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宋志標:椰樹廣告、歌手請戰與水電漲價|輿論手札

作者:

椰樹集團在被罰款40萬之後,沒有走訴願的路數,像是不太信任官定救濟渠道的樣子,反而用了它最熟練的方式抗議,在直播間裡把模特套上了嚴嚴實實的防曬服,繼續椰樹牌搖擺。這是一種90年代的招搖態度,桀驁不馴貫穿至今。

在當今的商業營銷中,椰樹集團不啻是一股清流。它所堅持的審美趣味,緊扣曼妙身材貫徹始終,哪怕這讓它在現今的環境中遇上庸眾的愚蠢反對,或者遭遇保守的管理狙擊,依舊不忘趣味與產品的結合,並願意為這種審美機制付出代價。

椰樹以強調性特徵為中心的商業營銷案,也可能受到性別進步的鄙夷,但就像不與前述兩種人妥協的做法,椰樹集團也從來不把男性凝視理論放在眼裡。它新近選擇肌肉男模作為直播對象,毫不掩飾在合理追求性愉悅上的島民心態。

與椰樹集團的廣告錄影相比,近期娛樂檔新熱門「歌手2024」庸俗得死去活來——它在最開始的「出戰」玩笑下,硬生生擺出了「迎戰西方歌手」的愛國姿態。儘管這種姿勢比椰樹的情色風格冠冕堂皇,卻落入俗套,可謂平庸至極,毫無純粹。

走愛國營銷路線,伴隨著國貨當自強的喧譁,早已在一個逐漸中西涇渭分明的市場中成為強勁之聲。它就像路面上廉價車經常張貼的小國旗,預示著博取下沉市場既是難以挽回的經濟走勢之一,也是國民總體命運的一種寫照。

這也是椰樹難能可貴的地方,它堅持的大波路線,約等于堅持了三十年以上的個人主義審美。在這個連賣即溶奶茶都要蹭愛國情緒的浮躁社會,並用造假手法沾染反日橋段的卑鄙風氣中,椰樹的存在成了另類,但在本質上它才是人間正道。

娛樂節目對愛國情操的急切利用,不止自證了內娛創造性匱乏、品味低劣的行業特徵,也佐證這個怯懦的行業在自嗨上沒有底線,在愚民上不設上限。兩相對照,椰樹的情色路線太珍貴、太高貴,至少它的娛樂效果比戲子們純情得多。

魯迅曰過,愛國主義是流氓的最後庇護所;若大先生在世,看見搖頭擺尾的男女歌手們聒噪,色厲內荏地站在幻想出的迎戰西洋人一線,只怕要改寫阿Q的結局,讓這個可憐人用唱得劃上無意義的人生,而不只是畫圈了事,惜乎葉赫那拉氏也。

這倒是一個最新被貢獻的笑話,內娛對愛國修辭的誇張借喻,竟然也是倒退到腐朽不堪的清廷。那英女士的意象,是代入「迎戰」八國聯軍的老佛爺角色,被漢民為主的社媒用戶們開著「必須打敗洋人」的調笑,你就會覺得內娛的成色竟還是義和團的。

不與不知高出多少的椰樹相比了,哪怕僅就內娛的短史來說,本世紀初超女誕生之時,這個席捲中國的內娛節目還被人民群眾盛讚為娛樂民主的方式。同樣是長沙,同樣是那班人,同個舞台上的節目寓意飛流直下,完全比不上椰樹風流一以貫之。

將椰樹的豐乳肥臀視作問題,又把歌手節目視作沙場秋點兵的愛國點將台,說明這個社會一定出了問題。前者不一定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審美存量,但後者一定不是愛國主義的增量所系。喝一點椰樹椰汁吧,或許可以催吐用愛國名義包裹的名利狼奶。

在輿論場中,除了椰樹堅持審美方針不動搖,以及內娛人士將虛假愛國當成遵循,還能看到被水電氣漲價謎團籠罩的普羅大眾。他們點評著椰樹受到的罰單,或投身出戰戲子的躁狂中,同時擔心著基本公用品漲價的前景,無法提問也無法求解。

在UGC大行其道、PGC不甘落伍的內容國度,關於漲價的評議早已汗牛充棟,但很少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如果要將公用品漲價建立在「政府困難不能無限補貼」的財政邏輯上,那又如何讓國民適應績效合法性被打破的事實?

國民被安慰說一切都好,統計數據顯示的GDP增長、CPI等等都處在健康區間,但漲價的原因卻沒見直率地交個底。哪怕是確定漲價的城市,也以含糊之詞將關鍵的價格機制隱藏在雲山霧罩中。既然沒有交底,人民在適應漲價環境時就很艱難。

從這個艱難心境出發,或許能看到內娛戰鬥隊式宣傳的合理性,它將自身融入全社會流行的主要意識中,為世態炎涼與桑海桑田準備了轉移痛點的麻痹方法。人民需要過去那樣的內娛,也需要現在這樣的內娛,內娛只是與人民互文罷了。

可哪怕這種療傷的功利性是正當的,確有療效的,也還是不能因為疼痛之需而過度讚美麻藥。也就是說,立於危牆的椰樹其審美之風代表一個健康人應當具有的審美趣味。因為,既然椰樹和歌手都是要販售什麼東西,純粹性及是否順應人性,就是分水嶺。

【引用圖已經藝術家禿頭倔人授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舊聞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5/2054701.html