態部今天發表了傷亡數字,稱已有133人死亡,154人受傷。在此之前,曾發布過143人死亡的數字,為什麼忽然少了10個,沒有給出解釋。

針對此事,普京公開發表了講話,大意為這起恐襲的實施者、組織者和策劃者將受到嚴懲,還宣布3月24日為全國哀悼日。

他的講話大部分是陳詞濫調、無病呻吟,外界最關注的是他對肇事者的定性,果然,俄羅斯總統開始了一貫的信口開河,稱「烏克蘭一側(為他們)準備了一個窗口,讓他們越過國界」。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3名或4名槍手在音樂廳使用AK47步槍對觀眾們掃射了幾分鐘後,還投擲了手榴彈和燃燒彈,隨後乘坐一輛雷諾車逃離現場。

根據多個媒體的說法,他們後來在莫斯科西南部的布良斯克州被攔截,當時被抓獲兩名,還有4名逃走。

根據公開講話中的說法,俄羅斯已逮捕了11名嫌疑人,其中,直接發動恐怖襲擊的為4人。

要注意下,布良斯克地區南面是烏克蘭,西面是白俄羅斯,因此,若籠統地稱他們將逃到烏克蘭是不嚴謹的。

俄羅斯媒體還播放了一段視頻,其中一名嫌疑人雙手反拷,跪在地上,回答執法人員的訊問。

這名恐襲嫌疑人叫做沙姆斯丁·法里丁,出生於1998年。他在視頻中交代說,他是3月4日從土耳其進入俄羅斯境內的。

他承認,他是為錢殺人,在一個月前,有人聯繫他,願提供40萬盧布(約合4萬元人民幣)來買兇殺人,要求他按照提供的地址,對人群發動攻擊。他被抓時已收到50萬盧布轉帳。

後來,網絡上又出現了另一名恐怖分子一邊接受醫療救助,一邊接受問話的視頻。從圖像上看,此人鼻青臉腫,看來已經吃了不少苦頭。

這名講塔吉克語的男子在翻譯的協助下交代說,他和一名同伴在莫斯科州一條高速公路旁的旅館裡住了十多天,「我太久沒有工作了,我想幹活(賺錢)」。

網絡消息稱,因為襲擊者沒有蒙臉,因此4名恐怖分子的身份已經暴露,都是塔吉克斯坦人。

普京在調查還未充分進行的時候,就污衊烏克蘭「給他們準備了一個窗口」的說法,顯然是在嫁禍烏克蘭。

對此,烏克蘭方面當然予以了否認。澤連斯基3月23日在視頻講話中說,昨天在莫斯科發生的事情是顯而易見的,普京和其他一些人正試圖把責任推卸給別人。「他們的方法總是一樣的。這一切我們以前都見過。當房屋被炸毀,大規模槍擊和爆炸發生,他們總是責怪別人」。

我昨天文中也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認為烏克蘭沒有做這件事的任何動機。

實際上俄羅斯人試圖把禍水往烏克蘭人身上潑是必然的。這能引起俄羅斯人的憤怒,間接證明所謂「特別軍事行動」的正確性。克里姆林宮還能推卸自己沒能保護好本國公民的責任。

他們要是不這麼幹,才奇怪了。

一、簡中世界的俄粉觀點

更奇怪的是,簡中俄粉簡直比他們的爹還要更加急不可耐地認定烏克蘭和美國才是罪魁禍首。

簡中媒體上的一篇文章稱:

「可以通過公布抓在手上的這批襲擊者,可以通過做這方面的更細緻的工作,引導國際輿論和俄羅斯國內民眾的仇恨方向,打一場認知戰,把這場恐怖襲擊與烏克蘭和歐美聯繫起來,調動國內的反烏與反西方情緒,壓制國內反戰聲浪,爭取國內民眾對俄烏戰爭的支持,形塑戰爭的合法性」。

也就是說,這些俄粉公然引導和支持俄羅斯政府歪曲事實,放過真兇,讓無辜者背鍋。

他們竟然還義正辭嚴地說,必須這樣做。他們說:

「不管這場恐襲的背後主謀是誰,也不管烏克蘭和這場襲擊有無關係、有多大關係,俄羅斯最後都可能把他們聯繫到一起,兜頭潑澤連斯基一腦袋髒水,將之轉化為形塑戰爭合法性的強化劑,哪怕這種聯繫以常理推斷存在明顯勉強之處」。

「對不起,這就是政治,真相往往讓位於需要,不存在絕對的是與非」。

聽聽,黑白可以混淆,是非可以不顧,這就是這幫人的邏輯。

這樣的罪惡不除,人類還能有寧日嗎?

