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周澤:從未見過這樣的公訴人

作者:

此前幾天的庭審中,公訴人李銳的表現就受到了辯護人及部分旁聽人員的批評。4月15日晚庭審結束後,北京趕來旁聽的金磊律師,就從旁聽席追出來,試圖與之前說過「誰執法,誰普法」、有意見可在庭後與其交流或去其單位接受「普法」的公訴人,就一些問題進行理論,結果沒追上公訴人。

15日的庭審直到晚上八點才結束,正是宣稱有監督權的公訴人李銳導致的。

在我第一輪辯論意見結束時,很多旁聽群眾鼓掌,公訴人李銳要求把鼓掌的旁聽人員驅逐出法庭。審判長問是誰鼓掌了,但沒人承認自己鼓掌。富有審判經驗的審判長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耽誤時間,就重申了一下法庭紀律,並警告了鼓掌的旁聽人員。

而後,審判長問被告人是否能夠堅持,被告人表示要堅持,希望繼續進行庭審,審判長就決定繼續開庭。

在審判長歸納完本案爭議焦點後,就在大家都以為庭審將順利進行下去的時候,公訴人李銳突然向法庭提出,還是要查清是誰鼓的掌,建議將鼓掌的人趕出法庭。

辯護人表示鼓掌的問題法庭已經作過處理,應該繼續開庭,不應該再糾纏,浪費時間。

審判長似乎不想駁公訴人的面子,還是停了下來,繼續查問是誰鼓的掌,讓鼓掌的站起來。還是沒人站起來。

局面一直僵持了好一陣子。審判長一邊說著法庭紀律,一邊繼續要求鼓掌的人站起來。

或許是不想看到庭審在這樣毫無意義的僵持中空耗時間,兩位旁聽的女士同時站了起來。其中一位是家裡人遭遇過獄訟,並一直跟蹤我與王飛等律師的辯看護作行蹤,此前我在曾建斌案旁聽時見過的成都女士。

公訴人表示,鼓掌的不止兩人,要求繼續追查。

審判長問還有沒有鼓掌的。再沒人站起來。成都女士表示有話說,並開口說到自己家裡也遭遇過案件。審判長沒讓其繼續說下去,也似無意繼續追查其他鼓掌的人,簡單批評一下兩位鼓掌的女士,讓他們坐下,並重申法律紀律後,繼續開庭,進行第二輪法庭辯論。

或許是受公訴人在第二輪辯論中對辯護人的攻擊刺激,席超律師在發表第二輪辯護意見之前,毫不客氣地批評公訴人在庭審中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飛揚跋扈,不僅凌駕於辯護人之上,還凌駕於法庭之上。席律師表示自己從事法律職業三十多年從未見過這樣的公訴人。

此前,因法庭事先發放旁聽證,安排幾十人「占坑」旁聽,只給辯方五張旁聽證,導致第一次開庭時,錢成親友幾十人無法進入法庭旁聽。對此,辯護人提出了強烈的批評,並要求公訴人進行監督,公訴人表示讓辯護人服從法庭安排。

第二次開庭,又有很多人趕到漣水法院旁聽,很多是律師同行,而且為爭取旁聽,北京的金磊律師事前就列印了最高法院關於審判公開和保障旁聽權的規定,準備與法庭說法析理,並在審判長宣布開庭前將相應規定送到公訴人和審判長前面。

經過旁聽人員及辯護人近四十分鐘的抗爭,此次到漣水法院旁聽的部分律師同行,還有媒體記者,以及錢成親友得以進入法庭旁聽。其他到漣水旁聽庭審的人員,也被安排到視頻旁聽室旁聽。

因部分律師同行進入法庭旁聽席後,對法庭工作人員要求上交手機提出異議,希望法庭提供法律依據,因為法庭規則只要求不得錄音、錄影、攝影,沒說不讓帶手機。雙方為此發生爭執。面對法庭工作人員與旁聽人員的爭執,公訴人指揮法庭工作人員,讓法警把不願意交手機的金磊等旁聽人員帶出法庭,還指責金磊律師開庭前到公訴席和審判台給公訴人和審判長送保障旁聽法律依據的行為,並把該行為評價為旁聽人員擅自進入審判區,要求法庭予以處理。

在庭審中,公訴人還針對我喝水,及我在席超律師發表辯護意見時仰靠椅背「好像睡著了」,以及公訴人發公訴意見時有人譏笑,要求法庭予以處理。

針對公訴人李銳的行為,我曾提出質疑,公訴人回應說自己是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在昨天發表第二輪辯護意見時,我也就公訴人李銳對辯護人的攻擊,作出了回應。我結合李銳在幾天庭審中針對旁聽群眾和辯護人、被告人的種種言行,表明自己從事刑事辯護二十多年,從未見李銳檢察官這樣的公訴人,指出李銳堪稱公訴人中的奇葩,並十分感慨地說,負有法律監督職責的公訴人,應該去監督一下被告人錢成被刑訊逼供,右耳失去聽力、左腿被踢壞得不到治療這樣的問題。其監督職責在於監督公權力,而不是小老百姓。公訴人如果真有那麼強的監督意識,以致旁聽人員不交手機、辯護人在庭審中喝水、仰靠椅背傾聽共同辯護人發言之類,都這樣重視,錢成案根本都不會被起訴到法院來。而後,我根據審判長歸納的焦點及公訴人對辯護人的攻擊涉及的具體問題,一一作出了辯駁。

最後,我指出,雖然自己沒有責任幫助公訴人提高職業素養,但還是要提醒公訴人注意,公訴人在發表公訴意見及第二輪辯論意見時,面對被告人說話「你」如何「我」如何這樣的表達,把發表公訴人意見當成是與被告人的談話,目無法庭和辯護人,是缺乏職業素養的表現。

——周澤2024.4.16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刑辯在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20/204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