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陳奎德 鄭旭光:招商還是驅商?在偏執狂的背後

在某些中國軍事戰略家眼裡,美國深化聯盟努力的目的是將中國的海軍力量限制在「第一島鏈」以內,「第一島鏈」指的是從日本沖繩島到台灣再到菲律賓,靠近亞洲大陸的島嶼。

如果爆發衝突的話,美國在這些島嶼上的軍事資源可阻止中國軍艦進入更東邊的太平洋水域。

所以,中國只能認慫,沒有其他路可走。美國也沒有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而是以鐵桶一樣的圍堵和孤立態勢靜待中國的體制內自己發生轉型。這種格局應會持續一段時間,至少撐過520賴清德宣誓就任台灣中華民國總統。接下來,就看兩岸雙方以及世界領袖們的智慧了。

三、金融制裁箭在弦上

由於中俄不斷深化的貿易關係成了俄羅斯抵禦西方經濟制裁的生命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俄貿易額超過2400億美元,同比增長26.3%,超過了去年兩國在雙邊會議上設定的2000億美元的目標。證據表明,中國在5G通訊、衛星情報,以及重機械、無人機、各種武器零部件、晶片、電路板等各個方面,協助俄羅斯提高國防生產,在戰爭中迅速恢復,增強裝備補充。3月29日,國際媒體集中報導中國以比特幣形式向俄羅斯輸血200億美元,使剛剛在選舉中再次當選總統的普京如虎添翼,氣焰更加囂張。

這就表示美國必須迫使中國做出二選一的戰略選擇。如果北京仍然毫不作為,我行我素,則美國將發動一場可能包含廣泛制裁措施的經濟戰爭,反擊中國在援助俄羅斯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輸出過剩產能兩個領域的經濟戰,其中後果最嚴重者當是對北京的金融制裁。

根據中共官方發布的會談紀要,習近平周五告訴布林肯,美國不應玩「零和遊戲」或「製造小團體」。他說,「雙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夥伴,但不應針對、反對或傷害對方。雙方應該「以和為貴、以穩為重」,這口氣已經喪失了昔日戰狼的氣勢,似乎是有求於對方了。但中共至今仍沒有具體承諾,也沒有一套新的應對美國的話語,說的還是那老一套。這些話美國人已經聽膩了,而且根本解決不了中美關係的問題。就是說現在面對美中關係這麼複雜這麼多變狀況下,中國並沒有拿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法。

今天的美中關係、印太地區同盟的形成和歐洲及俄烏戰爭的發展背景,特別是美國國會新近批准了總額950億美元對烏克蘭、台灣、以色列的援助法案,以及耶倫在上月訪問中發出的警告,都將布林肯國務卿的此次訪華賦予了特殊又熟悉的外交使命,就像當年赫爾照會對日本軍部的最後通牒一樣,要求中國停止支持俄羅斯戰爭體系的經濟輸血。

「如果中國不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會解決。」這就是布林肯訪華的最後通牒——哀的美敦書(Ultimatum)。

有人也許會說,美國與歐盟從普京發動對烏克蘭侵略戰開始,就對俄國實施了多方面的制裁,特別是金融制裁,把俄國踢出Swift國際支付系統,俄國雖然遭受了重大打擊,但現在不也是挺過來了嗎?而中國是比俄國大得多的經濟體,難道不能挺過這些制裁嗎?

答案是,俄國能挺過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有了中共的經濟支撐和策應。同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經濟與俄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特別是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繫是非常不同的。

四、為何對華金融制裁比對俄制裁的後果要嚴重得多?

因為中國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繫比俄國與國際體系的聯繫要根深葉茂得多。

鑑於中俄貿易讓克里姆林宮得以重建在兩年多的烏克蘭戰爭中嚴重受損的軍隊。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正在起草可能切斷中國一些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聯繫的制裁措施,為華盛頓最高特使提供外交籌碼,美國官員希望此舉能阻止中國對俄羅斯軍工生產的商業支持。

中國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繫遠非俄羅斯能相比。美國動用最有力的金融脅迫工具Swift對付北京,將使本已嚴重下滑的中國經濟遭受重擊,而且它支持俄羅斯的金融路徑也被砍斷了,後果不堪想像。

五、中國有識之士也嗅到了「哀的美敦書」的氣味

實際上,在布林肯4月訪華之前,很多人都意識到他將帶來美國的「哀的美敦書Ultimatum(最後通牒)。這恐怕是過去幾十年美中外交互動中僅見的,似乎中國人民和知識分子終於集體清醒過來,仿佛聞到了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氣息,陷入到一種國家焦慮中。

中共沒有新的對策。說到底習近平就是以拖待變,北京正在等待美國大選和俄烏戰爭結果。習近平目前只有耍無賴。實際上就是,美國你要對我忍耐,我可以為所欲為;你不許說我,但是我可以援助俄羅斯,可以偷你的各種技術,你不要說話,不要警告我,欺負我。而我在俄烏戰爭期間會偷偷壯大。等待你們相互消耗殆盡之後,我再來摘桃子。習仍然希望回到2018年之前的中美關係。他以為今天的美國還是當年的美國。這明顯是自欺欺人,自愚愚人!時局已經改變了,美國人已經不會再受騙了。

最近,北大俄羅斯問題專家馮玉軍在4月11日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撰文,指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面臨必敗的結局,中國需要調整對俄、對美、對歐政策,呼應早前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要求中國嚴守中立避免中俄結盟的主張。在中國當下嚴密控制內部思想討論的情形下,這種公開的政策建議頗為驚世駭俗,至少顯示中國的安全系統(也就是馮玉軍等人的背景)已經意識到耶倫-布林肯的警告是認真、重大的。

畢竟,俄烏戰場形勢即將發生重大轉變,一直陶醉在持久戰幻想里的中國決策者也不得不面對可見的戰後秩序重組,中國將不得不為自己在過去兩年多偽中立、實策應的中俄特殊夥伴關係付出慘重代價。事實上,在布林肯訪華前,G7外長峰會、美國國會領袖和北約秘書長相繼對中俄緊密關係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警告,至少在戰略認知層面粉碎了中國試圖在中美歐和中俄歐兩個三角關係上玩弄機會主義的迷思。

以至於,布林肯訪華三天內,人們也看到了頗具象徵意味的變化跡象:首停上海站,布林肯不僅與美國商團見面,還對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談了美中外交的幾乎所有重大問題,儼然將陳視為李強總理的隨時接班人;在與王毅外長的會見中,以親俄派聞名的王毅面對布林肯幾近語無倫次;類似言辭失當、身形緊張同樣發生在中國最高領導人接見布林肯的前夕。

由於東亞格局的限制,中國儘管不惜代價支援俄羅斯,但俄烏戰爭結果不論輸贏,都對中國不利;對俄羅斯道義和物質上的支援,並不能避免俄羅斯的背信棄義;習近平武力解決台灣的設想,已經失去了先機,不再有實現的機會,其一盤大棋的戰略布局已經失去了意義。習近平一意孤行的最終結果,連瞎子也能看見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04/205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