其實今天身體相當不舒服,本想不更新的,但看到這樣的渣滓公然在污染輿論環境,我只得拼著頭昏眼花,寫下今天的文章!

二、烏克蘭:沒有動機

為什麼烏克蘭不可能是肇事方,原因很簡單,恐怖襲擊不得人心。

雖然烏克蘭的西方盟友,諸如美、德、法、意、英等國,都在各自盡最大的努力援助烏克蘭,幫助他們抵禦俄羅斯的進攻,但音樂廳恐襲事件發生後,這些國家全部異口同聲地譴責恐怖事件的製造者。美國國務院的聲明相當有代表性,稱「美國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並與俄羅斯人民站在一起,對這一可怕事件造成的生命損失表示悲痛,並向遇難者親屬致以最深切的慰問」。

法國總統馬克龍周六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他「強烈譴責『伊斯蘭國』聲稱的恐怖襲擊事件」,並對遇難者家屬、傷者和俄羅斯人民表示聲援。

因此,烏克蘭如果主導了這樣的行動,無疑將受到盟友國家的指責,甚至影響盟友國家援助的積極性。

只要看看加沙的以色列政府的困境就知道。軍事行動中誤傷加沙人,西方國家尚且非常不滿,阻撓以色列繼續對拉法展開地面行動,若烏克蘭主動組織和落實了針對俄羅斯普通老百姓的血腥恐怖襲擊事件,那不等於烏克蘭自毀長城嗎?

因此,具備常識通曉邏輯的讀者朋友們,不難做出自己的判斷。

另外,我還想簡短提出我自己的觀察疑點。

從兩名嫌犯接受初步審訊的視頻來看,他們並不是行動的發起者,而是受僱而來。

假如他們所說的是真的,那麼,「ISIS-K」組織這起事件的可能性很大,而烏克蘭人則很低。

原因在於,行兇的風險極大,而組織者不兌現承諾的可能性也極大。因此,要招募槍手實施行動的話,招募方和應募方之間必須有基礎的信任。一方相信另一方拿了錢會辦事,另一方相信辦了事能拿到尾款。

那麼,這些塔吉克斯坦人,是更會容易相信活躍在家鄉、擁有共同信仰和主張的「ISIS-K」呢,還是更容易相信遠在三千里之外的烏克蘭人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三:ISIS:非常可能

實際上,雖然調查還處於初級階段,網上也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信息,但目前我比較相信,就是「ISIS-K」組織和實施了這起暴行。

對此,網上一般有兩個疑惑,第一是,「ISIS」一般都比較喜歡搞自殺式爆炸,但這次不是,手法上看來有點差異。也有一些親俄博主已經指出這一點,認為犯罪手法差異較大;第二是,「ISIS」跟俄羅斯似乎八竿子打不著,這是什麼仇什麼怨呢?

我嘗試簡短解析如下:

首先,犯罪手法存在差異,並不是排除「ISIS」的決定性證據。

根據美國的預警,根據嫌犯的交代,行動組織者事先就告訴他們要襲擊音樂廳,讓他們見人就殺,可見,音樂廳這個目標是一早就選好的。

對組織者來說,既然要幹事,干小不如干大。當然是搞得越大越好。

那麼問題來了,行動組織者,面對一個音樂廳,會採用爆炸方式,還是槍擊呢?

雖然音樂廳也是墮胎密集的場合,但每個人都有座位,幾千人分布在一個扇面上,一個威力較小的爆炸物,能產生的殺傷有限。

2013年4月15日,美國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罪犯在馬路邊觀眾密集的地方布置了兩個爆炸物,炸傷260人,炸死幾人?僅有3人。

原因很簡單,雖然每年波馬都有幾十萬觀眾圍觀,但他們全部分散在長長的街道邊,中心爆破的方式,難以形成較大的殺傷。

相反,射擊和燃燒起火才是對音樂廳里的人群造成較大殺傷的方式。

2017年10月1日晚10時許,美國拉斯維加斯市音樂節槍擊案中,罪犯從音樂節旁邊的曼德勒海灣酒店向樓下觀看演唱會的觀眾開槍掃射,當時有多名鄉村音樂歌手和約3萬名觀眾在現場,事件導致59人死亡,851人受傷。

可見,專業的恐襲團隊,在襲擊一座音樂廳時,顯然會採用如前的方式,也就是多人槍擊,同時投擲手榴彈和燃燒彈,以擴大傷亡。

此次事件,音樂廳完全被燒毀,槍擊+燃燒,造成133人死亡,153人受傷。可以說,罪犯組織的目標選擇以及戰術安排,確實相當專業。

因此,僅以不是爆炸而否定「ISIS-K」乃真兇,是缺乏依據的。

其次,「ISIS」和俄羅斯,真的無冤無仇嗎?

