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對中國,拉攏還是遏制?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謝謝你,北約」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正在度過75歲生日的北約,為歐洲的自由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中國威脅越來越明顯,北約必須加大對亞太地區的關注。

「這個同盟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且巨大的挑戰。和冷戰時期涇渭分明的陣營對抗不同,當今世界有眾多對手能夠挑戰西方,而且部分還擁有核武器。中國現在是對我們自由的最大威脅,今後也依然如此。這個國家正在不斷提升軍力,而且顯得越發自信。十五年後,中國有可能成為北約的重大議題,因此後者必須做好準備。單純地和亞太地區國家開展夥伴對話、搞搞小型軍事演習是遠遠不夠的。」

「德國不能再在對華議題上拖後腿,因為來自中國的威脅也會影響到歐洲人。要是北京有能力阻斷南中國海的貿易航道,歐洲的貨運就會遇到危險。」

文章接著指出,即便面對家門口的俄羅斯威脅,北約現在似乎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今後,北約要用其區域防禦方案和新的軍事模式來貫徹其對俄威懾國防政策,這將會遇到巨大困難。歸根結底也是錢的問題。在被認為是新作戰領域的太空也是如此。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明確的:要想安全,就必須願意為國防投入足夠的資金。」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歐洲必須堅持實用主義」為題,刊發由曾經擔任德國駐英、駐美、駐聯合國大使的前外交官Peter Wittig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認為,正在為中美關係緊張而焦頭爛額的中國人,如今對維持良好中歐關係有著濃厚興趣,即將訪問中國的德國總理肖爾茨應該好好利用這個籌碼。

「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將中國視作長期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遏制中國是華盛頓已經取得共識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拜登政府穩住了正在失穩的美中政治關係,但是兩國的相互經濟脅迫措施卻不減反增。華盛頓堅決地在高科技領域封鎖中國,北京則以政府機關及國有企業禁用美國技術作為回應。」

「要是川普贏得了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他又會推行怎樣的對華政策呢?川普現在已經宣稱,要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徵收60%的關稅,甚至對中國產汽車徵收100%的關稅。然而,川普是一個左右搖擺的機會主義者,不可預測就是他的標誌。他隨時都有可能與他所讚賞的專制領導人達成妥協。在台灣問題上,川普絕對不會冒美國被捲入戰爭的風險。也許,中共領導人正在盼望川普勝選。如果西方聯盟因此被削弱、美國撤出國際多邊舞台,中國影響力就會獲得更多的國際空間。」

「一旦爆發貿易戰,歐洲國家則將面臨雙重危險:美國人會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國人則會大規模輸出過剩產能。作為貿易大國,歐盟儘管現在也有一些防禦手段,但是運用這些防禦工具也可能只是進一步背離全球經濟開放的目標。歐洲正面臨兩難,而最好的藥方則是歐洲加強投資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歐洲不能對大國間的零和博弈有著一絲半點的興趣,無論是政治方面還是經濟方面。從德國的利益出發,我們需要實用主義。誠然,歐洲有必要減少對中國的強烈經濟依賴並且增強供應鏈的韌性。但是經濟競爭和相互依存對於國際秩序的穩定並非壞事。而且,在氣候保護、阻止核武器擴散等問題上,歐洲依然需要中國作為合作夥伴。」

「鑑於美國的遏制中國政策,中國目前對維持與歐洲夥伴之良好關係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即將訪問中國的德國總理肖爾茨可以利用這一點。在北京,他可以要求中方改善德企在華經營的框架環境,也可以自信地提出政治方面的憂慮。」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5/203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