實際上,我們討論的不是「ISIS」,而是「ISIS」下屬的一個相對獨立但戰鬥力同樣強悍的組織,「ISIS-K」。

「ISIS-K」和「ISIS」同屬極端恐怖組織,且尚在蓬勃成長期。其與「ISIS」最大的不同是,它長期活躍在烏茲別克斯坦到塔吉克斯坦、伊朗東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土地貧瘠、經濟不發達、極端宗教思想盛行的地區。

ISIS-K第一次在國際上讓人所知,是2021年8月美軍喀布爾大撤退時,ISIS-K發起自殺爆炸襲擊,導致至少13名美軍和169名阿富汗人死亡。到了不久前的2024年1月,該組織在伊朗紀念蘇萊曼尼的集會上發動襲擊,造成94人死亡,這也是「ISIS-K」第一次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之外的地區發動襲擊。

美國表示,自2021年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以後,其針對 ISIS-K等阿富汗極端組織開發情報的能力已經減弱。ISIS-K有著發動襲擊的歷史。本月早些時候,美國駐中東高級將領表示,ISIS-K可能「在短短六個月內,幾乎沒有任何警告」,攻擊美國和西方在阿富汗以外的地區。

ISIS-K為何襲擊莫斯科?

這次的ISIS-K選擇恐怖襲擊俄羅斯,也和該組織近年來一直反對俄羅斯總統相關。據華盛頓研究組織蘇凡中心的科林·克拉克表示:「過去兩年,ISIS-K一直在關注俄羅斯,經常在宣傳中批評俄羅斯」。

由於地緣的關係,「ISIS-K」活動的區域主要是中亞,這與「ISIS」主要活動的中東有一定差異。傳統上,中亞遊牧民族深受俄羅斯人之苦,談不上千年血海深仇,但800年還是有的。特別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當地及周邊的少數民族,對俄羅斯那是一個恨之入骨。

「ISIS-K」一直將俄羅斯視為主要襲擊目標,其發布的宣傳視頻多次批評俄羅斯,指責克林姆林宮在阿富汗、車臣以及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沾滿了鮮血」,並發誓要讓「異教徒」嘗到復仇的滋味。

中國新聞周刊訪問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政治暴力和恐怖主義研究中心高級副研究員兼南亞部門負責人巴斯特,他認為:

「總的來說,這次恐怖襲擊可能涉及多個IS相關團體的協調分工,ISIS-K可能扮演核心角色,IS在高加索地區的分支團體參與其中。這是一次比較典型的IS式襲擊,襲擊者的行為有典型的IS風格」。

回顧歷史,俄羅斯近年來不乏大規模的恐襲事件,多數都是民族和宗教極端分子造成的,比如:

2002年,車臣獨立武裝在杜布羅夫卡劇院劫持了912人作為人質,要求俄羅斯軍隊從高加索共和國撤軍。

2004年9月,車臣武裝分子占領了俄羅斯南部別斯蘭的一所學校,劫持了數百人作為人質,兩天後,圍攻以一場大屠殺結束,330多人被殺,其中約一半是兒童。

2015年10月,一枚伊斯蘭國安放的炸彈在西奈半島上空的一架俄羅斯客機上爆炸,機上224人全部遇難,其中大多數是從埃及度假返回的俄羅斯人。

因此,「ISIS-K」對俄羅斯發動此次空襲,其實非常正常。

但是與當初俄羅斯能從容發起車臣戰爭不同,ISIS-K所處阿富汗等中亞地區,想要通過戰爭手段掃除恐怖組織非常困難,而俄烏戰爭依然在進行中,俄羅斯武裝部隊深陷黑土地泥沼,如何展開反恐行動?普京恐怕有心無力。

以色列去年10月初遭哈馬斯血腥屠殺,被殺1200人,被綁架250人後,俄羅斯建議以色列與哈馬斯坐下來好好談談。這次,也建議俄羅斯政府坐下來,跟「ISIS-K」好好談談吧!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就這一天天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25/203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